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中国的经济特区与外国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在中国政府管理下,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各国纷纷兴办经济特区,名称五花八门,形式多种多样;中国在粤闽两省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展望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形势,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只有认真研究世界经济特区一般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决定中国经济特  相似文献   

3.
将SWOT分析与层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完整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西北边境地区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西北边境地区经济特区发展战略,并以新疆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国其他经济区扩张和发展对资源的争夺是影响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己经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还宣布十四个城市对外开放。这些特区和开放城市,全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它表明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确是设立特区和开放城市的有利因素。但人们会问:在经济、交通相对不太发达的内陆,能否也建设几个经济特区呢?去年,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杨纪珂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数度考察,提出在银川建设我国第一个内陆经济特区、对世界伊斯兰国家开放的设想。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坚定政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深圳市举行。会议就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来来发展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城市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前景;国际环境及其相互影响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会议还提出了许  相似文献   

6.
探析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健 《科协论坛》2007,(4):387-388
印度经济特区建设由来已久,但始终进展缓慢。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特区的鼓舞下,印度逐渐加快了其经济特区的建设。印度经济特区在其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开始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回顾了印度经济特区的缘起与发展,对其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印度经济特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经济特区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从我国国情与特点出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一个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采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发展本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形式?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若干经济特区,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的一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特区早已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龙头",驰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旗舰"。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新经济增长极——"成渝特区"呼之欲出。其实,特区热在国内持续升温的同时,它的热度早已传递出境,引得不少国家纷纷前来"取经"。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以中国建设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背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民菜的历史,分析它们在地域布局,建设规模,产业开发,功能显示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并指出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三十日,中国未来研究会在深圳市召开“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学术讨论会。在活跃和热烈的气氛中,来自北京和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福州、厦门、大连、青岛、宁波、杭州、温州、湛江、烟台、汕头、珠海、连云港、海南岛等我国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从事未来研究、发展战略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近八十人,解放思想、放开眼界,集中地对我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特区经济形式日益蓬勃发展的现实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在现有四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创建腹地资源性、贸易性、科学园区性特区,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特区群,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赵紫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认为,今后在经济工作中,要着重抓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特区三十周年的生日。深圳经济特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立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开拓与建设的。深圳经济特区今天的政治、金融、经济和民生的繁荣昌盛体现了无数的深圳特区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本文献给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而牺牲的英烈。献给献身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干部、军人、公安和武警战士;献给学习与创新的投资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打工者及学生;献给关心和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建设的人民。本文为纪念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特区三十周年的生日。深圳经济特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立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开拓与建设的。深圳经济特区今天的政治、金融、经济和民生的繁荣昌盛体现了无数的深圳特区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本文献给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而牺牲的英烈。献给献身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干部、军人、公安和武警战士;献给学习与创新的投资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打工者及学生;献给关心和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建设的人民。本文为纪念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园(Science Parks,以下简称SP,又称科学工业园)的建设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国家级SP已有52个,它们与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的SP研究,早在SP建设起步之前就已经兴起。它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SP的创办和成长。本文就近十年来中国的SP研究情况作了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9,(8):54-55
生物经济:将成抵御金融危机新利器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社会变革之后.都会伴随着新一轮科技进步.甚至催生新的科技革命。金融危机下的生物技术和产业正迎来难得的机遇.发展生物经济也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生物经济十大科技行动,目的是在2020年生物产业形成三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中国会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基地建设等方面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目的,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某种特殊经济政策,采取某些特殊措施而对外开放的地区。目前,按照国际通例的归类方法,世界上共有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600多个,分布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在发  相似文献   

17.
李宾 《大众科技》2011,(10):234-236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各个国家集中的焦点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降低碳排放。发达国家纷纷部署和实施低碳经济策略,使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目前正处于高耗能低效能的时期.只有改善生产.实行低碳经济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经济更有发展潜力。文章通过对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如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低碳经济”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未来50年新的希望所在!”参加’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的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踌躇满志地说道:“陕西正面临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党和政府决心“拿出过去开办经济特区那样的气魄”来开发西北的重大战略的实施。目前,不仅在政策  相似文献   

19.
蓬勃发展的六年深圳特区的工业以连年翻番的迅猛发展势头,以及新兴工业不断兴起的崭新面貌而遐迩闻名。设置经济特区之前,深圳仅是我国南方边陲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宝安县,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经济特区的设置,使深圳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深圳特区借鉴国外经济性特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结合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一条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广东形成依托港澳、连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区域开放新格局,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深圳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何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片区在特区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中先行先试的作用,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中取得突破,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