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鸿 《精武》2006,(10):58-58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华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2.
苗刀,作为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亦称长刀,是现今苗刀的祖型。它在我国兵器史和抗侵略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肖春明 《中华武术》2004,(11):36-37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足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长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尺,全长5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撩剌,又能体现近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粹,剽悍雄健,步法疾速,灵活多变。用于技击,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诒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夺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相似文献   

4.
肖春明 《精武》2006,(3):52-53
它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苗刀刀身修长,约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 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擦刺,又能体现短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练,剽悍雄健, 灵活多变,用于克敌制胜,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人 《精武》2010,(6):44-45
苗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奇葩,近代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其造型奇特,用法奇妙,柄长尺许,刃长三尺开外,长度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临阵杀敌,双手握刀,凶猛凌厉,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相似文献   

6.
双手用一刀是一种独特、实用的武术技法,中华先民早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惜的是元以后,这种技术频临失传。有明一代,受倭刀的影响,俞大猷、戚继光、刘云峰、程宗猷、吴殳及后起的武术家开始积极学习、借鉴倭刀技法,并开始探索将之融入中国武术之中,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正是在这种积极努力下,中国武术双手刀法沿中国大运河自南而北传播,出现了"独流苗刀"、"沧州苗刀"、"万胜苗刀"等练习样式,涌现出任向荣、刘玉春、马凤图、佟忠义、郭长生、任鹤年等一大批苗刀大家。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苗刀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郭铁良 《精武》2003,(8):50-50
苗刀源于何处,这是中国武术界议论已久且难以定论的一个问题。现在,曾任南京国术馆苗刀教官的著名武术家“郭燕子”郭长生之子、全国十大武术名师郭瑞祥,秉先父遗志,经考证做出“苗刀源自中国”的论定。  相似文献   

8.
郭瑞祥  马俊祥 《武当》2010,(10):10-13
中国第二历史裆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威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呆。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9.
王教健 《精武》2012,(8):80-81
中国古代兵器种类繁多,古有"十八般兵器之称",可以说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兵器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师、信仰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对古代兵器产生和发展、兵器分类、兵器的政治意义的解读,使之更透彻的了解中国兵器的发展史及传统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两手持之,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相似文献   

13.
孙金明  静隐 《精武》2005,(2):44-45
最近,介绍苗刀这一中华武林奇葩的文章在各种武术刊物中陆续刊登。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本无可厚非。而借褒扬苗刀,为其披上神秘面纱的同时,趁机将中华武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据为己有却实属不该。  相似文献   

14.
朱宝德 《精武》2004,(11):44-45
欧洲展雄风 八极播八方 2004年1月1日至3日,按照大会日程,进行技艺展示和自由切磋。我演练了一套八极拳、一套疯魔棍、一套苗刀,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并获得大会颁发的一枚金牌。八极拳和疯魔棍是我的强项,2003年2月,在香港举办的“思源杯”国际武术邀请赛上,我曾获得八极拳和疯魔棍两项冠军。 我演练的这套苗刀是由燕青拳第四代嫡传人、“小  相似文献   

15.
钺,本是高古时代(亦称上古,通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朝)用于劈砍的一种青铜兵器。它既是王者贵族所使用的兵器,也是象征着权力的礼器和用以司法的刑器。钺的形制似斧,但刃阔而弯曲,  相似文献   

16.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多种多样,其中刀、剑、鞭、锏、挝、鎚等都是古代骑兵常用的短兵器。这些短兵器有的作为单兵使用,有的作为双兵使用。相对来说,马背短兵器的运用比马背长兵器要晚,除了刀和剑,其他几种短兵主要在唐、宋、元、明、清盛行。马背短兵器虽然柄短,但有稳、准、狠的特点,往往在近战中发挥很大威力,古代一些武  相似文献   

18.
张景岩 《精武》2010,(11):30-33
双龙棍,又称双短棍,与苗刀、杨林棒等同属静海合一通背中的主要器械。它们既能作为套路整套演练,又非常注重技法的单练与应用。以下是陈树祯先生演示的几组双龙棍的单练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分拳术、兵器两大部分。对于追求真正的武术者来说,兵器不可不知,不可不练,尤其现在歹徒大都成群成伙,手执凶器,如不精熟器械,必然凶险万分。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武者,必须拳、械俱精。 兵器乃手臂之延长,必须先拳后械。 兵器是自己手臂的延长,它的击打范围更大,又由于兵器的坚锐是身躯无法比拟的,故有高强度的杀伤力。但是,习练兵器必须有深厚的拳学基础,否则很难使手中的兵器充分发挥搏杀的作用。现在许多习武者没有什么拳学基础,就开始舞刀弄棒,结果是除了让人看着挺热闹、糊弄糊弄外行之外,根本无真正的搏杀内…  相似文献   

20.
论剑的形成及古代剑和剑术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双面刃,顶端锐尖,素有“百兵之君”、“百兵之帅”等美称,它是古代一种刺击性的短兵器,是古代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关于剑的起源《中国古代体育》〔1〕、《璀璨明珠——中国古代体育史》〔2〕等一些有关体育史的书籍中认为它源于西周。近来我们在研究中华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