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2.
政经资讯     
话语“我劝大家不要做法律上不准做的事情。”——原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广州日报社长黎元江狱中感悟“我们也知道卖小孩违法。但我们只是想治病救命,用小孩来保我老公的命。”——一位农民工的妻子“从大层面来看,我们不是‘挖’人,我们在帮大陆培养人才。”——香港科技大学校  相似文献   

3.
美国儿童每周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平均为22小时。在这宝贵的1320分钟内,孩子看到的是数百个暴力打斗的镜头和性爱画面,除此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推销卖不动的产品的广告。除了睡觉,美国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了其他一切活动。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该怎么办?因为电视是一种客观存在,况且它还有不少积极的作用。我想,真正的问题可能是:您与电视到底谁控制谁?电视本身可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具威力的传播媒体,但父母应完全具备驾御它的能力——要让电视成为我们用以教育子女的一种工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  相似文献   

4.
李幸 《现代传播》2005,(2):78-79
什么是电视 ?我从 1996年开始研究电视以来 ,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当初这么一问 ,不知不觉一晃都快过去10年了 ,只是于今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更准确或者也更学究气的表达是 :观众要从这个放在自家居室里的闪闪发光的屏幕上看到怎样的东西才好 ?曾经 ,这个屏幕给人送来的是过去一般要到电影院或剧场里才能看到的东西———可以想见当时人们的兴奋、激动 ,足不出户就可以一饱眼福。后来 ,通过这个屏幕 ,我们看到了更远处的东西———远至人类的登月。遗憾的是 ,以上早期的电视图景被再后来做电视的人的五花八门的实验淹没了。吾生也晚 ,…  相似文献   

5.
电视对外宣传,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战斗,要想战而胜之,首要的事情是克服水土不服,适应环境,调整思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国门刚打开不久,我们的电视外宣暂时只能由我们这些站在国门口从门缝中往外看的人们来完成。我们可能并不了解老外们真正需要或想了解些什么,我们只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知道的、自  相似文献   

6.
用顾客满意管理理论看电视频道运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晓兵 《传媒》2006,(4):59-61
在电视媒体所津津乐道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模式下,电视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观众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想什么时间看等一系列收视需求,节目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观众的满意度可想而知.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众多电视节目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使得观众对于电视产生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恐惧感.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电视频道的运营过程中导入顾客满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3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3个故事而已。  相似文献   

8.
电影院里,有“儿童不宜”,像一道无形的法律准绳,避免了很多不可知的灾难。电视没有。三岁的幼童想打开就打开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了。他们从电视里能看到什么呢? 假设我是一个三岁幼童,某天我打开电视,仅仅在一小时之内,我看到如下镜头: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3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3个故事而已。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播映深入千家万户的情况下,我们常见在各级电视新闻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一些同志频频露面。这种现象,不知群众看了怎么议论,笔者认为这无非是给领导们增添一点政绩。既如此,这就向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有限的新闻电视报道中,如何更深一层次地想问题,从宣传及工作的力度着想,避免和一些消极的心理合拍。怎么去深一层次地报道呢?笔者认为,记者胸中一定要有全局,有较敏锐的新闻嗅觉,要多从推动党的工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肤浅的报道和就事论事,减少消极现象的心理同电视合拍。其实,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频繁上电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通过电视做表面文章,我们各级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想的是如何运用电视报道了解下边更多的情况,知道更多的信息,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抓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岳萌 《记者摇篮》2010,(5):44-44,43
草根是什么?它不是明星,不是名人,不是电视业内人士,是老百姓,最普通的老百姓。美国最先在这方面给全世界电视行业做起了表帅,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开始办起了真人秀节目,后来一个《美国偶像》更是把这类节目做到了顶峰。湖南的《超级女生》就是完全拷贝《美国偶像》的节目形式。如此看来,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办下去,就是要吸引老百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媒体点评     
江宁 《传媒》2002,(8):12-12
不应鼓动受众的非理性情绪 6月25日,某报世界杯特刊刊登题为《韩德裁判昨晚干了什么》的文章,文章说,“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执法韩国队对德国队比赛的那名瑞士裁判此刻在干什么?有没有在一个灯光灰暗的地方,干一些天知地知、他知她知、但我们不知的事情?有没有黑幕?有没有交易?有没有接到什么指示?有没有受到什么威胁……”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说:“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我想,从工作实践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也是在职新闻干部学习深造的主要方法。正如毛主席说:“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总是只能有一少部分人去住学校,而大部分人得坚持工作岗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党委会和团委会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来向大家好好地汇报汇报过去一年多我们在巴西到底都发生过些什么事情。我曾经是一个青年团员,现在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于党委和团委交给我的任务,我是应该很好地来完成的。自从我们被捕的第一天起,同志们时刻关心我们的命运,我们回来以后,大家很急迫地想了解一下我们过去所经受的事情,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家从报纸上,从王唯真同志的讲话里,已经知道了不少情况,现在我想从过去一年里所发生的事情中抽出几个问题来和大家谈一谈,向同志们作一个初步的汇报。美帝国主义和巴西政变大家知道,巴西在拉丁美洲是第一大国,它的政局的变化,对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候。世界上的各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报业管窥初世桓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教授对我们说,如果你现在问问美国人,在什么时候可以左手端茶坏,右手拿着苹果读报纸?他会回答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美国2.5亿人口中,大约有6300万人买报纸,而9300万个家庭有电视,有的家庭电视机比电话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人极重视穿衣戴帽问题,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戴什么帽,很有讲究,绝不是随便的事情。人们最初由裸体而知穿衣戴帽,肯定是出于自然的遮羞和护体的目的,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穿衣戴帽便逐渐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反映民族特点、等级差别和时代精神,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视新闻记者,我从事的工作和我的同行们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职责都是如实地报道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变迁。在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职业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你若初次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有成百上千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在等着你,这时你一定会感到发愁,那么多电视频道到底要看哪个节目呢?拿着遥控器从第一个频道翻到第一千个频道,那就该天亮了。实际上,美国人选择电视节目很简单,想看什么类型的节目就转到哪个类型的专业频道。在美国,一些专业电视频道做得相当成功,甚至直接影响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些电视节目一般有固定的观众群,并创造出长盛不衰的收视率。就拿我来说,刚到美国,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叫“Food(”食物)的电视频道,这是一个一天24小时都在教你如何煮饭做菜的频道。我发现我…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美国,即使互联网科技已被广泛普及,但美国人仍然更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与国内大部分人更倾向于相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所以,在美国,电视仍然是"客厅主流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新媒体发展滞后,或者说新媒体在美国没有生存土壤,美国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角色关系跟我们国内的还不太一样,尤其在电视媒体领域,与其说是受到冲击,不如说是锦上添花。如何锦上添花?让我们来看看凤凰卫视美洲台台长吴晓镛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