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要平衡、公正、客观”(balance,fair and objective)。几乎每一本新闻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字眼。确实,“平衡、公正、客观”已经像新闻应该真实、新鲜(有时效性)一样,成了人们对新闻的基本要求,没有人愿意与“平衡、公正、客观”这样美好的字眼闹别扭。 但是,真正做到“平衡、公正、客观”在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又显得格外困难。新闻报道这种由一个个几乎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环境影响的“主观的”人来从事的社会活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主观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一种议论,似乎讲党性原则,就难以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似乎做党的“喉舌”,就不能做人民的“喉舌”;只有削弱以至摆脱做党的“喉舌”和执行党性原则,方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呢,那些崇拜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早就把“美国之音”当作楷模。这次“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报道,所以能如此迷惑人,这是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中国记者》再次名列榜首。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出版,旨在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 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往一样,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全国报刊索引》上的“被索量”、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兽性     
观其 《青年记者》2010,(5):80-80
国人潜意识里有种“公共崇拜”,涉及公家的就是好的;国人潜意识里还有种“科技崇拜”,越是新的越是发达的就越是好的。这很容易导致“体用不分”,混淆“是”与“应该”。新闻,关乎真相,关乎民主,关乎公正,但新闻并不等于真相、民主、公正。新闻其实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新闻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现代传播》再次当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往一样,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全国报刊索引》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及“载文量”、“被摘率”等统计数据进行筛选。这次评选出来的20家…  相似文献   

7.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践行专业理念的名记者,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在新闻工作中忠于事实,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其二,他积极倡导并坚守言论自由思想;其三,他明确提出了“为民请命”和“指斥权贵”的报刊责任。黄远生的“四能”思想和“远生通讯”,是他践行专业理念的自觉,这些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对我国后来的新闻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条新闻的基本原则,几乎是任何新闻教科书开宗明义首先必讲的一项内容,也是任何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起码知识。然而,这个似乎是很陈旧的题目,看来却是从未过时。因为弄虚作假的现象一直没有根绝,假新闻假报道,依然不时地出现在报刊上和电视屏幕上。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新闻媒体,原来也正是在这个致命的问题上,丧失了读者对他们的信任。据美国普林斯顿调查与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一半以上的公众认为,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充满了错误和捏造。三分之二的人说,记者…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颜色     
新闻有“颜色”吗? 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报道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绿色新闻”活动的情况,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初一听“绿色新闻”这个新名词,我不大明白个中意味,甚至误以为是专门报道农业或自然保护的;当了解到它的含义是强调客观、公正、纯洁等等,我感觉这名词真是心裁别出,很好!  相似文献   

10.
或许是受了网上新闻的影响,时下一些报刊在新闻稿的署名上也不严肃起来,频频出现诸如“妞妞”、“汉子”、“新新人”、“菲菲”、“大雪”、“清晨”这样的让人莫名其妙的署名。有读者问:这些作者是记者吗?如果是,怎么都想成为“帅哥”、“靓妹”啊! 新闻稿的署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绝不能随意乱来。新闻的一大原则是真实、客观、公正,记者、通讯员采写一条新闻稿,就意味着必须对其负责,就必须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前面还必须加上“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 这个“街头”。如一味胡乱署名,读者就会对你发的新闻稿的来源和真实性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报纸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认真的整理和清算。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清“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而且对我们树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点,恪守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新闻评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变化,是一个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跨媒体延伸”和“多媒体生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量变”,也是一种“质变”。在今天。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的敏感性,似乎新闻评论中的民主在慢慢逝去。  相似文献   

13.
在有新闻事业的国度,“客观、公正”,不仅作为一种新闻政策,更作为一项基本道德,无一例外地被写进了各自的新闻法规条文之中。然而,这一基本要求在无数人的新闻实践中却更多、更直接地被演绎成‘’客观、公正”的外表与务实主义的事实主观裁剪相粘合。在当前很不宽讼的国际新闻舆论环境中,我国党报导向任务的日益艰巨使得党报更注重强调在一定规范的系统中指定性选择.即报道某一事件或某一侧面以相应略去其他事件或其他侧面为代价。这种对“客观、公正”原则的冲击只要有意识形态分歧的存在就不会消失,人类在新闻活动各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刘保全报道: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三届“新闻核心期刊”,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新闻与成才》再次榜上有名。“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出版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出版,旨在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供大家选订。为使评选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仍旧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文献科学题录》、…  相似文献   

15.
商业性报刊自诞生以来,在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及公正客观的经营理念方面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其进行舆论监督的尝试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以《申报》、《大公报》等老牌商业性报刊为例,探讨商业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界一向标榜“客观、公正”。专家学者的论著林林总总。可是,在这次北京动乱的报道中,美国记者们却完全甩开了“客观、公正”的面纱,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共反华立场上,极尽造谣、诬蔑、中伤之能事,赤裸裸地暴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的虚伪本质。这对涉世不深的新闻学学生,无疑是一堂生动的反面教育课。笔者作为新华社驻美记者,在这期间,一直密切跟踪美国舆论界动向,对“客观公正”的真谛颇有领教。本来,美国各主要  相似文献   

18.
郭利民 《青年记者》2009,(20):42-42
2009年10月10日在北京闭幕的世界媒体峰会,通过了一份《共同宣言》,宣言呼吁世界各地媒体阿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这一呼吁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真实、客观、公正、公平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性原则理应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念;传媒世界并不“太平”,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新闻实践》2011,(12):F0003-F0003
新闻的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准则;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规律。这两条看起来是矛盾和冲突的,但这恰恰是新闻的两个不同面。只要新闻真实这个核过硬,那么,新闻报道这个果,越多面就越丰富、越多彩。  相似文献   

20.
美国报刊批评政府和官员有一个传统原则——“公正评论”。这条原则包含着两点内容:一是批评报道的材料必须完全真实;二是必须持公正的态度,不怀恶意。按照这个原则,新闻媒介有批评政府和官员的绝对权利,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