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明杰  冯馨郴 《收藏》2012,(8):71-72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政权曾铸行过自己的钱币,这些货币一般铸量不多,加之起义政权存在时间短暂,流通范围有限,尤其是农民起义失败后藏匿这些钱币可能被视为叛逆,故其传世较少,多被藏界看重。“天定通宝”钱为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年号为天定时所铸。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
正近获一枚至正通宝折十大钱,甚是喜欢,欣赏之余也对它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兴趣。至正通宝为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始铸,正面钱文楷书对读,端庄秀丽;背穿上则以蒙文纪年或记数,分别铸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字样。是品至正通宝折十大钱(见图),直径45毫米,厚3豪米;背穿上以蒙文纪值。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重视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逐渐代替了畜牧生产。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  相似文献   

3.
许杰 《收藏界》2012,(10):85
"至正通宝"为元惠宗(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所铸,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五大类。此五类钱皆铜优制精,品种繁多。背部有蒙汉文纪年、纪值、光背等不同版别。笔者收藏一枚"至正通宝"当十大钱。此钱为细字版(在华光谱著作中定为五级),直径4.64厘米,厚度为4.2毫米,重  相似文献   

4.
钟旭洲 《收藏》2010,(5):131-131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湖北罗田人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兵反元,同年十月称帝,建国号天完,定都蕲水,改元治平。1355年天完政权相继占领沔阳、襄阳、中兴、武昌几个重镇;翌年正月,迁都于汉阳,改元太平。1358年,徐寿辉改元天启,仿至正钱式样,铸行“天启通宝”钱,俗称“徐天启”,币值有小平、折二、折三几种。其钱文直读,光背,除真书外,折二钱又有篆书对品。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末年,由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国,一时震撼了明王朝,李自成便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定都西安。是时,为了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平抑物价,开始铸行"永昌通宝"年号钱,计有小平、折五两种。小平钱一般直径24毫米左右,重3.5克左右;折五大钱一般直径38毫米左右,重12克左右。这些钱在社会上流通后,对当时的政权巩固和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瑞海 《收藏界》2013,(2):52-53
祥符通宝、元宝为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行。祥符钱自古即被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寓福、禄、寿之意,男女青年也多作为定情之物。宋真宗在位二十三年(998-1021年),共用了四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祥符通宝、元宝为他的第三个年号钱。祥符钱普品在一般钱币书中均有所载,以"祥符元宝"为主,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及特大型  相似文献   

7.
赵承 《收藏》2012,(5):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东国"钱并不是高丽王朝铸币,应该是渤海国铸币。下面从几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8.
珍钱二品     
一、白铜"宣和通宝"样钱宣和有元宝、通宝二种钱币,篆隶成对,铸于宋徽宗元年。元宝铸量不多,为泉友们珍视。通宝中折二铸量大于小平,小平钱字体多变,版别复杂。其中有一些版别引起泉友重视,如美制、巨头、圆贝、隔轮、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17)
正蚌埠市博物馆的藏品中,元末农民起义军钱数量较多。1988年市区青年街基建工地出土一处钱币窖藏,共有5个品种总计22枚,其中龙凤通宝折三3枚,天佑通宝5枚(包括背篆书"叁"1枚、背"五"4枚),天启通宝折三1枚,天定通宝折二、折三7枚,大义通宝折三6枚。此类钱均属元末农民起义军政权货币,地域性强,铸期短,铸量少,在同一窖藏中出土如此众多品种  相似文献   

10.
魏咏柏 《收藏》2012,(9):91-91
汉兴钱系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为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所铸。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氐族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成康四年(338年)在成都南郊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