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22日.一次划时代、高质量、高品位的普洱茶盛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本次茶博会是云南首次由省政府主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普洱茶博览交易盛会.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茶博会期间颁布实施了新的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2.
滇红茶之乡凤庆县政府以一纸文件,将"云南省凤庆茶厂"从滇红集团收回,无偿划转给云南白药,引发一起诉讼。这不是一场纯粹的商战,涉及的不仅是两个各有千秋的企业,还动了政府的蛋糕滇红茶之乡云南省凤庆县,铆足了劲儿,想要打造"中国红茶之都"。作为滇红茶创制企业,"云南省凤庆茶厂"这个拥有70多年制茶历史的招牌,正微妙地牵动着当地茶业格局。由云南省凤庆茶厂改制而来的滇红集团,是当地的龙头企业。现在,他们将要迎来全新的竞争对手——云南白药。这家销售额上百亿的药业巨头,手握凤庆县政府的红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蔡京数次进行茶法改革,茶市场在改革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茶市场原先的掌舵人北宋政府,也在此次的茶法改革中变更了职能。蔡京的榷茶改革奠定了北宋以后专卖制度的走向,中国的古代买卖市场进入了不一样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39):44-45
历时5天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6年9月26目圆满落幕。这是获省第一次由省政府主办以普洱茶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襄盛举.茶博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钱红梅 《大观周刊》2006,(34):66-66
近日,记者从茶博会组委会了解到.即将于9月22日到26日在云南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招商招展火爆,目前已有签约意向2亿元左右,参会人数将达到5000人以上。这是迄今为止由省政府主办的云南茶叶发展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茶事盛会。除了云南省各地州茶叶代表团外.全国各产茶大省以及消费大省,还有国际上的产茶大国及消费大国都将组团参会。  相似文献   

6.
茶酒皆醉心     
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中国茶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该书详细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将茶事变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宁静淡然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7.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44):23-23
本文探讨了道家与茶的关系是“茶艺”;儒家与茶的关系是“茶礼”,佛教与茶的关系是“茶道”。揭示了道、懦、佛对茶文化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发现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随着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与各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宗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形与名     
《全国新书目》2021,(3):64-64
[唐]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也是中国茶史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将茶学精神与美学精神相结合的重要历史文献。本书详细论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将茶事变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宁静淡然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9.
明朝统治者为了保护官茶、限制商茶及杜绝私茶,设置了茶课司、茶仓、茶厂、批验所及茶马司等机构,专理茶马交易事务。凡是茶叶产地,均设有茶课司,以征收茶叶税。各大茶仓专司收贮茶叶,茶运所及茶厂都设在了边境茶马贸易重地陕西,从而利于茶叶的转运及储藏。批验茶引所负责辨别茶商所携茶引及茶由的真伪。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易马,御史、行人等官员则负责定期巡视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10.
一要说的是茶。喝过的茶的种类不多。小时,家里一直喝茉莉花茶。茶在其次,喜欢水里的茉莉花,干枯的花儿在水里渐渐丰盈、盛开,仿佛迟暮里的回忆,有一种奇异的味道。后来,茉莉花茶里的茉莉花少之又少了。很想亲眼看看田地里盛开的茉莉,闻闻它的味儿。对它的好奇就是源于茶,以及它与茶天生的气味相投。外国人喜欢唱咱们的民歌《茉莉花》,总觉得茉莉花隐含了他们对东方女子的想象:精巧、白皙、淡雅。有性的成分。还喝的就是茯茶。很多乡里的男人用它熬罐罐茶。茯茶经特殊加工,很耐得住水煮。罐罐茶真是一种很民间的茶艺,粗砺、拙朴、简洁。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宋代从帝王至士大夫均嗜茶,所以宋元诗文中关乎茶的作品众多,其中关于"分茶"一词的诠释,时贤均各有分解."分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语,围绕"分茶"问题,涉及茶学、文学和诠释词语之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为,"分茶"是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不但与其时的试茶、点茶、斗茶风习相关,更与宋代福建北苑研膏茶之特质关系甚密,将优质的茶品、精制的制茶工艺与出神入化的茶道技艺的完整组合,是宋人茶文化观念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分茶"风习流行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分茶"问题的相关研究,也有益于对宋元诗文中其他茶诗、茶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茶一具 一茶一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力海  张波 《出版参考》2010,(11):16-17
茶是有出身、有经历、有归宿的生命,茶之为茶最隆重的经历,自然是期待被品饮、正当被品饮的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红楼梦》全书120回,其中112回谈到茶。其中提到八种茶名,既有虚构的、又有极其珍贵的实品。本文选择其中不常见的、颇具争议的老君眉、千红一窟、枫露茶、暹罗茶、孩儿茶等五种略加考证,结果是老君眉和千红一窟是子虚乌有、作者杜撰出来的,后三种是有其实的贡品。  相似文献   

14.
南京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时期,豪门贵族大多喜好饮茶喝酒,以茶代酒这句口头禅就出自六朝时的南京. 唐代南京佛教高僧大德云集传法.茶有提神醒脑、生津祛疲等特殊功效,成为僧人最理想饮料,刺激了寺院茶叶的生产.之后进一步在宫廷、民间推广普及. 唐代人陆羽编撰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因此被尊为茶圣.他从小被寺院收养,对茶的许多相关知识的最初了解和兴趣都是从寺庙中获得,练就了种茶、采茶、制茶、烹茶的技艺.21岁时他专程赴栖霞山采茶品泉,与禅师品茶论禅.后来,宋代僧人就在陆羽试茶处造亭,并摩崖刻石“试茶亭”.南京寺院的禅师们借茶悟禅,刮起了南京的茶禅之风.尽管“茶禅一味”这四个字的提法是南宋以后的事,但在唐代南京的茶禅文化中早已有所蕴育.  相似文献   

15.
临沧普洱情     
<正>自认为是个简单的人,却一不小心喜欢上了不简单的临沧普洱茶。我对临沧普洱茶的钟情,不仅仅是一种突然而至的兴致,而是自小就与茶有着青梅竹马的情缘。我生长在茶的王国——临沧,常常避开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年产量达140万吨,但由于茶叶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不稳定、茶企小而散、缺乏全国性品牌等,极大限制了中国茶企的发展空间。很早以前就有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源于中国西南,有4000年的历史,是云南的特色茶种。文章回顾了普洱茶发展历史,在分析普洱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普洱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其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 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 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茶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国饮"当之无愧,无怪乎古人常以茶换马,而茶路则通东瀛达中亚乃至西欧.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0,(4):61-61
本书是为刚接触茶的新手准备的茶知识百科。内容包含名茶起源与发展,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如何专业地泡茶、鉴茶、赏茶、品茶等。本书雅俗共赏,示范的操作步骤简单易学,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读者带入茶艺的世界,让读者对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使读者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20.
拉莎拉亚     
《大观周刊》2006,(22):I0033-I0033
“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民们对茶,是种生命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