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编者按):意义段的划分与段意概括是文章分析中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段和概括段意,无论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都是颇有裨益的。但是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满足于从理论上向学生讲几点...  相似文献   

3.
概括型提问     
“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律规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即思维是概括的反映。”小学语文教学中,概括型提问多用在概括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训练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给每段课文加小标题.小标题是在段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但是,段意要求用简明扼要而又完整的句子表述;小  相似文献   

4.
准确地概括段意,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如能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两,就能使他们概括得比较准确和迅速。一、注意文体和表达方式。文体不同,分段的依据不同,因此,概括段意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的段意体现了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因此,用一两句话,指出该段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也就是该段的段意。例  相似文献   

5.
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爱迪生》为例,谈淡我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分“逻辑段”。学生通读课文以后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分段方法:一种按写作方法即总分关系分;一种按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分段的能力较强,但归纳段意的能力较差.为了交给学生归纳段意的规律,我概括了五种方法,分述于下.组合法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包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段意学生容易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第二自然段文字较长,可先概括成两个要点:周瑜向诸葛亮提出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诸葛  相似文献   

7.
程忠学 《中学教与学》2003,(2):17-17,24
段意是在文章结构的划分中 ,每个段落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主要意思。归纳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能否准确地归纳段意 ,这是检验是否读懂了段落的重要标准之一。怎样归纳段意呢 ?这要求先阅读再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从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东西 ,用文章中的词句或自己的话把段意概括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归纳段意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段意 ,要明确段意的两点基本要求 :一是“简明” ,即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段意。二是“扼要” ,即把段…  相似文献   

8.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意义段、概括段意,教材的编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首先给出段意找对应段,接着是按照段意划分段落,然后学生自己分段、概括段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六年制语文第七册10课《李时珍》,在划分意义段上,就是第一次开始“放”的课文。因此,  相似文献   

9.
概括段意是学生认识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观察、分析的结果,是一个理解、提炼和重新组织语言的过程。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有: 1 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可以引用原句或缩短原句作为段意,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自然段,可引用原句“四月十  相似文献   

10.
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就是把阅读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了阅读的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以一贯十,以一驭百,以有限的、相对的不变,应无限的、绝对的万变,从知之不多,较快地发展为知之较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不要求字词句章,语逻文修,面面俱到,系统完整,只要求训练运用某种阅读方法的能力,从而达到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如,我们教学《大自然的语言》,除了学习字词的要求、思想教育的要求,就是运用阅读方法的要求——勾划出概括段意的句子。学生勾划出这样的句子,也并不容易。他们会误以为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就是概括段意的句子。于是,他们勾划了第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立春过后,大地从沉睡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练习概括段意,是段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段落内容的具体特点,逐步交给学生一些独立概括段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1.摘取要句法。有些段落结构表现为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后总述或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其中往往有统领全段内容的总起句、小结句或中心句。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  相似文献   

12.
四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的讲读,逐步掌握了几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初步具备了概括段意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明确地提出几条衡量概括段意优劣的标准。一般来说,概括段意应该做到:准确、简明、通顺。 先说准确。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段1:一九五一年一月二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起来。(八册《罗盛教》第一段) 学生在概括这段的段意时,有以下几种答案: a、天气十分寒冷,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相似文献   

13.
1.略。2.略。3.这是一道概括段意的题目。怎样去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呢?这两段都是由许多小自然段构成,内容都是叙述事情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抓主要事情”的方法来概括段意。从这两个角度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挑山工》(第十册第3课)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叙文。教学这篇课文,既可使学生了解文章说明的深刻道理,又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一、从不同角度概括段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师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不必强求一律,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而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段概括段意,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挑山工》一文的分段  相似文献   

15.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分层归纳法概括段意,最简捷的方法莫过于找段落中的中心句。但是,许多文章段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段落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应该怎样概括其段意呢?这就要采用分层归纳法。例如:《大雪山》的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16.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含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同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以提纲形式归纳段意归纳段意,旨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段意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潜能。一、创设氛围,激发创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活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以阅读题中的概括段意这类题为例,针对用摘选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用中心句作段意,有的恰  相似文献   

18.
何伦忠  周航 《四川教育》2001,(12):40-41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题旨与说明] 1.第一题,要求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重在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更要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强调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对内容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中,达到对课文深入、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概括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文章的需要,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提高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首先,段意必须是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不能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提并论。众所周知,小学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段意,只能从内容角度概  相似文献   

20.
概括段意是一种思维训练。我运用以下六条规律,引导学生理清句间层次,抓住概括段意的思维点,效果较好。 一、总分关系意在“总”。 对于那些采取总述与分述或概括与具体叙述的段,要根据总述句或概括句来概括段意。如:《草原》一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一总述句概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总印象,可从这里入手概括段意。 二、层层深入意在“后”。 有的段中的几层意思,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