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學人寄語     
馬一浮先生講述六藝,絕對不只是要傳授一些古代文獻學方面的知識而已.他有使人人“復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願,他要憑藉六藝之道使人們“盡己之性,盡人之性”,以體現“聖人之盛德大業”. 馬先生說:“六藝之教莫先於《詩》”;又說:“六藝之教終於《易》而已”.  相似文献   

2.
禮的來源乃是多元而非一元,在這種多元來源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化巫入禮",這是從巫到祭祀之路,禮最初來自巫,但是要經由祭祀的中介,祭祀是有特定規儀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二,"禮源於俗",這是從俗到儀式之路,禮恰是集體性的民俗使然,民俗是有特定規矩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三,"禮樂相濟",這是從樂到情感之路,由於承繼了禮樂合一的遠古傳統,由此,禮與情也是合一的,禮本身就葆有情。本文試圖把"禮源於巫"與"禮源於祭"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巫祭之源";與此同時,又試圖把"禮源於俗"與"禮源於情"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情俗之根"。中國禮樂文明之所以具有"情理合一"的大智慧,恰恰是源於這樣的歷史實情:禮來自於巫術的理性化,經由了祭祀的中介,但其中亦留了情;禮來自於民俗的規儀化,經遇了樂的環節,但其中亦有了情,這才塑造了中國人至今具有的那種"情理結構"。  相似文献   

3.
学人寄语     
戴璉璋 《中国文化》2013,(1):2-F0002
马一浮先生讲述六艺,绝对不只是要传授一些古代文献学方面的知识而已。他有使人人"复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愿,他要凭藉六艺之道使人们"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以体现"圣人之盛德大业"。马先生说:"六艺之教莫先于《诗》";又说:"六艺之教终于《易》而已"。所谓六艺,毕竟有"六",如今只著重《诗》与  相似文献   

4.
诚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至今仍持续发挥现实意义。自分析诚论之特殊表形及其思想谱系入手,是理解其内涵的一条有效路径。《吕氏春秋》的诚乎物说即是一种特殊表形。从诚乎物说的效果来看,诚源于与物一体之问题而发生;诚之思理可概述为横向问题的纵向解答,即我与物原是同一层位的并列环节,而诚将合一得以获致的前提置于本原,它要求主体有一种纵向的提升,自本原层面去照面万物,从而实现与物为一;由诚刻画的我物一体关系,可揭示为相遇在本源。  相似文献   

5.
理、气是理学奠基者二程理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二程在强调理的本体作用的同时,还缘气以论性,将"气"作为载"性"(理)之具,由"气"承载"理"、"性"的传播与"分殊".因此,从"理一分殊"的角度看,"气化流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无"气"便无"理"之流行.笔者还从宇宙本源及宇宙发生学角度探析二程理先气后、理本气末、理气不离的关系,以阐示"气"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庸》是《四书》中的一种,其中关于诚信有精到的记述。可能是受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子思———孟子的影响,《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大意是说:向“诚”学习,使“诚”成为人的行为准则,使“诚”得到实现,这就是人道。《中庸》中论“人道”,大体上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天按照规则运行,人应该按规矩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规矩既含有法规,也包含道德规范。第二,天道不息(自然界不断运行,四季交替),相应于此,人道应当自强不息。第三,人要讲诚信,不自欺,不欺人,自尊、自信、自爱。第四,人不但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当然不包含…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性文化传统具有三大鲜明特性:后古典而非古典;杂种而非纯种;远缘杂种而非近缘杂种。从鲁迅等对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认识可见,我们只能生存在现代远缘杂种文化中。中国现代性需要探索把远缘杂种性与后古典性结合的道路。殷海光和李泽厚的主张在承认中西有别的前提下寻求中西融汇,但却把中西截然分开再合起来,无法为中西融汇提供充足的理由。今天建设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需要打破中西、古今分别而考虑多维度融汇与建构,即器道互融、法治情润、人权民本、以义活仁、兴辞立诚、散线化乐。  相似文献   

8.
由于道教与山水画在艺术思想上有天然的联系,历史上许多高道皆为山水画名家。诚清道人对道有独特的领悟,又长期浸润在青城山,他能从山水中感悟到独特的生命体验,故其画作让人有人在画中,人在道中之感。在诚清道人笔下,一山一水皆有道意。  相似文献   

9.
五行之源起流变及其哲学意义邓立光五行起源,学者探讨已多,然以五气言本,其义维新。五气所起现者为气象物候之情。就方位言之,五气初为五方所向,其後易为中央与四方,此二者具历史发展关系,而以历法居关键作用。五行中以上行为体,四行为用;土行居方造成不同之五行...  相似文献   

10.
颜元的礼论     
颜元的礼论,在于指出社会成员“共事”之际,“各”与“各”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协调,遂成为问题,因而提出性善说,认为所有共事之“各”必须均为善。人皆为善,才能在社会上如耳、目、口、鼻一般各尽其职,形成完整的有机体。试观其所说“尽职”的内容:天之生万物与人也,一理赋之性,一气凝之形。故吾养吾性之理,尝备万物之理以调剂之;吾养吾形之气,亦尝借万物之气以宣泄之。圣人明其然也,是以画衣冠,饬簋,制宫室,第宗庙,辨车旗,别饮食,或假诸形象羽毛以制礼,范民性于升降、周旋、跪拜、次叙、肃让;又金、琢石、窍竹、纠丝、刮匏、陶土、张革、…  相似文献   

