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从这些自喻中,我们可以受到启迪。曹操——马。曹操以老马自比,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诗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纲——牛。南宋抗金名将李纲,在被罢去宰相一职后写了一首《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喜欢以自己钟爱的东西自喻,并赋诗言志。这类诗中,诗情和哲理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曹操自喻“老骥”。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识见过人,豪气超群,曾被誉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见《三国志·武帝记))。年虽53岁,仍北征乌桓,尔后又消灭袁绍集团残余势力,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  相似文献   

3.
今人对前代诗文所用典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差异,也可能对诗文用典不察,这都会影响对诗句甚至是诗歌旨意的理解。通过对曹操《短歌行》中《诗》典的考释"还原",文章对《短歌行》诗旨进行了重新解说:用《鹿鸣》成句,乃曹操以周文王自喻,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孙、刘输心来归之意;化用《正月》诗句,乃曹操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末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情怀。《短歌行》乃曹操抒发其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业于一身之志意,是赤壁决战前酒宴中的狂热抒情。  相似文献   

4.
古今名人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所做的若干自喻,或寄托远大理想,或注重道德修养,或体现献身精神,或抒发内心情感……这些自喻,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永远铭记。马克思——狮子:“你把我看作蚂蚁,但是有一天我会成为狮子。”恩格斯——山泉:“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曹操——老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于谦——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5.
我无数次地仰望历史的星空,百感交集;我无数次地翻阅历史的长河,心潮彭湃。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依稀看见古人怡然地踏上生命之舟,悠悠地驶出人生的渡口。水袖迎风,飘然欲仙;孤帆远影,击起圈圈涟漪。于是上演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业,于是演绎了英雄恨、古今泪的悲欢离合。历史的天空一片喧嚣,历史的长河波翻浪涌。青梅煮酒。曹操以龙自喻,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于是曹操南征北战,纵横天下。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了好多被人们敬仰的中外著名人物的自喻,比如:誉满全球的居里夫人,甘愿为“春蚕”,“吐尽每一根丝为人类织衣御寒”;鲁迅喻自己为“牛”;被喻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则以“泥土”自喻。……我同样喜欢巴金的自喻“木柴”。他说:“我不配做  相似文献   

7.
巴金的自喻     
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了好多被人们敬仰的中外名人物的自喻。比如,誉满全球的居里夫人,甘愿为“春蚕”,“吐尽每一根丝为人类织衣御寒”。又如鲁迅则喻自己为“牛”。被喻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则以“泥土”自喻。……我同样喜欢巴金的自喻“木柴”。他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让我来做一块木柴,决心燃烧自己,为人们放出光明。”  相似文献   

8.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曹操作为反面形象,由来已久,在一些魏晋小说中,已见端倪;而在《世说新语》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雏形。《三国志》和三国戏中的曹操形象正是从此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给人含蓄回味之感。  相似文献   

11.
曹操文章的艺术特色许善述曹操一生,除诗歌创作外,还写下很多文章.由干时代久远和社会变动的关系,曹操的文章大多巳散佚。今存曹操一百五十余篇文章中,主要是教、令、奏、表、书牍、哀祭之类的实用性文字。仅就这些实用性文章,我们也能看出曹操文章尚理、重情、主气...  相似文献   

12.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名人自喻     
曹操自喻为“老马”。他的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关汉卿自喻为“铜豌豆”。他如是说:“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自喻“磨刀石。”他这样说:“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恩格斯自喻为“山泉”。他如此说:“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枯树在它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居里夫人自喻为“蚕”。她说:“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15.
易安词中,咏花词占有很大比重。词人注重对花的品质的描绘,抓住花的风神韵致,词人以花自喻,在咏花中凸显自己的创作心境,投射出自己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且不同阶段挟天子的作用亦不相同。在曹操前期的政治活动中,挟天子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是舆论上的胜利;但在赤壁之战后,挟天子的作用有限,对于曹操谋取皇位的行为有所束缚,挟天子并不能够令诸侯。  相似文献   

18.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19.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度认识曹操,认识曹操的思想是不够的。曹操的形象是非常丰满的,曹操的为人功业是要辩证看待的,这样的人物是中学生审美教育的一个范例,应充分运用。使学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取其优以育美,弃其恶以扬善,使学生懂得分析是非,自觉远离丑恶,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