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速读     
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于3月25日揭晓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寻求连任的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20):12-12
曾荫权:辞职参选香港特首香港特别行政区代理特首、政务司司长曾荫权5月25日宣布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参加特首的补选,其政务司司长的职务由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代理。根据香港相关法律的规定,曾荫权必须辞去政务司司长后才能参选。6月3日至6月16日是特首补选的提名期,如果在提名期截止当天,只有一人取得超过100提  相似文献   

3.
王晓明 《视听界》2007,(4):120-120
这句粤语由香港特首曾荫权口中道出,多次出现在重要场合:竞选时,向国家主席和港人致辞时。用普通话说就是“我会打好这份工”。担任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特别直播节目新闻主播的白岩松,从这句话中解读出了“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并不丰富的资源和不断涌港的内地孕妇之间,是错综复杂的婚姻、情感、二胎、居住权等等的拉锯,这一切,成为了"双非"婴儿新生命的起点"双非"问题虽不是香港与内地矛盾升温的导火索,但已迅速成为此次风波的焦点议题。"双非",是"双非儿童"的简称,即在港出生、但父母均为内地人的儿童。2月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会晤,就"双非"问题交换了意见,次日,曾荫权出面回应  相似文献   

5.
7月22日,正在香港参加书展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礼宾府举行会谈。在谈到如何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时,  相似文献   

6.
2012年的第一场雪,于1月7日深夜毫无预警地来了,甚至于很多人都没能留意。而刚刚翻篇的2011对于我这个从业十年的"小报"记者来说,却记忆如此深刻,尤其是3月份全国两会上一不小心成了"提问姐",让我离"小报大记者"的目标更走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秦枫,"80后"时政记者、主持人,现为香港卫视综合台副台长、新闻采访总监。与父亲秦晓鹰合作出版书籍《枫声》,曾连续获得所在媒体机构的最佳采访记者奖、最佳独家新闻奖、最具职业精神奖等。作为时政记者,秦枫总能"出奇制胜"。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就在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之时,一个女记者站起来大声向总理"抛"出中缅边境问题,获得总理破例"返场"回答。这名记者就是秦枫。很多人都觉得她是幸运的。历数一下,这样的"幸运"在秦枫身上并不少见:在巴基斯坦钻进设在  相似文献   

8.
燕赵都市报成功了,一纸风行燕赵大地!其精神、理念、机制、运作都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早在1998年,燕赵都市报编委会便英明决策,向除省会的全省十个市地还有北京,全方位派驻记者.如此超常规式设置,果然出奇制胜.在都市报崛起发展过程中,驻市记者掌控着"辖区"里信息资源,以强势传播之势,成为燕赵时空间一支控股的新闻力量.而2003年后,随着"哑铃型"燕赵都市报以其独特的报纸结构和经营理念在燕赵大地运行和发展,两个"哑铃"越有分量,作为脊梁的综合版的承受力越要有力量,这就更突显了派驻记者到各市地之战略要义了.  相似文献   

9.
香港《大公报》记者雷竞斌,不久前在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新闻从业员1985年至1986年最佳记者的竞选赛中,当选为最佳记者,成为香港1000多名记者中的佼佼者。“您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当我们正面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眨一眨近视眼镜后面的双眼,风趣地说:“我长了个铁腿(腿勤)、马眼(眼观四方)、神仙肚(能吃能饿)。”“要具有敏锐准确的判断力”“香港有多家报纸,家家的消息都是文字短小,一般在三五百字之内,所登内容五花八门,但我认为,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经济新闻,不仅是事实的报道,更重要的是要为读者提供有影响的信息。这就要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的等待,多少年来的心愿,终于盼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此时此刻,对于香港,对于香港朋友们的思念之情也更为热切。 去年8月,我率浙江小记者团赴香港采访。这件事引起香港新闻界的关注,许多报纸的记者跟踪小记者采访。在接触中,我感到香港新闻界朋友对工作十分投入。有一天,小记者们采访完浙江籍前辈邵逸夫,十多位香港记者就围着小记者们进行了采访,提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香港特首曾荫权《施政报告》推动开发电子书,香港教育局局长孙明扬10月16日宣布成立“课本及电子学习资源发展专责小组”,委任16人出任成员,由教育局副局长陈维安担任主席。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十年,举国同庆。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新闻出版业再次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香港回归后,随着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迁,香港的新闻出版业亦在诸多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积极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现,内地发展的巨大影响,香港与内地交流融合的日益密切。为此,香港资深新闻出版人或撰文或接受记者专访,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回归后香港新闻出版业的特点与变化。本刊特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从新闻和出版两个方面介绍这些特点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话     
"我们是大染缸,可以感染到别人跟着我们这样做。"香港特首曾荫权首次回应陆港"骂战",呼吁港人包容不同文化。"她并没有把自己与圣女贞德或戴高乐将军相比。她只不过曾经当过模特儿,经常收到充当模特的邀请。"一座耗资8.2万欧元、一半由纳税人掏腰包的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铜雕像行将落成,引发不满。布吕尼的发言人回应道。  相似文献   

15.
参考资讯     
半月掇闻石宗源署长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港会面应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的邀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一行6人,于7月19日“香港书展”开幕前夕,专程考察香港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石宗源等人此次香港之行,除参加“香港书展”开幕式之外,也将实地考察联合出版集团的出版、  相似文献   

16.
曾荫权成功取得796名选举委员的714名成员支持,6月16日以绝对优势击败另两名参选对手,自动当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相似文献   

17.
东方绪 《今传媒》2016,(12):1-3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黄煜教授,您好!我们知道,在2015年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浸会大学传媒专业位列世界前100名,浸大传理学院更被誉为"亚洲第一",那么就请您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为例谈谈香港与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在理念及方式方法上有什么差异?您认为形成此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呼格吉勒图再审被判无罪"在北京被评为"2014年中国新闻法治十大影响力事件"之一。而推动冤案得以昭雪的新华社记者汤计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以"人民至上"的情怀引发了新闻界关于如何当好记者的思考,笔者的感受是:新闻工作者要把"人民"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他们有些疲惫: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不过也有让他们感到些许兴奋的,因为评选2007年度假新闻有了三大历史性的突破:电视假新闻终于"落网":"正面"假新闻终于现形;造假记者终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之后,全行业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在全媒体时代下,记者不应只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评等基本技能,还要对新的信息与媒体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更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就要求记者能够给自己重新定位,要做全媒体时代下的工匠型记者,在追求新闻产品精益求精的路上不断进步。本文首先对全媒体时代下记者具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再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两个方面,具体论证如何向工匠型记者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