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和谐──跨世纪的哲学主题──谈和谐与和谐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本世纪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或矛盾的分析,认为和谐是下个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在世纪之交人们应该由本世纪的征服控制性思维方式转变为和谐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是以追求“对立面统一”和“往返流动”、“融合”为价值目标的思维;是系统的、美的和实践性的思维。下个世纪人们只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2.
曾令华 《教育与职业》2008,(14):184-185
和谐思维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法是认识人类社会实践包括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具有鲜明特点和规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和谐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准确分析判断形势,正确理解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过去一度盛行的斗争思维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异化。有人提出以和谐思维代替斗争思维。而和谐思维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把矛盾的统一性放在首位。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反映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辩证思维。当前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对一切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让人民群众决定干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现代和谐思维与中国传统和谐思维有着不同的理论意蕴。现代和谐是一种辩证和谐、理性和谐、法治和谐和动态和谐,准确地理解现代和谐思维,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但首先要正确揭示“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关系.不能把“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对立起来;与“和谐思维“相对应的应当是“对立思维“、“斗争哲学“;但“对立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对立并不简单地表现在“重视斗争“还是“重视同一“这个层面上,和谐思维决不是“和谐为主,斗争为辅“;对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维,现代和谐思维是求实思维与价值思维的统一、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和谐思维的现实过程是统一的多种思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赋形·路径·策略·文本--人类广义写作思维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人类广义思维就是人类的精神生产行为。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有着自己一套普适性的思维操作模型 ,即以赋形思维为终极目的的路径思维、策略思维和文本思维的四位一体的自组织生长和谐调的过程。在人类广义写作 (精神生产 )中 ,“秩序化”和“知行递变”不仅是写作思维、广义写作思维的哲学 ,而且也是人类认识、实践活动在本体和行为两个层面上的哲学 ,它是中国传统知行哲学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出现严重危机的前提出发 ,阐述人类应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 ,由单向的功利型思维向双向的互利型思维转变 ,树立人与自然 ,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全生态意识观 ,以确保人类自身的持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出现严重危机的前提出发,阐述人类应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由单向的功利型思维向双向的互利型思维转变,树立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全生态意识观,以确保人类自身的持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机制,法律思维对于法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成人教育中要引进法律思维的内容,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包括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是对立统一思维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并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薇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39-40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于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和谐社会理论的精髓则是和谐思维方式。因此剖析和谐思维方式的内涵,探讨和谐思维方式培养途径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基础,同时立足社会层面不断反思,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思维方式,即真正的和谐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在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和谐思维作为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以追求"对立面的和谐与统一"为价值目标,注重从协调、平衡、共处的统一视角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理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在高校开设的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大学生侧向、逆向、类比、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和质疑的方法和精神气质,是和谐社会民主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或必要条件。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民的最好教育。"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语文课程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涉及批判性思维是了不起的进步。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和学术讨论中,批判性思维几乎是一个盲点。这与对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学主要弊端的认识偏颇有关,与我们民族文化中理性精神积淀相对匮乏的文化特征有关,也与对人文、创新的误解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形象思维具有直感性、二维性、坦露性和可描述性,其思维形式是意象和典型,它要经历准备、发生、完成三个阶段,其基本思维规律是形象相似律、意象融合律、时空结合律和整体和谐律。  相似文献   

18.
党的统一战线发挥着汇集力量、协调关系、整合社会、凝聚共识的“法宝”功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结构关系和中心任务,形成了不同特征的统战思维。统一战线和谐发展思维体现了统一战线发展的内在本质,践行了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逻辑,反映了历史主体合力论的方向;从党的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看,统一战线和谐发展有助于消除以革命性、斗争性为主导的统战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