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拜思考     
“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后,有人说,到了深圳、海南一带,从地上捡一个石子,可以砸到三个经理。经理多如牛毛,究竟还不是什么坏事,说明人们认识到:如今搞的是市场经济了,经商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是好事;先富起来是光荣,不是耻辱。   一个社会,作家多,也不是什么坏事,它说明这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人们精神生活丰富。   但是,我这里所说的“作家”,不是指我们最可爱的文艺创作者们。现在,这样的“最可爱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原来颇有前途的作家们有不少纷纷认清了形势,“忽如一夜南风来,千人万人跳商海”,场面蔚为壮观:开公司的…  相似文献   

3.
茶之韵     
说起饮品,也许你可以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好多种,但是你知道最有名的饮品是什么吗?这种饮品有上千年的历史,闻名世界,它就是源自中国的茶叶。我们常常会看见大人们泡上一壶清茶,很享受地抿上一口,还不忘教育我们:"喝茶比喝可乐什么的好多了!"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喜欢它呢?小小的叶子中藏着多少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说点真话     
《高中生》2005,(1)
打动人心最高明的办法,就是跟他谈他最珍贵的东西。———戴尔·卡耐基生活中,我们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我们用假名说真话。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用真名说真话呢?———网友留言世界上可以说有两类人:那些不断把世界划分为两类的人,以及那些不如此划分的人。———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说过的话什么是富人?一般说,富人每天坐在办公室,打几个电话,让秘书把事情处理了,自己开着小车,回到豪宅去。按这个标准,我不是。我是蓝领,我现在干的是力气活!要上场打球啊!———姚明答记者问到达顶峰?噢,不!那是了不起的时刻,那是满足的时刻,但我一定不会…  相似文献   

5.
小鸡鸡     
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日子。蛋在母鸡的肚子底下感受到温暖,就变出了一只小鸡鸡来。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都是黄生生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颜色的。它用小尖嘴啄蛋壳。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是蓝湛湛的,草是绿茵茵的,河是碧澄澄的。原来世界是这么美丽!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将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叫着,跑了出来。它叽叽叽、叽叽叽的叫声,好像在说:世界多么美好啊———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我奉上《小鸡鸡》,向大家致以新年的…  相似文献   

6.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憧憬着所有的一切,觉得生活单调无意义,一任时间磨砺我的天空;尾随着日子走在队伍的后面,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看着别人按部就班地生活,我不知道自己更羡慕和鄙视哪一种。那个一文不名的作家对我说,十八岁的眼睛看人、看世界都难免有误差。他还模仿伟大领袖著名的湖南腔: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夜晚我骑着单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了博尔赫斯,阿根廷的那个盲人作家。他在他的《圆形废墟》中描写了一个做梦的人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别人的一个梦,没有谁能够真正读懂博尔赫斯,遥远的博尔赫斯…  相似文献   

7.
风的痕迹     
你看见风了吗?我看见了。你会说:奇怪,风是无影无形的,眼睛怎么能看见它?何况,这只是一幅照片,风已经被滤掉了。我告诉你,风是有形的,它会在一切之上留下痕迹。风吹了,水皱了,水的皱纹就是风的脚印;风卷了,云飞了,云的飞扬就是风的手语。谁说风是无形的!你看吧,照片上到处都充满了风———所有的树梢都摆向右边,云脚也在右侧舒缓下来,白了,矮了,柔和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风。右边,是风去的方向。我们无数次沉浸于风的抚摩,可却很少有人认识它。这是很遗憾的。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沂水边的春风里舞蹈,…  相似文献   

8.
吴友智 《天津教育》2001,(11):12-13
说当代教育是“苦难的教育”未免太过于悲观,但说我们(校长、老师和学生)不少人正经受一场“教育的磨难”,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丢失了多少激情,流失了多少才智,丧失了多少机遇,损失了多少事业。就像需要足够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我们也需要“宽松的教育”。这不唯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范式,而且是已经为不少教育工作者所践行的原则,追求的境界。一———“宽松的教育”是一种遵循规律的教育。它承认人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不急乃宽”。中国古代教育学有“学不躐等”之说,就包含着要循序渐进、拒绝揠苗助长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谋划     
语言不是人类的工具,相反,语言是人类的主人。语言的本质就是它自身,语言“说”,语言才敞开,世界也才能敞开,语言不“说”,世界混沌一片。语言开启了理性的世界。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存在于语言的“说”中。语言“说”出它的存在,语言敞开,显示。语言“说”,语言在谋划,逻辑思维是语言的谋划,文明也是语言的谋划。  相似文献   

10.
    
谁也没看见过风。但是,当纸飞上天的时候,风来了;当花瓣在空中飞舞的时候,风来了;当战场上尘土飞扬的时候,风来了;当我觉得冷的时候,风来了;当我的头发飘起来的时候,风把手伸进了我乌黑的长发———我知道,风已经来了……魔法揭秘:风是空气的流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弥漫在我们的四周,没有人能看得清它的真面目。但我们能依靠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知空气的流动———风。《风》一文写得很美,短短百来字小文章,修炼得已很是老到,已完整地包含了一篇写景作文的各个部分:先总括,“谁也没看见过风”;再分述风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幽默     
许诺的结果父亲:我曾向你许诺,如果你考试及格就给你买辆小汽车,可你却未能做到。你上学期一直在干什么呀?儿子:我在学开汽车。学法语儿子:爸爸,法语难学吗?父亲:我的孩子,开头是难,可往后就变得容易多了。儿子:太好了!那我就学后半部分。鼓励老师说:平时考是点心,百吃不厌;段考是正餐,定时要定量;联考是满汉全席,一次就够,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用功呢?学生说:报告老师,我们正在减肥!!!孩子们的烦恼知多少■邱新光父母管得太多,不能自己做主———真烦恼;父母管得太少,很少陪伴自己———也烦恼。父母要求过高,老…  相似文献   

