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苞历经康雍乾三朝,深得康熙赏识、雍正宠信。他在乾隆朝为官七年,以乾隆四年为界,乾隆对方苞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初加恩宠,后予罢黜。方苞落职的缘由,《清史稿·方苞传》记载有三件事,关涉“营私”“泄密”“请托”,引起乾隆震怒。然深入探析这三件事,其中有方苞难以言说的苦衷,或是触及“朋党”和“用人之权”等清廷皇权专制大忌,而根本上则是方苞与臣僚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今学者陈祖武评价方苞,则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2.
乾隆御制《热河考》对研究清中期的地理科学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承德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陈登亿同志注译了《热河考》,他还论证了《热河考》的地理价值。这对我们研究清中期的地理学发展史方面有所启迪。 乾隆御制《热河考》写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当时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归服清朝,并接受了封号和官职。清朝控制了天山南北。1755年阿睦尔撒纳又发动叛乱,乾隆派遣军队攻克伊犁。1758年清军平定了叛乱。  相似文献   

3.
论道光对张格尔叛乱的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自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木之后,清廷于被称为回部的天山南路建立军府制度。以喀什噶尔为南路军府,为参赞大臣驻节处,节制南路各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下的回部诸城,主要包括西四城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东四城之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乌什。在这些大小城镇中,分设办  相似文献   

4.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清廷对台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其方略或剿或抚,摇摆不定,最终清廷以寓抚于剿的方式平定了台湾。如此。则在清廷平台前期作出巨大贡献但主张以寓剿于抚方式平台的万正色及其思想就变得好像一文不值了。然而,回顾并审视清廷平台过程与万正色平台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应对清廷的平台方略进行全面认识,对万正色的平台思想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乾隆二十三年,随着库什、阿克苏、乌什等城先后归降,清廷因地制宜,基于回部易于治理的判断、后勤给养及准噶尔治回经验的考虑,制定了回部驻防制度,日后的军府制对其多有继承和发展。厘清乾隆二十三年清廷治回政策有助于对军府制形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瞻对位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明代归附中央。乾隆初年,瞻对公然反抗清廷,清廷派兵进剿,虽取得战事胜利,但班滚逃脱。瞻对事件虽规模较小、耗时较短,但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7.
清代金川改土为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十四年(1749)、四十一年(1776),清朝政府两次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并在原大小金川土司辖地分置美诺、阿尔古二厅(后改懋功厅),下隶美诺、抚边、章谷、崇化、绥靖五屯,命当地藏民、驻防绿营以及召募来的内地汉民进行大规模屯田,史称“金川改土为屯”。改土为屯是清王朝在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汉、藏两族人民的相互交往,同时也大大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该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为了搜集和集中散见在苏州各处的碑刻,苏州成立了碑刻博物馆。现搜集到的碑刻已有三千块之多。(西安碑林也只有二千三百多块)。这些碑刻集中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内。文庙内戟门前有清乾隆满文汉文平定准噶尔告太庙碑、平定大小金川告太庙碑、平定回纥告太庙碑,它们是清初国家趋于统一的见证,也是反映边疆历史的珍贵资料。除此还有清康熙时孔子至圣先师赞并序、明洪武苏州府孔子庙学新建南门记,明万历苏州府重修儒学记、苏州府重建文庙记、清嘉庆重修苏州府学记等碑刻。  相似文献   

9.
乾隆九年(1744年),舒赫德倡议科举改革,清廷修撰的《清实录》等史籍对此有记载。这说明,官方已经认识到,科举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与北洋政府时期修撰的《清史稿》不同,《清实录》在谈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时,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忽略了舒赫德及礼部官员等无奈,甚至稍显焦灼、惶恐的心态。这种拒绝记录时代消极心态的做法表明,面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清廷已束手无策,他们所做的只能是回避根本矛盾。《清实录》对此事的记载具有标志性意义,那就是在科举制度最稳定、最繁盛之时,透露了这种制度行将终结的讯息。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乾隆中前期,还是晚期,清廷同安南关系仍未突破中国传统宗藩关系旧模式。乾隆中前期清廷对安南内乱的不干涉政策和对边界争端的羁縻政策,固能体现出清廷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态度,但却更多体现为"天下共主"的"上国"心理。乾隆中后期双方冲突,以及清廷对安南阮氏王朝的最终承认,主观上虽不存在宗主国中国对安南内政进行干涉的心理,但客观上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干涉。概而言之,这一政策既在清代中越交往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又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隋代人口问题,研究者多着眼于户口的增长。本文则以开皇大业间的有关材料,对隋统一后至大业初的户口盛衰做一初步探讨。 一 《隋书》卷29《地理志上》: (大业)五年(609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昌吉遣犯起事考述王希隆清乾隆朝平定准噶尔部后,开始将内地罪犯发遣天山北路,强制从事屯垦生产。清廷的目的是要“以新辟之土疆,佐中原之耕凿,而又化凶顽之败类,为务本之良民①”。即利用遣犯来充实和开发边地。发遣定制实行不过十年,昌吉遣犯聚众起事,戕官...  相似文献   

