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幽默     
小幽默一位体育老师正在上体育课.“把左腿抬起来!”体育老师下令.其中.一名同学思想不集中,一着急抬起了右腿.和另一名同学的左腿靠在一起了.体育老师马上喊道:“是哪位同学把两条腿都抬起来了!”一个高压电站门前立着一个大大的红牌子.上面用黄字写着.此处有...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古。司马光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要使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不被淹死,就得把小朋友和水分开。一般人想的是“人离开水”,要把小朋友从水里拉出来,可是缸高人小,他们无能为力,而司马光却想到了“水离开人”的方法,砸破缸让水流走,使缸里的孩子得救。他使用的是逆向思维法,又称颠倒法。  相似文献   

3.
有些应用题的条件很隐蔽,不容易直接看出来。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以免漏掉隐蔽条件。例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分析与解:这道题中的隐蔽条件就是“小红”,小红也算一个条件,和她的4个同学合起来就是5个同学。也就是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张?列式:20÷5=4(张)(答略)例213个同学站成一排,小明的左边有7个人。问小明的右边有几个人?分析与解:这道题的隐蔽条件是“小明”,小明也算1个条件,从小明开始往左共8个人,也就是13个同学站在一排,从小明开始…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儿童自然也就得救了.这样司马光把救人的一般方法“人离开水”变成了“水离开人”,实际上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角度转化为另一个角度,而且恰巧从这一个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又是实际可行的,从而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童年记忆最难忘的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一次班会课上.教数学的张老师出了一道智力题“一张长方桌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来考我们.不大爱动脑筋的小虎脱口而出:“还剩三个角”.稍微喜欢思考的小红借助模型说:“还剩五个角”;一向爱动脑筋的小明却说:“可能还剩三个角或四个角或五个角”,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给大家看,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说:“小明钻牛角尖”.这时,张老师夸奖了小明并分析了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6.
星期天,小红家院子里真热闹,小红与几个同学正在捉迷藏,由于小红家院子里有一堵墙坏了一个大洞,大家院里院外跑个不停,一会都觉得累了,坐在洞口风凉风凉。这时小红爸爸对同学们说:“我家最近准备补好这堵墙,请大家帮助算一算,要用多少块砖?看谁的算法新而巧。”  相似文献   

7.
佚名  小文 《教师博览》2004,(5):29-29
有一天,我在班里表扬了一位同学,说他这个“青翠欲滴”用得好。下一次交上来的作。几乎每个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教室的一角里,有盆青翠欲滴的花”:“爸爸拿起青翠欲滴的玉酒杯”:“她穿上一件绿色的裙子.真是青翠欲滴”。有一个男生居然还写:“我的鼻涕青翠欲滴……”  相似文献   

8.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一、给金鱼缸排水只要用一根细软管就可以方便地给金鱼缸排去污水.排水时.将细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置于低于缸中水面时,再用嘴吸一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或者首先将细管内充满水,用手捏住两端,一端伸入水中,另一端放到水面以下的位置再同时松手,水也会自动流出来.有同学认为,前者所述的排水法,是嘴通过细管把水直接吸出来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水实际上是靠大气压强给“压”出来的,而不是嘴直接吸出来的.嘴吸出的只是管中空气.由于管中的空气被吸出,管中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水从缸中压入管内,当管的下端低于缸内水面…  相似文献   

10.
钻桶     
王玉文 《教书育人》2007,(10):56-56
班上的大个子刘飞,成绩不错,就是不爱劳动.经常有同学来告状: “老师,刘飞没有扫地,跑了!” “老师.刘飞没有搬桌凳,还抢我们的坐!” “老师.刘飞强迫小同学给他背书包!” “这个刘飞,真是头痛!”老师总是这样叹息。  相似文献   

11.
例1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课堂“数奥班”里,杨老师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  相似文献   

13.
题目 (2007年扬州市中考题)在骑自行车的路上,小红看见红灯亮起时,同学小明很远的就停止蹬踏,让车自由滑行,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小红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水     
《招生考试通讯》2009,(2):45-45
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向智者请教。智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入又说:“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地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刚刚坐定,一个声音便惊叫起来:“老师,他用舌头舔这红水了!”顿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坐在第二组的一个男同学,同时发出一声惊叫,随即,又发出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故事中司马光一反常规救人的方法——“人离开水”,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能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这样就使“水离开人”,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下雪不冷熔雪冷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滴凝固而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放出热量.熔雪时,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不冷熔雪冷.水缸“穿裙子”,不久雨将至在装着水的水缸下部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人们叫水缸“穿裙子.”出现这一现象,有可能夫要下雨.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表面液化成一层小水珠.在空气干燥时,液化成的少量水很快就蒸发掉,缸面上看不到水珠.在空气潮湿时,液化成的水蒸发很慢,在缸面上就会出现小水珠.空气潮…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语文课是进行第八册基础训练五的“口语交际”。内容很简单:小红过生日要妈妈帮她请同学吃饭,因为别的同学过生日也请了自己。题目要求是“讨论小红的做法对不对”。我想,这个问题的是非是一目了然的,没有太多讨论的空间。走进教室,引出课题后,我与同学们明确了题目要求,按惯例学生自由发言了。“我赞同请客,别人请了你,你当然也得请别人了。”“我也赞同请客,要不然别人会笑话你小气。”“我也赞成,今年我就让妈妈给我做一桌好吃的,同学们都来呀!”虽然也有几个同学持反对意见,可赞同的呼声之高出乎我意料。我忽然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峰 《广东教育》2011,(10):36-36
刚下课.去办公室.高个子女生小怡追了上来,有些急迫地说:“老师,我的笔r哦,这才想起来.上午在教室改作业时忘带红笔了,便面向全班发起“征集令”:“请问哪位同学有红笔的?借老师用一下。”后来,是小怡借给我红水笔,特好写。其他课的老师来了,我要继续改作业,便打个小算盘,将小怡那支好写的红笔带到办公室,继续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20.
潇洒Show一回     
前阵子,杭州娃哈哈小学的同学们可忙活了,因为学校开展了“树自我形象,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让同学们过了一把“个人设计”瘾。当然,这种个人设计可不是让同学们关注梳妆打扮,而是让同学们给自己设计一个成长的目标,为自个儿“量身定制”充满个性的小学生形象。 梅之灏:做一名受欢迎的人二(3)班的梅之灏设计的目标是让自己成为有风度、受欢迎的小男生。为此,梅之灏给自己订下了许多细则:尊重长辈和老师;讲文明,不讲脏话,不乱扔垃圾;尊重女生,女生优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比自己小的同学;谦逊努力,向优秀同学学习;讲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