12.
重提常识     
师傅允诺徒弟说:“好好干,师傅会告诉你打铁这一行的秘诀的。”徒弟已埋头干了些年头,忍不住对师傅说:“师傅您不是要告诉我打铁的秘诀吗?”师傅说:“是啊,你过来。”徒弟赶忙凑过去,只听老头郑重其事地告诉徒弟一个常识———“铁热别摸”。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是:生活中我们已对常识有不浅的漠视,如产品说明书说而不明,雾里看花,亦真亦幻好困惑;我们获得了一张又一张的学位证书,却愈加频繁地陷入对常识的茫然中;我们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却越来越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也日渐增加。19世纪…  相似文献   

13.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这么一种现象: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汽笛音调升高;而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汽笛音调降低。为什么?请不要说,理所当然。多普勒就是因此而计算出恒星向我们移近或远离的速度。不知你是否想过:如果一个人跟着光线跑,并努力赶上它,那么,这个人将看到什么现象呢?请不要说它荒唐。爱因斯坦就是因为有这份好奇心和怪念头才提出相对论的。三十多年前,“阿波;罗”飞船最终把人类送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了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十多年前,人们又因为超导现象而发明了磁悬浮列车。20世纪,有多少发明,多少发现,又有多少…  相似文献   

14.
怎样描写送别最感人安徽霍邱县第一中学赵克明张卉离别是最使人心旌摇撼的时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可是,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中学生在描写离别情景时,却往往陷入一种误区———总是一个劲地写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你说我说,没完没了。其实...  相似文献   

15.
末末     
屠格涅夫的小说《末末》是描写看门人盖拉辛和他的爱犬末末的故事。十九世纪的英国作家加莱尔曾说:“这是全世界最感动人的故事”;二十世纪的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也说:“在艺术领域中从来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对于专横暴虐的抗议”。让我们共同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盖拉辛本来与自己的爱犬末末和谐相处,相互关爱,然而由于末末曾向女主人做了一个咬的动作,引起女主人对它的强烈反感,盖拉辛迫于主人的命令,不得不亲手淹死自己的爱犬。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梦。我梦见自己跟随着许多人,在一条漫长的路上走着。我们不是去麦加。但我心里明白:我们要去的地方,比麦加更令人神往。我们走着……忽然,人流止住了———蜿蜒而且渐渐响起了喧嚷的声音;我惶惑地从人群中往前挤去,———噢,有一块巨石踞伏在道上,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路!巨石以它傲然的沉默,跟我们对峙。“搬掉它!”一个长者说。我望着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银白的须髯,觉得他像愚公。“推开它!”一个壮者说。我望着他伟岸的身躯,英俊的脸庞,又觉得他像丹柯。我们用手,用肩膀,用整个儿身体,推着巨石;———然而,它稳…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文学中,特别是在童话、寓言等类作品里,我们常常看到作家把动物、植物或者无生物作为描写对象,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属性、人的感情。比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会摇尾巴的狼》,写一只狼掉到陷井里,它怎么跳也跳不出来。正在着急的时候,看见老山羊慢慢走来,狼立刻装出一副老实而又可怜的模样,学着狗摇尾巴,说自己是一只善良的老狗,乞求老山羊救它出陷井。狼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动物,但在作家笔下它似乎具有人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审美经验中的移情现象。对于这种移情现象应该怎样理解?移情与文学的关系如何?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移情现象有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他说:谁也别想拿我跟别的老师比不知不觉地,我们班同学产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愫:羡慕别的班。我们羡慕四一班———他们那女老师虽然也是农村来的,却又随和又健谈,课下经常看见四一班同学把自己的老师围在中间,听她眉飞色舞地讲这讲那,从他们那边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  相似文献   

19.
独一无二     
我并不知道幼年的达·芬奇到底画了多少只鸡蛋,但我却一直记得他的老师对他说的话。所以,我很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东西;所以,虽然眼下的“克隆人”闹得满城风雨,我们也还是不必太过担心;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想要得到一件独一无二的东西非但不是什么难事,简直就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这么一说倒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是这其中“独一无二”的份量,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不能承受之轻”了。所以,我说的独一无二并不在于事物的形式,而是深入到它们的灵魂。正如一株老参必然吸收了天地精华,一幅传世之作也必然将同…  相似文献   

20.
阿多     
我的小名叫阿多,我家的狗也叫阿多。我家的狗的名字是我取的,我的名字是我给狗取了名字以后,我爸妈给我取的。阿多是一个绝对的小捣蛋。每当我这样说时,我妈总是护着它说我们都不是好东西。阿多经常睡觉,我经常看阿多睡觉。它睡觉的样子很优雅:有时会蜷着身子,像一个篮球;有时拉成一条,直挺挺的。看着它睡觉,我总是有一种想睡觉的冲动。我妈见了我睡觉的样子说,难看得像我们家的狗。我妈见了狗睡觉的样子说,你看,我们多多就是可爱。我妈也总是比较两个阿多究竟哪个聪明。我不是哲学家,但是阿多是。我在《苏菲的世界》里看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