13.
被乾隆称为“十全武功”之首的两次金川战役是乾隆年问发生的耗时最长、耗银最多的平叛战争,对大小金川的两次用兵,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成为清政府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嘉绒地区而言,战争是残酷的,不公平的,但是在客观上保持了金川地区的稳定和统一,促进了民族交流和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金川地区在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下的封建化进程,为嘉绒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历史影视片指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等形式。至于虚构较大的戏说类,如《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则不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5.
《治平篇》作者洪亮吉,是清朝乾隆、嘉庆时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他六岁丧父,“孤贫”,与母蒋氏相依为命。长大不久,即离家远行,为人“校文”、“校刊古书”以奉养高堂。“性豪迈,喜论当世事”。他重义尚侠,嫉恶如仇,讲求志节。常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未能言。嘉庆三年,清廷为讨伐农民起义组织白莲教,“大考翰詹,试《征邪教疏》。”洪亮吉竟违背“圣意”,未进献征讨白莲教之策,却趁机“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此疏一上,大遭清廷白眼,“为时所忌”。他不得不以“弟丧”为由,辞官家居。“为时所忌”,不为清廷所容,正是他政论文有“奇气”的一个明证。嘉庆四年,太上皇高宗(乾隆)“崩”,仁宗(嘉庆)“始亲政”,召回洪亮吉,命撰《高宗实录》。第一稿成,他深感时弊害政,“意有不乐”,又上书“论当世事”。此次“言事”,触怒嘉  相似文献   

16.
伊犁将军阿桂传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桂(1717—1797),姓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初为满州正蓝旗,后因在新疆政绩显著,经乾隆帝批准改升正白旗.他是大学士阿克敦的独生子,由荫生入仕,初任大理寺寺丞.乾隆3年(1738)21岁时中举人,乾隆4年6月补兵部主事,乾隆5年6月升员外郎.乾隆8年3月,开朗中,在军机处行走;同年6月,调户部颜料库任朗中.乾隆10年2月,调银库任朗中.乾隆11年6月,因失察银库被盗事件而降职,7月补吏部员外郎.乾隆13年(1748)1月,随兵部尚书班第赴金川军营办事,同年冬因提督岳钟琪指控阿桂勾结总督张广泗蒙敝纳妾被逮问.乾隆14年6月,因其为阿克敦独生子,且年少无知,特加思释放.乾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中有关刘备军事集团平定益州的记载很少,也有很多问题与《华阳国志》等其它历史文献有不同的记载。究竟谁是谁非,只有通过考证。例如:刘备入蜀将率士卒是多少、诸葛亮等人入蜀的时间、巴郡太守是谁、诸葛亮等人的行军路线、有关“南中”的平定等问题。现在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吴恩裕先生1958年在《有关曹雪芹八种·明义及其绿烟琐窗集诗选》中提出了“明义生于乾隆五年”的观点。五十三年来,红学界深受其影响。吴恩裕先生的立论基础是“明义《绿烟琐窗集诗选》的所有诗歌都写于乾隆四十二年之前”。然而,明义《绿烟琐窗集诗选》涉及毛海客的九首诗词的写作的年份,或为乾隆五十三年,或为乾隆五十五年,都否定了这个立论基础。因此,“明义生于乾隆五年”的观点不能成立。史料表明,墨香是明义的堂姊夫,墨香生于乾隆八年。墨香之妻(明义之堂姊)博佳氏应生于乾隆十年。因此。明义不会旱于乾隆十年出生。  相似文献   

19.
杜文秀上京告状与林则徐查办永昌案,是杜文秀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不打算对这历史事件作详细的评述,仅对杜文秀京控的时间作一些考察。关于杜文秀京控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1)罗尔纲在《回民起义杰出领袖杜文秀》(《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一文中说:杜文秀“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到北京……向都察院控告。清廷命云贵总督林则徐查办。”(2)《大理县志稿》卷八载:道光“二十八年,弥渡回叛,四出焚掠,回民借词报复,蓄意倡乱。而永昌回杜文秀、木联科则以惨杀无辜,京控。乃以林则徐为云贵总督,亲诣查办。”(3)白寿彝在《缅宁回民叩  相似文献   

20.
海兰察是清代乾隆朝平定第二次金川战争的重要将领。海兰察与统帅温福关系不合,但在清军木果木大败、温福阵亡后的善后行动中,海兰察发挥了稳定军心的关键作用。阿桂继任统帅后,对海兰察予以充分信任,海兰察感恩戴德,勇猛作战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在喇木喇穆偷袭战和赴北路协助副将军明亮等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高超的军事素养,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进程。但海兰察也存在着滥杀、粗暴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