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论语·先进篇》“侍坐”一章,曾皙描述的志向流传至今,其中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的解释更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针对“浴乎沂”的解释进行考证,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一点粗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由《论语侍坐章》浅谈课堂师生平等关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强 《科学教育》2005,11(6):62-63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这种对话关系究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呢?二千多年前孔圣人其实已经给我们上过一堂示范课。在这里,我想就《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以下简称《侍坐章》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章》)原在高中《语读本》第一册,现选入高中语教材第一册。《侍坐章》虽短短315字,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称得上鸿篇巨制。它叙事简洁而完备,生动而含蓄,虽寥寥数语,而人物情态性格毕现。由于课所涉时代跟学生已很遥远,再加之语言简奥,学生理解颇费精虑,教学备课流程设计可采用以下步骤。  相似文献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一段话:“(曾皙)日:‘莫春,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这段话可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5.
综述对《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的态度的理解的各种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作品分析《侍坐》章记述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而生动的场面。从谈论的内容看,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家,公西华则希望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做一个掌管司仪的官员。第四个弟子曾皙以"异乎三子者之撰"之语说出自己独特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相似文献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师生论道的著名篇章。记载了教育家孔子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讨论问题的情景。从教师出题,鼓励发言到学生各抒己见.到教师在学生请问的前提下进行启发、评价与指导,内容逼真,条理清晰.从中可见两干多年前孔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全过程。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正在实行着新课程改革,对照《侍坐》章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仍有可借鉴的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璇 《阅读与鉴赏》2011,(10):41-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与弟子共坐,听弟子们阐述自己的志向。弟子们大胆地对老师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其中,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描绘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神往。从孔子的课堂中,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我想孔子为什么能培养出无数有成就的弟子呢?这与他倡导的教育民主思想,课堂上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侍坐章》是《论语》中篇幅较长且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篇语录体散文,被选入多种版本语文教材.由于《论语》中对话向来简短含蓄,所以《侍坐章》中也有不少地方语简意丰,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争议.现选取一些地方作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虽在《论语》中篇幅算是比较长的,但也不过是300字多一点儿。然而,在这简约之章中通过动作神态、对话语言的准确描写却刻画出了每一个人物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刊载李新老师《暮春能洗澡吗》一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浴乎沂”的解释。基本上同意朱熹的“温泉”说,以为“地下水上涌为泉.或许就是朱熹所说的‘温泉’?”但又不很肯定.接着又说:“还有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3.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崔言 《考试周刊》2011,(13):32-33
本文对《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夫子哂由"的释义分歧进行分析;提出扩大语境的阅读方法,结合《论语》全书的大语境来理解"夫子哂由"之前因后果;得出结论:孔夫子此"哂",乃意料之中的一笑。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孔子在循循善诱启发子路等四弟子“各言其志”之后,对曾点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为赞赏,乃至“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6.
《侍坐章》,是《子路曾唽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简称,是《论语·先进篇》的末章。这一章,高中语文课本、几种大学作品选都选为教材。《侍坐章》记述的是孔子与弟子们以“言志”为主题的一次谈话,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是一篇洋溢爱国思想的座谈录。后人对其中有些词句篇章的解说,笔者认为未得其真谛。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一、上巳节的起源与变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对于曾皙所勾勒出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治国理想赞赏有加。曾皙所描绘的和乐美好图景表现的正是一幅古代上巳节的生动风俗画卷。  相似文献   

19.
说不清什么原因,学生时代就厌倦“读经”的我在读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时却总是感到特别的亲切。而今已为人师,为工作所需有时亦免不了要钻钻故纸堆,偶尔翻到《论语》,重读起这篇文章,更是觉得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章》)原在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现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侍坐章》虽短短315字,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称得上鸿篇巨制。它叙事简洁而完备,生动而含蓄,虽寥寥数语,而人物情态性格毕现。由于课文所涉时代跟学生已很遥远,再加之语言简奥,学生理解颇费精虑,教学备课流程设计可采用以下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