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们出版社以大连图书馆存藏的孤本、善本明末清初小说为基础,兼采其他图书馆存藏之孤本、善本明末清初小说,选取国内尚未出版过的或虽曾出版过但版本不同者,补其刊遗,出版了《明末清初小说选刊》。这项工作于1982年7月纳入了国务院批准的《1982年-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计划每10种为一辑,先在1985年以前出版3辑,现已出版12种。填补了从《金瓶梅》  相似文献   

2.
广西师大出版社最近影印出版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珍藏近半个世纪的孤本原作《陈宏谋家书》,这既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件大事,也为研究陈宏谋及其所处的时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湘山野录》《续录》和《玉壶清话》(又名《玉壶野史》)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僧人文莹所撰,多记宋太祖至宋神宗时期的掌故,间亦涉及五代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中曾采拾该书的记载,足见其颇有史料价值。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三书的点校本一册,不久,先后有钟振振同志撰《读(湘山野录)札记》(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0期)、薛正兴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本补议》(同上刊物第199期)、李裕民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  相似文献   

4.
明代戏曲选集《乐府玉树英》、《乐府万象新》和《大明天下春》是俄国汉学家李福清教授在欧洲访书时的重大发现,经过李平教授整理、合编为《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以下简称海外孤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这批在国内久已佚失的戏曲选本的发现和结集出版,为戏曲研究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项宏大学术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个人生承诺的庄重兑现。 这是一本十分厚重的书:张梦阳著《中国鲁迅学通史·宏观反思卷》(广东教育出版社版)。作者独自完成了一般情况下需要调动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艰巨工作。虽然现在出版的还只是三卷本中第1卷,我们已经能够感受  相似文献   

6.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1980年编的《古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汇集了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出版的丰硕成果,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检索工具书。但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先从收录书籍的原则来看,《目录》出版说明四说:“本目录是一个资料性书目,所以对书的内容不予考虑……。”作为资料性书目,果真可以对思想性不予考虑吗?《目录》收录了不少十年动乱时期评法批儒的图书,大都是以理论小组名义编写的。严格地说,这些书都是影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毒草,不是什么古籍整理的成果。版本图书馆为了全面反映出版的书籍,收录这些书也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在书名前加特殊标记,或在出版说明中加以说明(最好在提要中加以说明,以供人们鉴别)。再从分类和著录来看。综合类中有“版本·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主要的、连续出版的图书馆学论文检索刊物有如下三种:上海图书馆主办的《全国报刊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山西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学文摘》(以下简称《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部分(以下简称《资料》).兹就这三种检索刊物做一简要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8.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9.
张展舒 《图书馆界》2004,(1):3-4,14
本文对《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一书中涉及的殿本、局本、朱印本、蓝印本、行格、刻工等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有一百四十余种,比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及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总和还要多。宫内厅书陵部系日本皇家机构,所藏图书不对外开放,日本学者亦少有入宫看书的机会,中国学者对这一部分藏书的了解更少。 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向关注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籍的命运,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要求:“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正在进行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复制工程,力争将一百四十余种宋元版汉籍全部复制回来,并有计划地选择其中国内缺藏或学术价值较高的若干种影印出版。目前已复制回国74种,尚差70种正在复制之中。其中,第一批14种(27函,181册)已于2001年12月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现将该丛书的总序(《编纂缘起》)和各书的《影 印说明》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空前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中华大典》正在稳步推进。按照预定计划,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文学典》中《文学理  相似文献   

12.
古籍整理是关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但是,当今的古籍整理却存在着一个必须提高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要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就必须着意对古籍整理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今我国整理的古籍虽多,但研究如何整理古籍的书却很少,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近读岳麓书社出版的胡渐逵先生所著《古籍整理释例》一书,甚觉令人欣喜,因为它确是一本研究如何整理古籍的难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书稿动态     
今年是建国三十周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第一年。出版战线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必须以适应这一转移为制定自己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根据这一精神,国家出版局五家直属出版社目前正在落实一九七九年的重点书出版计划,今年将要出版的重点书举例如下: 人民出版社关于马列著作及参考读物,计划出版《马恩通信集》(两部),《马恩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补卷),《列宁文稿》第三、五、九、十卷,再版《斯大林全集》第四,五、六、七、十一、十二、十三卷,出版苏联费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三月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期间,李一氓同志提出要整理出版《稿本丛刊》,这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是极为赞成的。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是要摸清稿本的情况。选开整理出版稿本的目录,是比较细致的事。必须了解这一稿本其内容的价值如何?一书之成,必几经修改,要分清第几次稿本(当然不是每书都尚存几个稿本  相似文献   

15.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四库底本共60种,其中9种是《永乐大典》辑佚本。子部杂家1种:宋谢采伯撰《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集部宋别集8种:李流谦撰《澹斋集》十八卷、赵蕃撰《淳熙稿》二十卷(该书是誊抄的副本,不应算作底本)、陈元晋撰《渔墅类稿》八卷、包恢撰《敝帚稿略》八卷、舒岳祥撰《阆风集》十二卷、董嗣杲撰《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家铉翁撰《则堂集》六卷、连文凤撰《百正集》三卷。严格地说,《永乐大典》辑佚本之底本当为8种。  相似文献   

16.
原湖南省出版局局长胡真同志在耄耋之年,编辑了一本《众议和评述——论胡真与出版工作》。自己编辑评述自己的书,算得上是一款惊人之笔了,而这恰恰符合胡真同志敢想敢为的性格。胡真同志长期担任地方党政和出版行政领导职务,公务之余,未能忘情于舞文弄墨,撰著有《文艺杂说》等书,翻译出版过《马克思与职工会》、《邓肯与叶赛宁的生死恋》、《朱可夫传》等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建设》2007,(1):F0004-F0004
《鹖冠子》残卷楚口口撰唐人写卷子本,1卷。此卷为硬黄纸,即藏经纸。卷高二十四公分,全长存三百三十二公分。卷末题:大唐贞观三年(629)五月勘校定毕。按北宋《陆佃注本》为十九篇,此卷存两篇半,盖为海内孤本。  相似文献   

18.
《左传》、《史记》、《汉书》都是重要的大部头的古籍,点校工作的分量很重。而《左》《汉》素称难读,疑难不免更多些。这里据三书点校本(《左传》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本,《史记》《汉书》为中华书局本)的标点问题,就其可商榷处,略作解释,以就正于原点校者,并供在大力开展中的古籍整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书籍称“书”或称“书本”,但在汉时,“书”和“本”是有区别的。对此,亦尚有异见。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一九八一年一月合编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初稿)即持此见,文曰:“所谓‘本’即是册,也即是俗称的‘书本’。如刘向《别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报纸称,台湾河洛图书出版社即将出版一套“中国古典小说大系”,共一百种。其中有一些是首次印行的孤本。《绣鞋记》、《水石缘》、《响马传》等,据称只有英、法收藏,但均为漫漶残缺的复印本。这次河洛图书出版社据以出版的却是完整的初刻本。大系有系统地介绍了一些久闻其名的书。如记华工血泪的《苦社会》,写绿林豪杰的《绿牡丹》,鸳鸯蝴蝶派最后的力作《广陵潮》。大系每本的正文之前,请专家按小说的来龙去脉,撰写提要;正文后面附有各专家对该书的研究成果。原书为文言的如《山海经》、《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