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8年,韩桂山夺得首届“戴布鲁斯”军事三项赛冠军。中国军人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首枚金牌,也是新中国的首枚国际比赛金牌。韩桂山因此在后来获得了国家体委授予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殊荣。  相似文献   

2.
从雅典奥运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举世瞩目.但大球项目和集体项目任重道远,优势项目存在隐患,金牌大项难有突破,金牌含金量不高,缺乏国际体育人才.应冷静分析成功与失败,未雨绸缪,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社会化,创新观念,依法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学者对“体育强国”的界定。分析了金牌折射下中国体育的硬伤,指出已经成为金牌大国的我们与终极体育强国相比,缺少的是体育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入手来讨论如何从金牌第一的竞技体育强国向正真的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4.
《新体育》2010,(11):14-15
自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出征奥运会至今,中国竞技体育与中国经济已经同步崛起。相比来说,中国体育市场仍处于不断学习摸索中,以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为例,它比中国体育在奥运会赛场取得金牌“零的突破”晚了12年。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体育纵横交互的演进视野出发,基于中国体育的本体功能、责任与使命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与方法。中国体育发展逻辑的最终目标普遍指向求富求强背景下体育的国际责任与担当,并开始思考中国体育的“人类向度”。中国体育蕴含的“世界大同”思想发挥独特引领作用,“和而不同”理念提供交融互鉴的中国方案,“一起向未来”理念高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体育提供的国际市场与高科技服务为全球经济增添动力,中国国际体育服务肩负促进人类进步的国际责任。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中国体育的重大使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日本竞技体育发展的教训和经验,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中国竞技体育应淡化金牌至上的观念;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练员的职后培训力度;推动竞技体育市场化、职业化进程;完善“科—训—医”一体化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强国之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历史的回顾,指出“奥运争光计划”和“119工程”是促使本次奥运会实现金牌突破的原因;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距离体育强国的标准仍有相当的差距。“奥运争光”与“全面健身”的相对独立,是中国的体育特色,也是造成金牌与国民身体素质显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娱乐因素是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了新中国体育娱乐因素的淡化。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新中国体育的前身——“赤色体育”军事化指导思想、“苏联模式”对体育的简单工具化影响、文革对体育摧残和极端异化以及竞技体育树立道德标杆的作用被片面强化等娱乐因素在新中国体育中被淡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体育战略方向上一直存在“金稗战略”之争。就像去年广州亚运会上我们获得了199块金牌,在喝彩的的同时争论也时亥悔在。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帷幕已落。这次盛会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东道主——中国。它的标志不仅仅是金牌总数名列榜首,而且更重要是抓住了历史给予的契机,获得了许多金牌以外的收获,即“亚运”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亚运”显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生机与活力;“亚运”增强了我固外交的活力;“亚运”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些收获与体育金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是无法用数理来加以计算的价值连城的“金牌”。它启迪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再次审度。它揭示着体育兴衰与国家兴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真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统计法,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体育强国在奥运会“金牌大户”——田径、游泳、水上项目中的薄弱环节,提示中国今后针对世界体育强国的“弱项”如何寻求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语境     
《新体育》2012,(8):15-15
“有游戏,未必有游戏精神,讲政治多些,游戏精神必少:有休闲,未必创造出休闲文化,少些贵族气质的休闲难免低俗;有竞赛,未必就是竞技,功利可以让竞技充满铜臭。中国体育多的是冠军金牌,少的是游戏精神和贵族气质,反倒常让世人看低。此番中国体育人到英伦三岛去,除了金牌不知还能带回些其它什么?”——著名体育社会学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声元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奥运军团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奥运会上以金牌32枚,总牌数63枚的战绩,超过了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和59枚奖牌数,在奥运会上以前所未有的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军团在14个项目上获得冠军,远远超过了往届的奥运会夺金项目。本文通过中国军团在奥运会的阵容组织,各体育强国摘金夺银形势;中国竞技体育对四年后北京奥运的策略,以及雅典奥运会对中国体育的提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再传捷报。  相似文献   

14.
在2009年7月11日进行的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北京大学的20岁的赵冉以1小时04分28秒的成绩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赢得第一枚田径金牌。4年前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上,清华大学的胡凯赢得男子100米金牌。“眼镜飞人”书写了第一个纯粹由学校培养的世界冠军的神话。4年后的今天赵冉续写了这个神话,又一个冠军的诞生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围绕对新中国建国50余年来的国际体育外交回顾与阐述;分析、评价了新中国国际体育交流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外交战略方针的作用与贡献。认为: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在国家外交实践中有其特殊地位;对拓展中国全方位、多层次总体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的嬗变: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数字崇拜的思想渊源,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的兴盛和表现形态,并从经济转型、国民体育意识以及体育文化等方面论述中国体育数字崇拜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的民意基础已经形成。基于以上理解,从"合理性"角度论述中国体育挣脱金牌的枷锁,寻求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战略转型。因此,体育行政部门应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媒体建构多元化的金牌报道;运动员不再以成败论英雄等。只有这样转变以金牌为导向的数字崇拜,关注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让更多人自觉落实健康的理念,中国才会真正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7.
郝清亮 《新体育》2021,(4):111-111
中国是一个金牌大国,或者体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提出,被写进“十四五规划”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是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竞技体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整体关系的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可持续性。从“STS”学科的新视角,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不可持续性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指出:中国体育过分重视技术,忽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由于技术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金牌效益,导致技术的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失落.产生了一系列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并对中国竞技体育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9.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认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中的“党和政府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的观点切近中国体育现状。中国体育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增强体质单靠体育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0.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认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中的“党和政府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的观点切近中国体育现状。中国体育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增强体质单靠体育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