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朴是我国十三世纪卓越的戏曲大师和著名词人。他生前编成的词集《天籁集》,反映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处世态度。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一白朴生于1226年,世居河曲隩州(今山西河曲县),为一邦之望姓。父亲白华仕至枢密院判官、右司郎中,在金王朝中位极一时。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包围金都汴京,又联宋攻金,金帝出走,朴父随逃。不久,汴京城破,白朴不仅父子离散,而且又“苍惶失母”,他只好随元好问北上,寄居聊城,数载乃归。这些亡国、丧家、失母诸事,在白朴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既长,他又颠沛流  相似文献   

2.
白朴(1226—1312?),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迁居真定(河北正定县)。晚年居建康(南京)。其父白华(字文举,字寓斋)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随父居金都汴京,后遭遇蒙古灭金战乱,家人失散。金亡后,白朴随其父挚友大诗人元好问到山东避难,并得到保护和教养,渡过了少年时代。爱国诗人元好问对白朴的生活态度、思想性格以及文学活动都有重大影响。白朴蔑视功名富贵。  相似文献   

3.
<正> 元代戏曲大师白朴不仅在戏剧方面享有元曲四大家的盛誉,在词和散曲方面也都有着较高的成就。他的词存世的一○四首收于《天籁集》之中,散曲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首,明代以前无单行本,直至清初杨希洛才将其散曲搜集起来附在词集《天籁集》的后面,名之曰《摭遗》。一九六四年隋树森先生编《全元散曲》,又增补了一部分,到这时才算有了一个较完全的白朴散曲集。  相似文献   

4.
白朴词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白朴不仅是一位名扬千古的元曲大家,同时又是元代的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词篇,可惜大多失传,今天,其词集《天籁集》仅存词一百零四首.不过,这些幸存的词仍能体现白朴词的基本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关于白朴的词,历来评价甚高.元代白朴好友王博文和近代词学专家吴梅都曾一致评价白朴词辞语遒丽,"情寄高远,音节协和,轻重稳惬,凡当歌对洒,感事兴怀,皆自肺腑流出……"王博文还认为白朴是继金代元好问之后的第一大词家,他说:"戏膏賸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集中见之矣.然而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朴词清隽婉逸,意惬韵谐,可与张炎玉田词相匹."白朴对于己词也是极为珍惜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元之际词曲互渗现象——白朴词与散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元曲四大家”之一;同时他又长于填词,有《天籁集》传世,一身兼擅雅俗两类文体。本文将白朴的词曲从内容题材到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作家本身所具有的主、客观因素,探讨白朴词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进而研究金元之际的特定历史时期词曲互动的这一较为普遍的文学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对文体演变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白朴不仅是一位名扬千古的元曲大家,同时又是元代的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词篇,可惜大多失传,今天,其词集《天籁集》仅存词一百零四首。不过,这些幸存的词仍能体现白朴词的基本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关于白朴的词,历来评价甚高。元代白朴好友王博文和近代词学专家吴梅都曾一致评价白朴词辞语遒丽,“情寄高远,音节协和,轻重稳惬,凡当歌对酒,感事兴怀,皆自肺腑  相似文献   

7.
公元1214年(贞祐二年),金宣宗经受不住蒙古军队的打击,从中京(今北京市)播迁汴京。又过了二十年,即公元1234年(天兴二年),宋蒙联军攻陷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金哀宗自缢身亡,从此,统治中国北方边陲一百二十年之久的金王朝,宣告覆亡。朝代的更迭,本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问题在于:金国南迁  相似文献   

8.
白朴(1226——1306以后),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最初的名字叫恒,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祖笈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随父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金朝枢密院判,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赠诗称赞他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意思是元白两家世代相好,今天的子侄辈中要数白朴最有才华了.我们知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元稹的诗风、文学主张和创作态度非常接近,他们之间关系深厚,交往密切,  相似文献   

9.
<正> 白朴作为元杂剧大家,六百多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但作为元词的代表作家,却很少为人所知和道及。他的词集天籁集,几乎失传,到了清康熙年间,才由他的裔孙白驹(千里),交中表杨友敬(希洛),转请一代词宗朱彝尊作序、校正。析为二卷,刻版  相似文献   

