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门庭若市     
此语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邹忌,人长得很英俊。一天,他问妻子":我和徐公比,谁长得好看?"(徐公是当时齐国出了名的美男子。)他妻子说:"你好看,徐公比不上你。"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说":你是世界上最英  相似文献   

2.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食客三千。他对门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昭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秦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向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  相似文献   

3.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中原的诸侯国,齐国称霸有它自身的经济、社会、军事上的基础,但有一个人的作用是绝不能忽视的,他就是管仲。管仲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思想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晏子使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名叫晏婴,人称晏子。他身材矮小,但头脑敏捷,能言善辩,非常机智。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如果楚国是个人国,就该请我从城门进入。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叫他钻进去。你们齐国是没人了才派你这么矮小的人来吧?楚王听了晏子这番话,只好大开城门,按接待使者的规格,请晏子入城。齐国的规矩是:上等的使臣派到上等国,下等的使臣派到下等国。我是个下等使臣,所以就被派到楚国了。我们齐国首都临淄有三百多条街道,人多得衣袖一展开把太阳都遮没了。怎么没人呢?那为什么把你派到这里来…  相似文献   

5.
背景链接 孙膑(?-前316),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成为魏惠王将军,因嫉妒孙膑才能,骗孙膑到魏并陷害他。后来他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6.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名叫甘茂的大臣,因为得罪了秦王,他怕被迫害,便从秦国逃到齐国。甘茂刚到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恰巧遇到了齐国派往秦国的使者,他的名字叫苏代,苏代的  相似文献   

7.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8.
鸡鸣狗盗     
<正>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  相似文献   

9.
<正>春秋后期,齐国宰相晏子是各诸侯国中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机智善辩,雄才大略,上帮齐国发展壮大,下对百姓爱抚有加。可有时候,他还会充当坏人的角色,在百姓面前曾也当过一次大恶人。有一年冬天,趁晏子出使鲁国,齐景公赶紧强行征调民力建造亭台,准备供他游玩之用,使得许多劳工在寒冷中挨饿受冻,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讲一个战国时期学外语的故事。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话,于是找来齐国人教他。可是,在他儿子周围有很多楚国人说楚国话,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天天  相似文献   

11.
齐国向有重视工商业的优良传统,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工商富国的人,他在建齐之初便制定了以发展工商业为主的经济方针,即“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这一方针的实施使齐国由原来地薄人少的穷国,发展成为百业兴旺、人才济济的富国强国,使齐国出现了“冠带衣履天下,海岱  相似文献   

12.
师范毕业已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许多上课的内容至今已不留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句话仍记得那么清晰.那就是老师为了动员人人讲普通话在黑板上写的:“引而置之庄岳之间”.经老师解释,我们得知那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同戴不胜谈话时,打了这样的比方:有个楚国大夫,想让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认为“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来打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意思是在把小孩放到齐国都城中去数年,即使时常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孟子在这里通过比喻,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人、改造人的深刻道理.这是唯物主义的,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原则,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傲娇     
正傲娇小王子儒门下的众多贤哲中,孟子有一种异于他人的特点。这种特点,古汉语中甚至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可以形容,但当代的流行语中倒有一个,就是"傲娇"。孟子到齐国去,劝齐王采纳他的主张,却不被重视,只好离开。走到齐国西南一个叫昼的地方,停了下来。有个齐国人,崇敬孟子,来到他的寓所,劝他留下。孟子不理他,靠在几案上眯着眼睛装睡。客人自尊心受了挫伤,说:"我为了见你,昨天晚上就开始斋戒,你却躺着不理我,这  相似文献   

14.
背景链接 孙膑(?-前316),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成为魏惠王将军,因嫉妒孙膑才能,骗孙膑到魏并陷害他。后来他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15.
齐国有一个富翁,他有两个笨儿子,可是他并不这样认为。一天,一个名叫艾子的人对这个富翁说:"您这两位少爷整天  相似文献   

16.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军队准备抵抗。曹刿是鲁国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统率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刚摆好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兵。曹刿阻止他说:"现在不能击鼓进兵,时机未到!"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兵的号令。这  相似文献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进谏齐威王,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齐国出现了大治.  相似文献   

18.
孙膑出生于齐国,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年轻时和一个叫庞涓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并设计陷害。孙膑被迫在魏国服苦役时,向一位齐国使者表示了自己愿意为祖国效劳的愿望。齐国使者  相似文献   

19.
晏婴(?——公元前500年),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莱州夷维(今山东高密县)人,字仲,谥号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晏平仲。公元前557年承替其父晏弱的职位,曾事灵公、庄公和景公,前后从政五十六年,可谓齐国的三朝元老。他以忧国爱民,节俭力行,犯颜直谏,机智勇敢闻名于诸侯,为齐国的政治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7,(5):126-127
在中国,诸葛亮拥有最多的“粉丝”,而他自己又是谁的“粉丝”呢?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他出茅庐之前“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他崇拜的是管仲、乐毅。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当齐国宰相四十多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他富有政治智慧,为齐国的国富兵强做出了卓著的功勋。《管子》一书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管鲍之交”在中国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燕、赵两国军事和政治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辅佐燕昭王差点灭亡了齐国,后来燕惠王恐惧他功高自立,听信诽谤之言撤换了他的职务,使他功败垂成。他忍辱含垢逃亡到赵国。《报燕王书》是他回复燕惠王的责备,解释为什么逃亡到赵国的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也应感动过诸葛亮,他的《出师表》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人生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