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萍 《教书育人》2014,(12):78-79
请先看几年前我的一位学生的一份课后作业:小说主人公之一菲利普是一个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蹩脚地模仿上层人物,时时都梦想着爬到上流社会的小市民形象。小说另一个主人公菲利普的太太克拉丽丝,也同样是一个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形象。不仅如此,她显然还多了几分精细、刻薄和泼辣。  相似文献   

2.
池莉小说中塑造的坚忍的市民群像和丧失了中心地位的知识分子形象,在精英文学批评主潮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质疑。其实,正是池莉的这些小市民立场的小说叙事策略,才造成了她的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正是这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将具有武汉地域特征的大都市的众生相都作了一个艺术的展现,因而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老舍的生命意识为视点,利用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理论,透过其小说中的"善良平民"形象、"混世小市民"形象和"觉醒者"形象等三大形象,探寻并思考老舍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形象创造的渗透和影响,希图将老舍小说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浅议老舍的市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小说的独特价值在于用文学手段营造了魅力纷呈、华彩多姿的市民世界,并以文化批判的视角审视历史剧变时代的中国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承袭与变化.老舍小说里的市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底层市民形象"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每个系列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6.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叙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池莉小说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作者常常以小市民的视角解构爱情的神话,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传奇化倾向,显示了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选取池莉《太阳出世》中的脏话,结合其对应的英文翻译分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目的在于为新写实主义小说中脏话的翻译提供策略参考,以便译文生动还原新写实主义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8.
池莉汉味小说主要刻画普通市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主要用于对比或陪衬,而且他们远没有市民形象那么光彩照人。两种形象的强烈反差也表明了他们所代表的市民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文化在精明强悍的市民文化面前往往败落。这表明了池莉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和价值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柳永为何成为宋元以来市民阶层最为喜爱的风流才子形象?柳永形象对传统才子特质有何继承和突破?在柳永的影响下,后世小说戏曲中的才子形象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柳永作为封建文化的一个异类,却成为民间传播婚姻爱情美好幸福信念的关键人物。将柳永形象放在才子形象演变与社会历史变迁、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作为风流才子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文学中,阿Q作为被改造的"国民性"的一种文化原型被不断地读解、模仿、再创造,那些时常反思国人传统文化奴隶、创作中以人文关怀为终极关怀的作家有意无意地带着阿Q情结,独具个性地突出"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念,塑造了当代小知识分子阿Q、小市民阿Q、农民阿Q形象,展示着阿Q原型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1.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莽汉”形象地位逐步提高。从明清的游民文化和市民文化这两大社会思潮出发以及从作者与读者本体的主观角度出发,结合“莽汉”形象特点,分析了“莽汉”形象及其作用在时代潮流中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韩福林 《科学教育》2007,13(6):90-90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而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随着市民概念的更新,市民小说内涵与外延的重组,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雅文学、精英文学的作品划入了市民文学阵营,而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通俗文学的作品却因其低俗性和小市民性被市民文学阵营清除出去。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呈现出显著的雅俗互渗与大众化追求特征,究其根本,是现代市民价值观在其背后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表面上看,《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第三世界"小说的继续,但实际上是一部以美国为"他者"的小说,不同于传统欧洲文学中由于缺乏知识和教养而无知的美国人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由于意识形态狂热而无知的新派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小说对战后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揭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类型中的核心作家,其创作显示出浓郁的"武汉味道",对社会底层小市民生活的关注、从城市与人的关系中探讨人性的复杂,再现了"还原生活本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池莉的小说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她对于中国市民阶层的关注与全新诠释。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一群鲜活的市民群像,他们的生存状态、婚姻情感、文化遗存都得以彰显。在她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出其对市民阶层认真的态度与独到的见解,进而完成了对传统市民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通过对市民性格的把握和刻画,传达出他对市民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了解、认同和批判。市民文化的消极面也同时浸染了张恨水,使他难以彻底挣脱封建文化传统的枷锁.难以完全摆脱小市民习气的束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当中,由于封建社会制度长期的男权主义的影响,女性角色在小说当中一般都没有特定的"侠"类形象,由于当时女性的地位较低,很多小说都将侧重点放在男性角色上。唐代开始尤其是晚唐,小说中女侠的形象开始作为故事的主线。同时在当时的武侠小说当中,赋予了女性应有的地位。唐代的女侠形象比较突出,她们不仅才貌兼备、智勇双全,还侠肝义胆,情深意长。唐代小说的女侠形象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塑造方式的先河,同时也为后世女侠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20.
从公文语言内在的文化蕴涵和文化特质探寻其审美形象时就会发现,现代公文语用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富有典型的语义符号表征意义。这些扁平的文字符号,蕴藏着极其微妙的形象表征。这种"表征形象"凝结在公文语言具体的词语组织形式中,浸润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基因,在公文特定的语境里得以塑造和强化,并成为现代公文中具有普遍性、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形象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