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 ,课堂教学有各种风格和流派。如果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区分 ,大致有两种类型 :主体式教学和主导式教学。所谓主体式教学就是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谓主导式教学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一般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 ,比较规范地参与教学活动。具体讲 ,主体式教学有以下特点 :1 .研究的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 ,由学生发现的 ;2 .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是通过学生的实践 (包括看书、查资料、实验、讨论、独立思考等 )找到的 ;3.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杨琼辉 《考试周刊》2009,(27):204-20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代的一条教育原则,它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命题,是近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对于正确地揭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学理论中其他问题的探讨,对于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围绕这一观点的争论却一直存在。尽管大家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上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是还有同志主张教师也是主体,即所谓的“双主体论”或“复合主体论”。我们认为,相对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来说,“双主体”论并未把研究推进一步,还似乎后退了。其根本问题所在,是对教学活动简单化的认识,从而陷入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境地。我们感到应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之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这两个地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体现就缺乏具体研究,因此缺乏操作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方法,即是教师一个人讲,较少与学生互动,而学生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现象就与上述结论背道而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也会使学生发生误解,以为思想政治学科就是背书和背老师补充的知识。如此一来,不但学习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而且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学科能力培养也无法实现,因而也无法实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趋势。鉴于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大关键,两者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理想教育的落差、学生学习中因材施教原则以及教师自身表现所具备的教育性与示范性这三方面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主体地位。并且必须明确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须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以及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去发挥与巩固自身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弄清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边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和评判"依据",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环节、实施的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学生主体特性这一实际进行的.教育学认为,学生主体性实际就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强调和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时都会产生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它是一种动态性的资源,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进行开发与培养,从而从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许多学校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关注度不高,或没有充分地利用.教师经常采用“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中,一直存在着对教师的主导对象应该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述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想。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决定了主体具有能动性,而不具有受动性;被主导状态是一种受动状态,所以主体不能被主导。主体必须是人,但不等同于人;人既有能动性,又有受动性,所以人可以被主导,进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群体的学生也既有能动性又有受动性,可以被教师主导。由此,对教师主导对象的正确理解和表述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主体;并且作为教师主导对象意义上的学生只能是客体意义上的学生,而不是主体意义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科学的(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两个地位”(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因而缺乏操作性,结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满堂灌”、“一言堂”.这种办法,恰恰与上述结论背道而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也会使学生发生误解,以为学数学就是记住课本上…  相似文献   

12.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似乎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教师仍在  相似文献   

13.
徐创华 《学周刊C版》2020,(12):102-103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但从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得到发挥,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个性与创造性难以发展,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状态下,是不会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从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科学的 (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 ),由于对“两个地位” (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因而缺乏操作性,使得结论也就往往成了一句空话。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办法,黑板加粉笔,口传耳授,“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如此以来,还会使学生发生误解,认为学生物就是背概念,抄笔…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主体性教学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新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及教学活动的本质何在。其次要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进行实施。在教的层面注重启发性;在学的层面,则要注重激发性。同时,考虑现实诸多因素的限制,应该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为学生夯实基础的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的综合提升为教学准则,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益智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双边交互的动态过程, 良好的教学是教师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并通过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的心理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来实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20.
王姣 《学周刊C版》2014,(2):207-207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改造教育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