10.
《海外英语》2004,(9):6-7
《玩转纽约》(Lost in New York)是童星麦克利·克金主演的《宝贝智多星》(Home Alone)第二集,1992年出品,在20世纪90年代来临时首先创下佳绩。在这一集里,又逢圣诞,全家人决定去佛罗里达度假,早晨起来发现又快误了班机,急匆匆赶往机场。匆忙中,麦克利·克金扮演的觊文错乘了飞往纽约的班机,再次与家人失去联系,一个人来到这完全陌生的大都市。在纽约街头,他巧遇曾经被他修理的两个大笨贼。两个贼想打劫玩具店,却被凯文用玩具把两个贼打跑。他又用一幢空置楼宇,将两个贼收拾得团团转。麦克利·克金的出色表演和被百般折磨的两个盗贼再次为观众带来丰富的笑料。  相似文献   

11.
从元佑元年到元佑八年的八年时间里,秦观先后度过了蔡州教授和汴京为官两个时期。蔡州教授时生活孤单寂寞,汴京为官又在升迁与黜免中大起大落,他的心灵饱受磨折,归隐之思十分强烈。与熙宁、元丰时期多是山水纪游、诗歌相比较而言,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更多是写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友人酬唱赠答,此外还增加了对政治的关心等。作品风格也更倾向于雄放沉郁。  相似文献   

12.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3.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4.
[越调]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难点注解】波添:水波荡漾。纱厨:避蚊蝇的纱帐。藤簟:用藤或竹做成的凉席。玉人:肤色如玉的佳人。轻缣:又轻又薄的丝绢衣衫。【元曲知识】这是一首小令。小令是元曲的一种,它一般统首只有一段,大都一韵到底,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阙。跟词一样,小令每首都有一个曲调(也叫曲牌),在这里“越调”就是曲牌,“天净沙”是曲牌名,“夏”是题目。【作者简介】白朴(1226-约1310),字太素,号兰古,山西人。父为金朝名士,蒙古大军攻陷开封后,其母被虏,其父因事远…  相似文献   

15.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暮春 的一个深夜,在开封知府韩缜私宅 的客厅里,灯烛辉煌,几个家人坐在 灯下打盹儿。韩缜正在卧室与他的 爱妾饮酒。一张雕花的圆桌上摆着 小菜和果碟,韩缜皱着眉只顾饮酒, 他的爱妾脸上却有泪痕。 原来,不久前辽国使者来汴京 议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以北的地界 问题,韩缜曾奉诏持地图赴辽国,但 辽主却没有见他,无功而还。现在, 辽国又派使者萧禧来汴京,因此神 宗皇帝封韩缜为枢密院都承旨,并 赐冠袍金带,令韩缜再赴河东(今山 西)与辽使划分代北地界。明天一早就要启程,离家…  相似文献   

16.
甲,〔别集〕一、小说:《科尔沁旗草原》(长篇小说,第一部)端木蕻良的第一个长篇小说集。“第一部”,共十九章。一九三三年九至十二月作于天津。他在一九三二年冬创作的短篇小说《母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号东篱老,大都人,约生于1250年左右,卒于1321年以后。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其杂剧有不少神仙道化题材,所以这位曲状元又被人称为马神仙。同时,他对散曲创作的贡献也很大,尤其是其隐逸散曲把元曲中的隐逸情调提升到了哲理层次。  相似文献   

18.
高烧一考生写深沉的母爱,叙说有一次夜里发高烧,母亲不去就近的医院,而是背着他翻山越岭夜行两三个小时,到他略懂医术的姑奶奶家,让她治疗,他姑奶奶用体温计给他“查烧”,乖乖,不好,竟然高烧68度!变味一考生写母亲的泪水,说其母看她的考试成绩,不好时落泪,女孩舔母亲的泪水,又苦又涩。又一次考好,其母亦落泪,再舔,特甜特香。河、河、河!一考生自拟文题《黄河的水》,云:“黄河的水以前不是黄色的,而是清测(澈)见低(底)的,黄河以前也不叫黄河,而叫恒河,因为人们滥砍滥伐,造成恒河两岸水土流失,使恒河里的泥沙越集越多,也就成了黄河。”(看到此…  相似文献   

19.
以曲名世的白朴,有词集《天籁集》,对《天籁集》一百零四首词的系年,历来研究有数量不一的勾稽考订,根据现有资料,基本可以确定系年的词作,应在三十四首左右。  相似文献   

20.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白骨纵横乱如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鲜卑族,字裕之,自号遗山人,世称无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其先祖系北魏拓跋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遂改姓为元。出身士大夫家庭。他在金代任南阳等县令,官至行尚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工作,对保存金代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还编纂了金代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