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从今年5月1日起,<大连日报>女记者孙剑上街擦痰.她走到哪里擦到哪里,因此她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那么孙剑为何上街擦痰?是为了制造新闻、引起轰动,借此扬名么?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爱书一家亲     
1994年我从加州来到纽约,搬进再婚妻子瑞贝卡的公寓。纽约的房子很小,房间里塞满了她和她7岁的女儿玛拉的东西,哪里还能放下我的东西呢?最重要的是,哪里放我的书呢?  相似文献   

3.
舒婷说,她常揣测女人的高贵从哪里来。这样的气质从哪里来呢?大概多半是从书中来。  相似文献   

4.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27):16-16
“默默地思量:心在哪里安放?总想总想把她遗忘——京畿西面的屏障,黄河,太行,汾水吕梁,五台云冈……还有那3700万老乡。”  相似文献   

5.
桂连平 《档案天地》2007,(2):19-19,18
香妃.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世间许多的野史、笔记、小说、诗文、戏剧、影视出神人化又纷繁复杂地描述.令人迷惑.无所适从。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她的身世如何?她是怎么死的?她死后又葬在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刘晓庆涉嫌偷税刚被捕,立刻就有媒体拿这个题目做起了文章。其实这题目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当时刘案并未判决,羁押她的地方是看守所而不是监牢——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不管刘晓庆进了哪里,总之是不太体面的地方,那么是谁送她进去的呢?文章说是“她自己”。这话当然绝对错不了,有句古训就叫咎由自取,她不偷税,检察院能签字逮捕她?但如此回答,虽然一语中的,简捷明快,却未必缜密周全。她为什么会把自己送进去?除了她自己,还有没有其它的外在因素起作用?有人说刘晓庆“一贯胆大妄为”,所以才有今天这一步。然而胆子的大小,其…  相似文献   

7.
丽迪娅想往哪里升迁?──旅德见闻之五王晓洁一个周末,接到丽迪娅的电话,说她报名去成人学校晚班学习档案管理,学满150个小时的课程就可以拿一份资格证书。她问我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她可以把书和笔记借给我看。我知道德国人素来爱学习。我先生的几位同事课余无事...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32):17-17
美丽聪慧的阿诗玛,你在哪里?勤劳善良的阿诗玛,你在哪里?天上的星星在等你,水里的月亮在等你,地上的阿哥在等你……阿诗玛,你在哪里?请你快来吧,美丽的石林在等待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睡衣上街     
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跟我讨论睡衣话题还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向我提出她少女的困惑:“为什么你们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上街?”我听完一愣,想起我的妈姨姑婆,总是做着堪称精品的头发,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一套花色睡衣,神采昂扬地走在去买小菜、买彩票或者搓麻将的路上。若不是突然被局外人问起,我还以为穿睡衣出门是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0.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魏东 《山东档案》2013,(5):58-60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这就是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她体现的是一个家族血脉的生命史,记载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相似文献   

12.
写下这个题目,恐怕又让某些同仁不屑:档案馆危机?开什么玩笑!危机在哪里,在哪里呀?这让笔者想起几年前,中国电信界开会讨论中国电信的危机与挑战问题.会上竞无一人能说出境外竞争者是谁,挑战者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赵勇 《新闻世界》2008,(8):132-132
雷仁粉曾是文山州西畴县民政局副局长。半年前,她的儿子李万宇不幸患上白血病,社会各界给予了母子俩不少捐助。然而,相对于30万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来说,这些捐款仍是杯水车薪。她带儿子在北京治病期间,一度抛开官员的面子,上街乞讨,只为全力救治儿子。  相似文献   

15.
我在德国生活了几年后,妹妹由东北来团聚,就此认识了德国人怀特先生,二人一见钟情,没多久就进入谈婚论嫁的地步。那天天气很好,我忍不住拉妹妹上街,为她和怀特采购结婚用品。  相似文献   

16.
七拐八弯的马路是昆明的特色,那些隐于市的街道有时嘈杂,有时安静,有时深邃,有时无厘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晨晨昏昏。谁是最具格调马路?谁最能引发购物欲?哪里最适合恋人逛?哪里最有历史感?是钱局街、文化巷、昆都,还是新生代银三角、白夜荷东、新西南走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他遇见她的时候,是在一家很小的餐馆,人多桌子少,老板便让他们挤张桌子.她一坐下来,便掏出纸巾拼命地擦她面前那方桌子.很简陋的餐馆,生意却出奇地好,这边没吃完,那边已经有人在等位置了,所以桌子实在是油腻得很,她一遍遍地擦,咬牙切齿地擦出一大堆纸巾来.她去门口丢纸巾的间隙,他跑去她的位置上坐,已经擦得干干净净的,刚刚好趴下来打个盹,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已经出刊一百期了,我有幸参与了第一期和一百期的编辑工作。值此之际,静下心来想一想,感到她由第一期到一百期,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其实质性的变化在哪里?是从季刊到双月刊到月刊?是从三十二开本到十八开本?是从使用凸版纸到使用双胶纸?还是她的文章质量逐步提高?这些固然都是变化,但却不是实质的变化。其实质的变化,应该说是她由很少有人知道,到全国的出版界都知道,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爱护和支持。而这正是她长大了、成熟了的标志。回想十二年前出创刊号的时候,凡是参与其事者,包括中宣部出版…  相似文献   

19.
有人留意过自己每天扔出的垃圾吗?一点烂菜叶,几节废电池,易拉罐,塑料袋,或许还有刚刚擦了鼻涕的几张纸……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1,(12):40
北京日报10月11日用整版刊出《“拾破烂的女孩”昨进北航》的报道称,河南贫困女孩高旭自6岁起便缠着妈妈要上学,而妈妈却指着仅有的一间破屋流着泪说:“咱家哪里能挤出一分钱?”小高旭为此哭了大半夭,但她从一位拾破烂的老太太那里发现,可以拾破烂换钱。从此小高旭便开始走上了用拾破烂供自己上学的路。她用拾破烂换来的钱供自己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今年又考进了北航。 在上学期间,高旭手里经常提着一个编织袋,课余到处捡拾破纸、废瓶。她还把没有字的纸挑出来,放在枕头下面压平,装订成作业本,为此,有的小朋友叫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