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酒高产优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交试验法为主,对影响黄酒产量及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酒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用曲,其次是原料,而工艺的影响最小,生产黄河的最佳条件为:以糯米和小米为原料,选用大曲,淀粉酶和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开把2-3次,在上述条件下出酒率达82.76%,黄酒品质的感官鉴定结果为优良,理化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糯米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采用酒曲发酵,研制了一种蛹虫草糯米保健酒。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酒曲添加量、蛹虫草粉量、黄酒干酵母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四个因素对蛹虫草糯米保健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为1.5%,蛹虫草粉占干糯米质量的7.5%,发酵温度30℃,黄酒干酵母添加量为0.08%。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蛹虫草糯米保健酒,不仅香气浓郁,鲜甜可口,风味优雅,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
果胶是苹果渣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之一,本文以苹果渣为原料,通过实验研究了酰胺化法制备低酯果胶的工艺技术条件.以低酯果胶的最终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氨水加入量、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低酯果胶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并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了酰胺化法制备低酯果胶的优惠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取代度高粘度羧甲基淀粉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得了能溶于水的高取代高粘度的羧甲基淀粉钠,并研究了反应中影响取代度和粘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肽粉为主原料,对大豆肽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以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大豆肽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产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大豆肽的加入量,其次是L-苹果酸的加入量,再次为木糖醇和阿斯巴甜的加入量,灭菌条件对其影响最小.获得的最佳配方为:每100 m L饮料中大豆多肽粉0.5 g、苹果酸0.05 g、木糖醇5 g、阿斯巴甜0.025 g;灭菌条件为115℃,15 min.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更高品质的猕猴桃酵素饮品,以猕猴桃为主原料,红糖为辅料,采用自然发酵的方法,进行猕猴桃酵素生产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酵母菌和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对猕猴桃酵素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种接种量为影响猕猴桃酵素品质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5 d,发酵温度为30℃,菌种接种量为4%.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猕猴桃酵素糖度为4°Brix,酒精度为0. 25%vol(20℃),感官得分93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沉淀法以柚皮为原料提取果胶时工艺条件,通过对乙醇沉淀和硫酸铝盐析时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分别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正丁醇和冰乙酸为原料,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合成醋酸正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是n正丁醇∶n冰乙酸=1∶0 7,无水三氯化铝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104~107℃,反应时间为2 0h,产率高达99 2%(以冰乙酸计).并且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1,2,4-三氯苯和四氧化碳为原料,通过傅-克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2,3.5-三氯苯甲酸.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诸因素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同步固态发酵中,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纤维素酶曲用量511U/g(FPA),加水比12~13的情况下,接种产朊假丝酵母10%,30C发酵48h粗蛋白含量由原料秸秆的0.86%提高到7.40%.  相似文献   

11.
以大米为原料酿造混浊型米酒,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加曲量、加水量和糖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控制米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7,同时结合口感和香气等感官指标确定了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m(大米)∶m(水)=1∶2;糖化时间为48 h;加曲量为1.5 g。经此研制的米酒营养丰富,质地均一,口感柔和,醇香适度,有特殊的米香味。  相似文献   

12.
甜酒酿酿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市售黄酒酒曲,以糯米为原料,采用中温发酵的原汁发酵工艺,将糯米酿制成甜酒酿.选择温度、酒曲量及是否活化酒曲等指标进行对比实验,以发酵质量(酒精度、酸度、糖度等)、口感及风味、酿制成熟时间为标准,品尝评价,从而优化酿制工艺.试验表明,采用活化酒曲工艺,有利于稳定甜酒酿酿制的质量,发酵的合适温度范围广,28℃左右酿制成熟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戎州"重碧酒"、"荔枝绿"、"绿荔枝"都是经过多重酿造的发酵黄酒,而不是用荔枝酿成的果酒。清代的叙州府公馆坝既产优质曲酒,又是"绿荔枝"酒典故的产生地。处于水陆交通重要节点上的清代公馆坝糟坊头酿酒作坊用明代古窖,使用独特酿造工艺酿制的杂粮酒享誉岷江、长江沿线,而这种杂粮酒就是康熙时受到江宁织造曹寅高度赞誉的皇家贡酒"荔枝酒"。这个结论不仅可以从文献中得到证明,而且还得到考古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
橄榄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橄榄为原料,去核榨汁后取汁液加入果胶酶,在50℃下水解1h。调整成分,加入高活性果酒干酵母进行发酵,制得一种橄榄酒。研究结果表明,橄榄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1℃,酵母接种量7%,SO2添加量70mg/L,初始pH值3.7,初始糖度为18°Bx,酿出橄榄酒具有浓郁的橄榄味、黄棕色、酒味协调、酒度10.2度左右。  相似文献   

15.
酃酒作为中国古代黄酒之翘楚,其尊崇的历史地位早在两汉即以确立;魏晋时期,酃酒尊享太庙祭祖用酒的崇高地位,成为名闻遐迩的朝廷贡酒和贵族宴饮之必备;南北朝时期,酃酒的酿造工艺被总结为一种行业规范广泛推广,使其尊崇的地位因生产地域的扩大开始受到威胁;唐宋以后,衡阳地区的酃酒式微,但酃酒仍然深植于文人雅士心中,成为他们集体无意识记忆中的名酒的代称。  相似文献   

16.
葡萄酒发酵过程放热量大,会使发酵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影响酒的质量,因而控温发酵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此,对红葡萄酒发酵过程的发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在无温控状况下进行自然发酵,研究发热量的变化关系,确定发酵过程中变化的内热源项。随后进行控温发酵实验,得到控温条件下的发酵介质温度变化曲线,并分析了控温范围等因素对发酵过程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葡萄酒业内缺乏利用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进行评级的现状,分析能否使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评价葡萄酒的质量.通过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葡萄酒的分级以及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等问题,建立了基于Matlab平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能用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的结论.但仅考虑理化指标时会使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故建议使用理化指标和简单的感官分析相结合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以提高评价葡萄酒质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固定化酵母的条件及女贞子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优化苹果发酵时酵母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3%,固定化时间为6h.通过对初始糖度及女贞子加入量的单因素实验得出:当初始糖度为18%、女贞子加入量为10g/300mL时,发酵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玛青  陆胤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211-212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产学研结合视角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交叉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组织保障。黄酒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黄酒产业的生产与发展依赖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开拓创新。文章介绍了黄酒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内容和情况。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帮助搭建学生理论基础教育与应用能力锻炼的桥梁,培养学生对黄酒产业的文化认同感,满足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一种基于指标相关性和因子分析的特征选择方法,剔除与样本弱相关指标、减少冗余指标,从而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体系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两者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得到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12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葡萄酒质量评价中,得到了葡萄酒质量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准确率为9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