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在下,可字意却是天壤之别。古人造这两个字的本意不得而知,不过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点“会意”和两个字之间的联系来。先看这个“家”字:宝盖像是房脊,宝盖上那个“点”代表房上一轮太阳,房子挡风蔽日,驱寒保暖,为人、畜提供生命繁衍之地(古时人畜混居,至今有的少数民族家里还住着牛)。古人造字,依类象形,于是有了“家”。再看看“冢”字:原本在宝盖上面的那个“点”,跑到了宝盖下面,太阳陨落,生命之光躲起来,人、畜离开了生命之源,入土为安,示生命终止。古人立字为凭,指示其意,于是有了“冢”。  相似文献   

2.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5,(6):45-45
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这“福”字倒贴与什么人有关,有怎样的传说?笔者经过多方搜集,原来,倒贴“福”字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央视的强势突破,刺激地方卫视争相塑身变脸、精准定位打品牌:海南“吃”旅游,广西“盯”女性,四川讲“故事”,江苏“情感天下”……差异化的定位,品牌的魔力,使他们挣脱同质化的羁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与电视相比,纸媒对“品牌”二字体会尚浅,它们中的一些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拐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透视“假新闻”事件的特点 自从王海出现,“打假”二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个非常熟悉的词了,为了保护消费的权益,我们需要在消费品方面打假。同样在新闻媒介行业,为了保护媒介受众的权益,我们也需要对虚假新闻事件进行打假。在我国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常财 《新闻天地》2005,(12):60-62
“民者.社稷之本也;政者,务民之要也。”正是抱着这种为政理念,常德财政人把“民本”二字写进了理财的宗旨.把“服务”二字写进了行政的要义。  相似文献   

7.
崔中文 《记者摇篮》2005,(12):24-24
“教育是吃人、吃钱的机器吗?”这是作者周凤琴在8月4日《辽宁老年报》上发出的责问。作者在历数所谓“教育产业化”所造成的种种恶果后.列举了甘肃一13岁少女为了给父母省下10万元的择校费留下遗书自杀的惨痛事例。“带血的百字遗书,让每一个有良知的、活着的人撕心裂肺.泪雨滂沱。”我相信,作者一定是挥泪写下了这篇檄文。  相似文献   

8.
心安理得这个成语中间还有一个“因”字,即“心安因理得”。国人喜欢规范整齐,这个“因”字便被省略了。 心安的前提是理得,理不得心更难安。事实上很多人做事做不到理得。为了掩人耳目也蒙骗自己的良心,便尽力做出一种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名、字、号     
《出版参考》2005,(12):31-31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I)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相似文献   

10.
仰望阿里     
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人民军队报社第一个乘专机到达阿里,第一个在阿里边防过年的记者,历时12天,采写了《阿里官兵首次搭乘专机回家过年》《风雪中,走基层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登上地球之巅。就懂得了牺牲奉献。边防是军事记者的另一个“家”。士兵就是这个“家”里的“亲人”  相似文献   

11.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品读人生     
人是动物中最聪明又最复杂的高级动物。呵护人生生命之尊,理想之梦,这是杰出人生的共同的元素。是天才的基石,事业的支柱,它将人生演绎得分外璀灿。然而,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一撇一捺,偏把“人”字造得最简单且平常,仅比“一”字多了一划。由此而想到,人生是什么,究竟是复杂多变还是简单平实?  相似文献   

13.
徐举 《记者摇篮》2010,(7):15-15
“要办一张健康而读者喜欢的报纸”。这句话,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既涵盖了办报宗旨,也体现了一种责任。因其内涵深刻,因而笔者以为,要将这短短的一句话做到位不容易。尤其是在眼下,为争夺读者市场,媒体间不遗余力,都在“愉悦读者”四字上卯足了劲。原本,这一点错都没有。但现实中却往往会出现为“愉悦读者”而牺牲“健康”的现象发生。笔者以为,这种“牺牲”,无疑于饮鸩止渴,最终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5.
有关刘亦菲家主动向郎朗家示好(爱)的新闻,又让很多人兴奋起来。其实,我早就有这个美意,希望这对金童玉女可以成为一个爱情组合。中国人有个朴素美德:就是什么都希望“一对儿”,好事成双。很多时候,人性里还有个弱点,你“好”会遭人嫉妒的,但是如果你好到“绝好”,人们就会更希望望年轻钢琴家郎朗,有个好上加好的国产好女人与他好上后,带到全世界去显耀我们的华丽、富强与文明,我吃饱了撑的找了老半天,发现只有刘亦菲是最好人选,她干净清纯饱满的面容适合国人的审美,我其实也试想过章予眙,但是她因为演过日妓遭一些中国人抹黑,而刘亦菲虽然没有她名气大,但是起点高,很有国际化潜力,更重要她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穆马 《出版参考》2010,(4):49-49
一“露”二“长”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吃什么和怎样吃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西班牙人的吃可归纳为一“露”二“长”。  相似文献   

17.
徐世访 《新闻导刊》2006,(2):28-28,29,30
“说”——一个极简单的表述启始字,从呀呀学语的稚童,到尚能言的耄耋之翁,张口即来,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但恰恰就是这一个“说”字,却让我们这些“靠语言表述事实”吃饭的新闻从业者犯难,或者犯“易”:往往在需要“说”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说、不明白怎样说、不清楚说的作用和要意。  相似文献   

18.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19.
先说一个新闻素材:沈阳市一对夫妇因独生女娜娜在部队执行任务牺牲而痛不欲生,一家医院得知后,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帮助年过半百的母亲再次怀孕。众多媒体在采写这则新闻时,选择了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侧重于“年过半百怀孕”,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新闻、医疗新闻来写;另一个则侧重于“人关怀”,采写的重点是社会各界关爱烈士父母,理解和支持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心情,一位记充满深情地给稿件取了一个标题——《娜娜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20.
时评在国内媒体中“发烧”已久。说实话,我对时评越来越不“感冒”,甚至有些讨厌有些时评家喋喋不休地“胡说八道”。今年2月6日,发表在《大众日报》一版上的时评《忘家,只为望家》,虽然只有700字,却新意盎然,让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