11.
刘鉴泉私淑章实斋的主要原因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千百年来中国学术各趋极端,往而不返,争斗日甚,终不能合的问题。因此,刘鉴泉的"为学之法"是对章实斋"校雠学"的一次创造性转化。刘鉴泉的"为学之法"依托于老子的"御变"、孔子的"用中",知言、论世、明统知类而超乎倚伏、正奇、往复之上,任天之道以见天地之纯,宇宙之理。其为学的体系即是为人、为道、事天、全性的人学体系。天与人一,知与行—,博厚高明,悠久无疆,在知识与道德严重脱节的今天看来,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命题的提出三才,华夏古词;主义,西方今语。如今组而合之,倘能见容于时尚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以成卦。  相似文献   

13.
正"诚"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最早有关"诚"的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经过长期发展,到唐代经李翱等学者发掘,北宋时期周敦颐结合《易传》等多家思想对"诚"进行了新的发挥。分析周敦颐"诚"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把握宋代儒家思想的转向,理解宋明理学家关于"诚"的解释。本文试从本体、理想境界及修养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周敦颐"诚"的含义。一、作为本体的"诚"周敦颐吸取佛道之学的理论成果,建立以"诚"为本体的思想体系。《濂溪学案》中说到"元公崛起,二程嗣之  相似文献   

14.
张栻作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中"与"性"的看法受到了周敦颐的深刻影响,他在同朱熹书信来往的过程中,对其师胡宏的论性之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二人皆反对胡宏的"中者,性之道乎"一说。而胡宏的"全体"之说在张栻那里成了"统体",并且张栻认为此"统体"即为"理一"之中,而此"中"则散为"万殊",此"万殊"则即为"时中",而此"中"非"性体"而只是"状性之体"。同时,在如何看到"性善"一说的问题上,张栻提出了"名"与"实"相结合的路径,"善"为(万物)性之名而其实则各异。  相似文献   

15.
张栻人学思想体系是对孔孟人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追求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天人合一境界,又注重社会现实,主张因天理、合人情。在人学理论方面,张栻以性为宇宙本体,又以太极即性,揭示了人的属性,阐发了万物一原的思想。从虚明知觉之心的心性论角度,既论证了人为万物之灵的独特性,又说明了人具有能动性和可教化性。通过本体论和心性论的建构,张栻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思考与探索。在人学价值及其实现方面,张栻倡导明辨义利、居敬务实,既仰慕“孔颜之志”“曾点气象”所蕴圣贤人格,又践行诸葛亮经世济民、恢复中原的儒者精神。张栻人学思想体用分明,内外兼修,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赏菊小记     
晓峰 《大理文化》2005,(1):34-34
自己向来嗜花成癖,尤喜花中梅兰竹菊,每每看到此类花种,便油然敬其逸士之操、君子之节,深深被他们那德人之性、娇女之情所感动,总是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相似文献   

17.
自先秦以來儒道兩家的心論傳統中,心即有經驗層的意識心與超越層的先天之心的區别,後者"精、氣、神、明"之特性與超越性智慧,是朱子心論的前理解背景。朱子之心具有經驗心與本然心兩個層面,學界多將朱子之心視爲形下之"氣"及知覺運用,此是就經驗心而言,也是朱子學之工夫實踐的著力點。然朱子心論的重點實爲氣之"靈",從形質構成、認知功能以及心識的生成結構來看,心都具有形而上下之間的特性,處於未受氣禀私欲遮蔽的經驗心之先,朱子稱爲"本然之體""心之全體"等。本然心具有超越性,是經驗心的真正根源,也是中和新説、心統性情等思想建構的理論基礎。  相似文献   

18.
自然山水诗是“诚斋体”的主要载体。诚斋诗中人与山水的艺术处理迥异于传统的自然山水诗,它熔铸的是相融相乐的知己境界。自然山水在诚斋“乖张眼”的观照下,既生机跳跃,又深具意蕴。诚斋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世俗化、情趣化、戏剧化的特色。诚斋的自然山水诗,是“心”与“造化”的妙契,是灵性和仁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通天尽人的文化内涵。诚斋为自然山水诗新拓境域,其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凭他的四五部长篇,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以上文字为徐志摩追忆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作.其情真意切,景仰崇拜之情跃然纸上.除了于文字间表达对托马斯·哈代的敬仰之情,徐志摩更曾远赴英国以一睹偶像风采.那么,托马斯·哈代和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文学因缘?  相似文献   

20.
正周敦颐是中国古代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也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不少见解鞭辟入里,而被后世奉为正统思想。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用"诚"将宇宙本体和先验的人性以及伦理统摄起来,回应佛道两家对儒学的冲击和挑战,高扬了儒家伦理学说的地位,为理学的勃兴打下有力的基础。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周敦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以作为教师精神修养的参考,论述于后。一、尊重学生人格周敦颐认为,人为万物之灵,禀太极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