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英语模糊语言汉译手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言的模糊性特征人手,分析了模糊语言信息的语用功能,指出英汉语中模糊信息的不对称性,并提出了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的直译、意译、省略、补充、归化几项技巧.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视角,以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实际应用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讨了商务英汉翻译中针对模糊翻译信息进行处理的几种策略,以期能准确的把握源语的模糊蕴含,完成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3.
李映迪 《海外英语》2012,(4):147-148
以杨宪益所译《边城》为例,探讨文中模糊数量词的英译及其模糊美感磨蚀的问题。译者用"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省略模糊语"等方法欲使英译与原文达到尽可能的一致,但由于英汉语在模糊语言生成机制上的差异,造成了模糊语言美感难以避免的磨蚀。  相似文献   

4.
高珍 《家教世界》2012,(16):127-128
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限制语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是没有的。因此,本文通过搜集语料,对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使用频率以及其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广泛应用于英语汽车广告中,同时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具有使广告避免绝对化达到礼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数字的虚指意义实质上就是英汉语数字的修辞意义,而数字的夸张性修辞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从模糊语义学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英汉语中数字夸张的各自表达方式,在探讨语用功能的同时试图挖掘隐藏在这些不同数字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语言策略。通过探讨语用模糊的概念,阐述了日常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产生和运用及语用模糊在现实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语料的实证研究,从语用学角度探讨课堂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实际应用及其实现的功能和消极影响,有助于了解课堂英语教学中模糊语的使用情况,有助于英语教师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糊限制语以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领导集团伦敦峰会中奥巴马的答记者问进行个案研究,探讨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语用功能。文章首先将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分为四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语境得出模糊限制语的五个语用功能:显示客观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的简洁度,减轻说话人的责任和保全对方面子。研究认为,模糊限制语在答记者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英语中的精确数字以及词语通常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和数量的,其特点是精确性的表达方式,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和确定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交际中或是书面语言中经常用到,但是往往却产生了语义模糊、意向模糊和不确定性和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语用模糊的概念以及会话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在中英语料的基础上主要从保留颜面、降低责任、广告宣传、转换角色、制造幽默这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跨文化语用模糊策略的言语功能,以期增强对模糊策略言语功能的系统性认识,全面深入理解语用模糊策略围绕跨文化交际意图展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1.
指出模糊语言是口译中需要经常面对的情况。从等效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口译中出现的模糊信息的语用功能及表达形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语用模糊的若干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省略、补充等方法,可更恰当有效地在英汉口译中传递语用模糊信息。  相似文献   

12.
语用模糊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使用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品作为一种通过语言传播的艺术,语用模糊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往年一些央视春晚小品的对话内容进行转写,从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角度,分析形成的文字语料,总结小品中语用模糊的功能,从而使研究更好地服务生活、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黄朝恒  杨娟 《文教资料》2009,(17):44-46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过程模糊性的真实反映。诗人思维的模糊性与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诗人赋诗抒情时对模糊语言的大量使用.于是形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了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对传译汉诗模糊意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英汉语“头”的语料,探讨体验认知视角下英汉语“头”概念的隐喻投射,可揭示英汉语“头”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头”概念在英汉语中构筑的隐喻概念的作用与语义扩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篇指示指称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指示指称语(demonstrative reference)的使用差异。文章根据Halliday&Hasan对英语指示指称语的分类,通过语料库检索和语篇语料的实例,对比分析了指示指称语在英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在语用和句法上的使用差异;同时,对汉语中一些特有的指示指称语也进行了分析,并从标记性、可及性、语用、句法分布和历时语言学等五个方面对汉语指示指称语的使用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模糊的自然属性出发,以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中答记者问为语料,分析新闻发布会中模糊语言存在的动因,适应的范围及作用,以促进话语分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交际中的一种策略。对语用模糊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语境,本文重点探讨了语用模糊和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莹莹 《考试周刊》2011,(39):33-35
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语用失误。英汉语用对比分析是一种有效的二语习得方法。通过比较才能凸显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习得者的认知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汉语用对比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