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中坤 《阅读》2014,(19):1-1
<正>年少好追梦。凡是有成就的人,大多在年少时代就树立了梦想。司马迁年少追梦,立志编写一部史书,他遭受飞来横祸后,忍辱负重,发愤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周恩来年少图强,十二岁那年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不懈努力,终成一代伟人。听说,匈牙利的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小时候有点呆笨。在他12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同志在五十年代写了一篇短文《关于司马迁之死》(《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说“司马迁之死是有问题的.”所谓“有问题”,就是说“司马迁死的有点不明不白”,是寿终正寝还是“下狱死”的呢?本文目的不在于想进一步论证司马迁到底是怎样死的,因为限于文献不足,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想通过研究司马迁之死这样一个问题,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更确切点说是如何理解古代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读了《文史哲》八一年二期刊载的来新夏同志的文章《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以后,感到作者精研深思,有新颖见解,颇能给人启发。但文中对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被腐刑的分析,笔者却有不同意见,兹此略为陈述。一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下狱,接着又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腐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来新夏同志认为:“司马迁的‘李陵之祸’是他和汉武帝长期政治分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事实怎样呢?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反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否定“天”的意志,十分重视把“人”的作用,对人才特别珍惜。在司马迁稍后的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说过:“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司马迁(字子长)“爱奇”,是指什么呢?实际就是爱人才,爱奇才,爱那些具有卓异才华的人杰。司马迁在忍受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之后,纵览古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报任安书》中,他说出了一段总结性的话:  相似文献   

5.
朱建芳 《阅读》2013,(12):22-23
童话,一个熟悉而神秘的世界,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童话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它凭什么吸引小朋友的呢?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童话更有趣呢?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比,司马迁人文观的基本特征在于"究天人之际",将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统一在他的人文意识中,突出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在吸收孔子道德学说基础上,司马迁将道德价值同社会历史进程联系起来,表现了司马迁深刻而发达的人文精神;而且司马迁努力把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纳入到人文研究的内容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模式。因此,司马迁的人文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海云 《阅读》2014,(15):15-16
<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叙述了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同学们,如何理解这篇课文,认识司马迁的形象?其实,只要抓住两个问题,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他首创纪传体史书范例而著的《史记》一书,为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叙事,上自三代,下迄秦汉,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尊重史实,忠实记载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正如西汉史学家班固所推崇的那样:“服其善序事理,辨而平华,不质而不俚,其文值,其中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正因为司马迁坚持“实录”的治史态度,其《史记》才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以致史学界有些学者同人还积极呼吁应建立专门的“《史记》学”.那么,对于我国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太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为他树碑立传的呢,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以供方家里手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魏晓林 《阅读》2012,(3):22-23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句话没准说出了你的心声吧。是的,有的同学可怕写作文了。作文写什么呢?好像无话可说:作文怎么写呢?好像无从下笔。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下面我来谈谈怎么写出好作文吧。  相似文献   

11.
《史记·儒林列传》的写作旨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司马迁颂扬了汉武帝君臣复兴儒学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儒学在汉武帝君臣的“独尊”下发生的学术质变。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但在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中又是统一的,把二者分割开来不符合司马迁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12.
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新科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秦始皇兵马桶博物馆、渭南市文联、韩城市人民政府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28日至9月2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参加...  相似文献   

13.
吴宏岐、王元林教授等著的《司马迁与中国地理》一书,2006年9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5章,22万多字,内容涉及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史记》与中国自然地理、《史记》与中国人文地理、《史记》与中国区域地理和地图学、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渊源五方面,比较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记》在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意义和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研究中,司马迁把“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汉兴百年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让史学承担哲学的责任。以李陵之祸为人生转折点,司马迁对现实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深刻反省汉兴百年的历史中看到盛世下的危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循环论。在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司马迁抓住“历史循环”的大势,将社会变化的法则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王宝琪 《阅读》2013,(9):18-18
贝贝:李老师,我想知道“北大荒”在哪儿呀?为什么叫“北大荒”呢?  相似文献   

16.
美食     
任存金 《阅读》2014,(1):77-77
小朋友,春节就要到了,爸爸妈妈是不是经常带你到亲朋好友处聚餐呢?下面这些美食你认识吗?你能用英语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17.
卧薪尝胆     
晓义 《阅读》2006,(10):15-16
小书虫在学习完《卧薪尝胆》之后,又产生了许多问题:会稽一战是怎么回事?吴王为什么会那么轻信勾践呢?勾践回国后又是怎样发奋图强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小书虫查阅了《卧薪尝胆》故事的详细内容,找到了答案。[编按]  相似文献   

18.
李慧 《阅读》2006,(7):10-13
嗨,大家好!经过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悠长自在的暑假又开始啦!该怎样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呢?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吧?叮当姐姐很想分享大家的收获和快乐呢!写信来告诉我好吗?……[编按]  相似文献   

19.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在文中司马迁刻画了以李广、李陵为中心的李氏家族的形象,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家族是当时一类人物的缩影,司马迁创作此篇的意图也很复杂,本文通过分析《李将军列传》,并将它与《史记》的相关篇章进行比较,寻找造成李广家族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翟和喜 《阅读》2010,(12):15-16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哦,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课文中处处体现了林冲的“让”,究竟有哪些“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