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年蔡元培先生主持中国教育工作时,提出教育有五大维度——除德、智、体这三大教育维度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这两大维度。但后来,就只剩下了德、智、体三大维度,审关教育和世界观教育这两大维度没有得到贯彻。而在蔡先生这里,审美教育维度是至关重要的,他甚至将审美教育这一维度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在蔡先生这里,美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一个与其他概念相关的基础性概念,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无论哪一学科、无论哪一方面,都得贯彻审美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徐榛 《成才之路》2010,(34):37-37
我国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有着"新文化运动之父,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美誉。在近代中国人物中,生前死后一直被广大精英阶层心悦而诚服者,恐怕只有蔡先生一人。蔡先生能够享此殊荣,更多的得益于他"器局大,识见远"的领袖风范和"随遇皆然,始终一贯"的伟大人格。《蔡元培与近代中国》一书在展现蔡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之时,也时刻在告诉我们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谢小燕  马千里 《江苏高教》2004,3(5):105-108
文章重温了蔡元培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的一系列出色的办学理念和改革举措,认为蔡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确立引领时代的办学理念、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树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是值得当代大学校长们学习的。提出当代大学校长要树立理想,提高修养,成为像蔡元培先生那样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教育思想涉及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其中世界观教育、教授治校和教育独立 3个方面的思想在当年的学术界引起一定的反响。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蔡元培先生在这 3个方面的论述又将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且其中不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荀子,到后来的德国著名剧作家席勒,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及许多哲人学者对美育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教育方针也明确规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要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他力主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以培养国民之完全人格,坚持"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派,大力推行"教授治校",以体现教育之民主.时至今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仍如淙淙溪水滋润着人们,可惜蔡先生在教育民主探索与实践之路上走得并不远,最后还成了悲剧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7,(11):20-21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简称为美育。它和通常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施,占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都作了论述并用于实践活动中。近代教育史上,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教育文选·美育》)新中国的教育注重了继承与发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上个世纪初,中国有一个坐集千古、折中中西的伟人,则非蔡元培先生莫属。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蔡元培已经成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并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人格象征,一种教育理想的化身。蔡先生对中国现代语文的贡献,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的作为既非胡适的“文学改良”吁倡,也非鲁迅身体力行的文本实践,而是表现在更为重要的话语制度的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胡、鲁两位先生言信行果的功绩,实赖于蔡先生的提倡诱掖和导其先路。先生掌北大之初,即迎胡先生加  相似文献   

10.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讳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段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北大教授肖超忍说:“中国要讲教育家的话,孔子是古代最大的教育家。近现代就是蔡元培”。蔡元培先生不仅打造出一个全断的北大,而且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他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更是成为五四运动的解放思潮主流。时值五四运动85周年。特编此文以怀念蔡先生,怀念五四精神,并勉励所有在中国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劳作着的同仁。  相似文献   

12.
《师道》2004,(11):47-47
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元培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我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家。在“五育”中,蔡元培着墨最多、论证最细的就是世界观教育。那么,蔡元培到底是如何提出世界观教育的。世界观教育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伟大教育家,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教育杰出的代表,蔡元培十分重视德育,强调德育重在实施,主张寓德德育于体育、智育和美育之中。他首倡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五育并举,其中又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他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遗产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德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指出“学生所学各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作为审美的范畴和人类明的成果,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科学美在中学各学科教材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美育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了一个较碉全的定义:“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取决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发现周围世界的美、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提出"可以通过美感教育,使人们提高趣味与情操,以此来树立起正确与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由此可见,美育主要从情感教育出发,在熏陶和浸润中陶冶情操,培养美的眼光,培养健全品格。"美育是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进而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自觉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使人格得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目标的近代美育观,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当前,审美教育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不利于高校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根据蔡元培美育理念,高等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组织美的教学、建设美的文化、营造美的环境等方式塑造美的学生,切实提高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今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齐抓共管,方能见效: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要授之以知.教之以事,更重要的要感之以德。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这方面,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一代宗师蔡元培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下面向大家介绍蔡先生这方面的三件“小事”.  相似文献   

20.
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交汇处,以高度的智慧和超凡的勇气,毕生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了一整套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为中国教育体制向现代转型提供了正确导向;并且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一、借鉴西方教育理念 建构中国现代学制 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对中国旧教育制度进行扬弃,同时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过程。蔡元培亲身游历了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学,系统考察了西方近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