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方迎丰 《新闻界》2006,(6):57-58
一“、主流媒体”概念从何而来?近几年,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业界都异常关注一个热点词汇:“主流媒体”。在学界还在为“到底何为主流媒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业界早已躬身力行、全力打造“主流媒体”了。有意思的是,新闻研究者和新闻实践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似乎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王玮 《新闻知识》2005,(6):62-64
少儿媒体在中国似乎被人们看作一个奇怪的媒体,一方面,他们的发行量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另一方面,她长期以来因依托行政色彩的发行而不被传媒界所重视,在新闻学术研究界也是个“冷门”。从事少儿媒体的记似乎也被视作与“正常意义”上的记有分别。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为校园新闻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但是也同样将校园新闻作品推向了一个更宽泛的对比空间。校园新闻作品价值在融媒空间下显露无疑,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劣质作品埋没深潭。如何提高校园新闻的采写质量,成为所有校园媒体当前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为此,以既往优秀校园新闻作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媒体融合后校园新闻泛化归因,从“新鲜事”“新主角”“新平台”三个层面论证了校园新闻融媒转型的采写机制,提出了创设“协同联动”的内容素材宣传,铺设“校园温度”的人文情感涟漪,建设“文化特色”的校园品牌流量等建议。致力于提升校园新闻出品质量,助力校园媒体转型,以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增强校园媒体新闻作品的表达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王彩霞 《新闻三昧》2001,(10):34-34
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立体媒体,都越来越重视策划工作了,这可是圈子里的人有目共睹的,“策划”一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策划是媒体在竞争中从他处移植过来的,最初似乎是广告界的专利。具体的释义,字典里说是“筹划、谋划、想办法”,我的理解,和新闻媒体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就是平地里起高楼、  相似文献   

6.
张弛 《军事记者》2014,(11):1-1
如果评选2014年的热词,“媒体融合”一定会榜上有名。 中国的新闻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上而下,风起云涌。“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新型媒体集团”……习主席强调的这些新理念,描绘出一种党管媒体的新常态、新蓝图。  相似文献   

7.
赵双远 《传媒观察》2007,(11):23-24
近年来媒体竞争激烈,各家新闻单位在抢抓新闻,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侵权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问题困扰了众多新闻单位及其采编人员,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地市媒体。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是全球媒体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2001年的JP摩根H&Q技术会议上,“美国在线”的创始人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在演说中说道:“每个十年都有与之联系的词。80年代,这个词是个人电脑。90年代,这个词是互联网。而接下来的十年,关键词将是融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对“媒体融合”作了六种类型的归纳:(一)媒体科技融合;(二)媒体所有权合并;  相似文献   

9.
“屌丝”一词从流行于网络到登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从传播学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逆向传播.本文通过对此传播方式的探讨,分析了新时代背景对媒体新闻生产的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对大众持怎样的包容态度.  相似文献   

10.
伴随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正在被主流媒体所广泛实践。文章从应用特征、内在逻辑以及实践进路三个方面对“新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角色定位出新、传收关系革新、内容价值更新是“新闻+”模式所具有的典型创新之处;作为条件的技术逻辑、作为手段的市场逻辑与作为目的的政治逻辑,则构成了该模式发展的基本内在逻辑;未来,为实现“新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主流媒体还需在挖掘深度、实现准度以及保持高度三方面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媒体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界的“流行语”,受到了从技术人员到主管领导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IT厂商的重视和追逐。当前,关于“媒体资产管理”,我国新闻传媒界、特别是传媒技术界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应用有了哪些进展,取得了什么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何可一 《视听界》2009,(5):69-71
赴美学习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流行乐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媒体对其死亡的报道几乎可以用“狂欢”这个词来形容。分析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引发的报道之争,可以清晰看到当今新闻传播与媒体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从而管好用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笔者认为,“三善”媒体,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各级党委特别是媒体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快改革发展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需要;是实现民主法治宏伟目标对领导干部的新期待。“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善待”是前提,“善用”是目标,“善管”是保障。文章通过近年来重大而鲜活的事例有力而充分地证明:“三善”媒体,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是境外媒体管理新规定施行之后的首次新闻大战。此门一开,还会关上吗?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4,(5):19-21
2004年4月29日,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和《新闻传播》编辑部共同召开了“关于黑龙江省新闻媒体的风格和品位问题”研讨会,会上,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凤犟,黑龙江日报编辑中心主任包临轩、评论中心主任刘中山、评论中心副主任梁伟,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制片人陈小钢,黑龙江电台新闻广播副主任张玉春,黑龙江交通台新闻主播欣莉,哈尔滨电视台副台长杨晓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康铁等分别就“媒体的风格与品位对媒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目前黑龙江省媒体风格与品位的状况”、“黑龙江省媒体应如何构建风格、提高品位”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新闻传播》编辑部刘玉杰同志现根据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出《媒体的风格与品位三题》一稿,供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19.
早就想写这个题目,一直有那贼心没那贼胆——人家的饭碗都砸了,你还说三道四,太不厚道,这不是找挨骂吗?这次终于下决心写点儿什么,是因为今年最热的时候出现这样一条新闻:雅虎48亿美元“贱卖”. 同样是关门歇业类的新闻,我们的媒体在分析雅虎“贱卖”时那叫一个深刻和理性,而本土的媒体关门时,则充满感性和悲情,什么“人去搂空”啦,“抱头痛哭”啦,“显得茫然”啦……基本的腔调是悲悲戚戚的.再加上某些媒体精英的跳槽特别是有人劳累过度的英年早逝,给人的感觉就是如今的媒体不是水深火热也是饥寒交迫.而要说到雅虎的“贱卖”,则立刻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头头是道,字正腔圆,特别有爷们气.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2,(8):15-15
据新加坡有关媒体报道,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将把所属三个媒体监督的部门合并,成立一个名称为“媒体发展管理局”的法定机构。被合并的三个部门分别是新加坡广播管理局、影片及刊物局和新加坡电影委员会。据悉,新成立的法定机构——媒体发展管理局,将更好地协调对媒体业各个领域的管制,并推动媒体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