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遴选机制是晚清驻外公使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一机制的考察,认为作为公使选拔方式的荐举制蕴含了复杂的政治派系斗争,而以"体用悉备"作为公使选拔的必要条件则满足了中国社会对外交"通才"的需求,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初期非计划性和非职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朝贡体系随之瓦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一批思想家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符合国际形势的外交思想,为清政府争取权力。本文以通过对薛福成外交思想的阐释,揭示了他对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戴晓琳 《科教文汇》2009,(27):231-232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朝贡体系随之瓦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一批思想家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符合国际形势的外交思想,为清政府争取权力。本文以通过对薛福成外交思想的阐释,揭示了他对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09,(4):58-59
专家考证,中国的“熊猫外交”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大熊猫真正作为最高规格国礼发轫于1941年,当时,宋氏姐妹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以示对其救济中国难民的谢意。到20世纪70年代,大熊猫被中国送往世界各地,“熊猫外交”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第七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近日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主题为“新世纪的中澳关系”,其中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和语言教育4个专题及涵盖中澳关系、中澳教育合作、全球化及其对中澳两两国的影响等10个主题。  研讨会由西安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协办,并得到澳中理事会大办协助的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文化参赞、教育参赞、澳中理事会主席、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美大处副处长杨军、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邓文龙、陕西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留美幼童、留欧学生同为洋务留学教育的主体。他们开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之先河,解了中国近代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其留学过程、学生、学生管理、培养目标和学生选拔等方面又有很多区别。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进入到21世纪,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日益频繁,且规模也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外交事业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外交的得当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各国的生死存亡.而外交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外交机构的合理与国家政策.本文就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作一简要概述,使读者了解到近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艰苦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0,(11):18-19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心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在其心血巨著《盛世危言》中写下了这段文字。当时的他致力于“富强救国”,并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维新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参加世博,在他看来乃是推动经济强国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西风东渐,在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的同时,人们的婚恋观、择偶观与两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近代社会兴起的重要婚介方式之一,征婚广告最直接地反映了这一变化。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刊物之一,《大公报》刊载的征婚广告自1902年以来便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刊登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人们对新式婚姻、男女平等的追求成为近代《大公报》征婚广告呈现的主流思想。自古以来,婚姻乃是人们生命中的大事,也是关系国家政治的大事。所谓“合二姓之好”“对祖宗负责”。  相似文献   

11.
李卓成 《科教文汇》2012,(17):36-36,1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课,在医学院如何通过考试形式的创新提升"纲要"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川北医学院通过将演讲、看视频写感想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入到"纲要"课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平 《科教文汇》2014,(22):139-141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近代中国新文化语境下的“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瑞 《科教文汇》2014,(2):81-83
儒家“和”文化的精髓,即具有和为贵的价值倾向、和而不同本质特征、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谐的多元化、包容性。通过研究儒家“和”文化的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和”文化的精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现代和谐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夏文元 《科教文汇》2013,(35):60-60,64
本文借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回顾中国近现代史,阐发内心产生的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15.
程传星 《科教文汇》2013,(17):118-119
“ ”和“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在韩语、汉语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二者都可和宾语相结合使用。本文将主要对比“ ”和“开”的宾语类型,探讨其共有的宾语类型、“ ”特有的宾语类型和“开”特有的宾语类型。  相似文献   

16.
孔维红 《学会》2011,(3):31-34
伴随公民治理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中国NGO越来越多地承担了提供准公共物品的职能,因此有必要对中国NGO进行问责。文章就中国NGO问责中的"问"与"责"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问责主体出发,以捐赠者为视角,对中国NGO问责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捐赠者对中国NGO的问责属外部监督,是他律。中国NGO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他律,而且更需要自律,他律与自律的相互结合,促进中国NGO的良性运行,公益使命得到更好的倡导。  相似文献   

17.
Prof. Zhou Peiyuan (P.Y.Chou) was a celebrated scientist, educationalist and social activist well-know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e was an outstanding leader in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a founder of modern mechanics in China, a fighter dedicated to world peace and an international envoy of peace and goodwill sent by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a peopleto-people diplomat for the promotion of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米彬彬 《科教文汇》2014,(23):150-151
李安作为成功的华人导演,在美国电影节频频获奖,本文试图借助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揭示李安成功的秘诀。并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为例,发现李安从电影题材选取到主题表现都与新历史主义者提出的对主导话语权的“颠覆”与“含纳”存在相似之处。影片中,主人公与老虎相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李安“颠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下将动物客体化的狭隘思想。但这种“颠覆”却又相当不彻底。最终,“颠覆”还是“含纳”于李安对人类理性的赞美声中。  相似文献   

19.
"镇管社区"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率先开始探索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生成逻辑看,镇管社区是快速城市化和"大区域"管理过程中体制性妥协的产物。从运作体制机制看,镇管社区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三委三中心"的体制架构以及包括社区服务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社区公共事务共管机制、共商共治机制等系列运作机制。从未来发展看,镇管社区的未来存在三种可能:一是"撤镇变街",二是"撤街变社",三是"强镇扩权"。  相似文献   

20.
燕立乾 《科教文汇》2011,(22):84-85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好不AP"这一奇特的现象展开讨论,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个现象所体现的语言规律,对这一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加深认识,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正确的表达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