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考与理解,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丁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4.
冯群肖 《课外阅读》2011,(7):125-12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载体之一。笔者根据实践,认为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本文试着根据非优质生源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究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闵群 《新课程研究》2007,(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语文天地》2011,(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这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命意识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识,其内涵包含着尊重、热爱、珍惜生命之义。而大多数青少年盲生都缺失这样的生命意识——生命世界一片混沌。因此,借助生命内涵丰富的初中语文课堂来培养盲生良好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懂得“何以为生”是初中盲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应更多地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向教育对象生命个体的“内向发展”。什么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界流行着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借助语文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起他们的精神家园。当教育的行为使学生的生命得以润泽,进而达到了应然状态时,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它的终极目标。生命的应然状态是指生命的最高质量状态,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内涵。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经定义其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与过去相比,现代的中学生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很容易导致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尊重学生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秋平 《现代语文》2009,(4):139-1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人文内涵,充分张扬曾经失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及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当然作文教学还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品味艺术的真谛,感受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同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科中渗透贯穿生命教育,语文课程责无旁贷。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如果努力挖掘,有效渗透,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悟中,感受到生命之美、丰富之美、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13.
黄缨 《广西教育》2008,(36):34-36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奏帜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明.。本文对中职生计算却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陛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会文 《文教资料》2009,(34):40-41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合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从而“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熏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人。语文教师应不只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也应是经由语文教育去树立其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富有创造的…  相似文献   

17.
丈章通过对生命的教学价值认识以及体育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阐述了生命视野下体育教学的实施应更新观念、丰富教学内涵,建立富有生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一首震撼心灵的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每当笔者和学生吟诵起它就热泪盈眶。在“5·12”四川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人们的生命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凸现了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崇高价值。为此,笔者积极整合与拓展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营造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0.
郭新迎 《考试周刊》2012,(49):28-30
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