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龙 《辅导员》2011,(33):48-49
所谓虚拟即为不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符合一定的事实情况,有时是一个环境,也可以是一个数或是一个图形。比如,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平均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学数学很多时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去研究真实世界里的事物,就像是楼盘都有个效果图,那就是虚拟的,但它不是凭空想象的。学数学也是这样,我们要能让孩子在虚拟与真实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中的若干认识误区——基于数学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育中,某些认识对数学教育观的影响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如,"数学是绝对真理"、"数学等于逻辑"、"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公理体系"、"数学教学应该很抽象"、"学数学就是做题"等观念,这些偏颇的认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说起"数轴",我们都不陌生,它的本质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也都知道数轴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小学阶段不讲数轴,也没有明确提起过数轴,但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它从一年级的数尺开始就一直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形影不离。我们也应该重视数轴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及时渗透数轴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数学随笔是学生及时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具有反思性、即时性和随意性特点。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很有益处。一、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内容及分类反思性数学随笔不同于数学日记,也不同于数学周记,它看似随意,却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它是学生数  相似文献   

6.
一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那么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但就是数学成绩不  相似文献   

7.
黄刚 《中学教学参考》2012,(12):113-113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的学生很想认真学习但总学不好,也有的学生不想学习甚至讨厌学习,这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存在着学习障碍,我们把他们称为"学困生"。作为中学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让他们转化为"优生",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下是本人将"学困生"转化为"优生"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数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代数繁,几何难",这是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是一门枯燥和繁琐的学科,数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有"好玩"、"有趣"的实验课,也不像生物,地理那样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问题自主解决"是以小学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中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直观原型;另一种就是平时所见到的人们已编制成的新的数学问题,并且以后者居多,也就是说,小学生遇到的更多的是人们已经设计好的能让他们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题情境里的题目——"解决问题"。针对"解决问题"这一复杂的过程,如何遵循儿童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规律,并结合解决问题本身的特点,改革教材和教法,  相似文献   

10.
南之辉 《广西教育》2012,(16):19-19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一名本科生致信校长李培根,质问"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这封信让"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成为热议话题,也让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真正乐意去学数学的学生并不多,如何让学生爱学数学,如何能让学生快乐的去学数学?一直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一直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我认为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要想让学生真正爱学数学,关键要培养一种习惯.让他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凡事能自觉地先思考,再动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业近乎残酷,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个班级里一个孩子失败了,几十分之一不足为奇,但对于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哪。"2011年8月9日至13日,井陉县教育局在县宣传文化中心举办首届班主任工作论坛,上面一席话,  相似文献   

13.
孙志毅 《师道》2010,(10):4-4
教师是一个专业工作者吗?应该是,但又似乎不是。既然是"专业的",那么就应该经过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师范院校就是"教人怎样当老师"的高等教育机构。可是它教过我们当老师吗?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变进数VCN研究与应用"首发于1995年,可见文献[1][2]。本文介绍变进数VCN基本概念、理论处理技术及其研究、发展与应用的美丽前景。创新变进数VCN是恒进数FCN拓展,它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而模糊的、广义概念上的数,其变化规则VCR复杂性、智能性和灵活性比较明显。但在国际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仍颇不为世人所知晓。当前,人们对数的研究、发展及使用深陷停滞不前多年的困惑境界的根本原因就是,局限于恒进数FCN"同一"恒进变化规则FCR里。同时指出了任意n位变进数VCN比相应位数恒进数FCN应用更加广泛,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研究例子。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我们常常没有把它作为问题,但当学生问起来的时候,却又回答不了,这就是“老师,你是怎样学会数学的?”这可能不单是笔者个人的遭遇,并且问题本身的深奥程度、学术价值也可能被轻率地忽视了.经过好长时间的回忆,笔者才找回自己学数学的三...  相似文献   

16.
浅谈“1”     
1是数学里常用到的一个数。 1是最小的自然数,自然数分为三类,一类是质数,一类是合数.还有一类就是1.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是自然中单独的一类,它是一个单独的元素组成集合,只有一个正约数就是1本身。任一个自然数都可由1这个数连续相加而得,即1+1=2,2+1=3,3+1=4,……,也就是说自然数是1的积累,所以1叫自然数的单位。 从表现看来1是极简单的数量单位,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会受一些条件限制和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陷入困境,我们常常根据题意而对所给条件、状态、物理量、物理过程或模型进行适当的虚拟,从而使问题复杂变简单,无规变有规,使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无从着手的题目也"柳暗花明",这就是"虚拟法"。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现在我们都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剑桥。虽然那首著名的诗里提到的"康桥"是特指剑桥大学,但作为游客的我,却不能不关注这所学府所在的剑桥小镇。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盆豆子,你们猜一猜,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 生1:是让我们数数用的。 生2: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 师:对! 今天我们就是要在玩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师: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同桌相互合作,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另一人猜他手中有多少粒豆子,然后数一数。看谁猜的最接近实际数。注意:数完豆子后把它放回盆中,别掉在地上。(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谁能说一下,你们玩得情况怎么样? 生1:我们玩了4 次,我赢了3次,他赢了1 次。 生2:我们也玩了4 次,我赢了2 次,他…  相似文献   

20.
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美"。美的价值与它曾经失去息息相关———人生最大的喜事幸事和快事就是失而复得。美,在历史上实际走过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失而复得的辩证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艺术和美学的诞生,也就有了美学的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