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君.~父.这个词汇知识在中学语文课时就学过.《新华日报》在1943年9月1日的社论《记者节谈记者风格》,号召记者像晋国史官董狐学习,"董狐直笔,赵盾胆寒,这是天地的正气".董狐不畏强权,在史简上记录下"赵盾弑其君"."弑"字的内涵,老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都懂得.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24日,"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落幕仅十天,<楚天都市报>又推出一个重在人物典型--"志愿者小亭",成为该报继"10·21"舍已救人英雄群体、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等重大典型报道后的又一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为"同光体"的旗帜和领军人物、赣派诗人的代表.在清末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号称清末"四公子",是清末"诗界革命"的八贤之一.他是具有改革思想、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他是以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来考虑自己的进退出处的,故能长期有官不居,宁愿助父变法,"以改革天下"为己任.  相似文献   

4.
师■鼎"作公上父尊于朕考郭季易父■宗"之"■"当隶作"■",从攴从"■"(逸),可读作"肆","肆宗"是郭季易父之庙。铭文意思是"师■制作了一件祭祀其祖公上父的铜器放在祭祀其父郭季易父的宗庙(肆宗)里"。这件铜器是小宗师■制作以私祭其祖,而非助祭大宗。不过该祭器的使用地点仍是在大宗宗庙,"郭季易父肆宗"只是铜器的存放地,师■一系未能为公上父立庙。西周时代贵族宗族成员(包括大宗族内小宗及一般族人)的祭祀活动可分为助祭与私祭两种,金文所见庶子或小宗作器"用享宗室"者,内涵是宗族成员作祭器以私祭。部分小宗未能立祖庙,需前往大宗之家进行祭祀活动,反映出西周贵族宗族内部立庙、祭祀及等级制度之严格。  相似文献   

5.
陈桥驿先生《水经注校证》一书是研究《水经注》的佳本,但仍有可商量之处。首先,卷四"河水"条",戎人逆芮伯万于郊"之"郊"当为"郏"。其次",献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当做"瑕父吕甥",不应点断。  相似文献   

6.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中国艺术的纲领,常被论者解读为重视主观和客观、重视心物结合,这不符合此一学说的内在义理.文章认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在佛学影响上产生的一个艺术理论命题,它的核心是强调妙悟.  相似文献   

7.
丁柏铨 《今传媒》2008,(2):15-17
"投入"与"产出",原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前者,大致是指为生产产品(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所耗成本;后者,则指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人们总是希望在进行生产或投资时,"产出"能多于"投入",并且是愈多愈好.笔者试图借用上述概念,从一个角度考察新闻精品的创制、生产.在此处,"投入"和"产出"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投入",指身心投入;"产出",特指新闻精品的制成问世.那么,对于新闻精品而言,"投入"与"产出"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于戏曲世家,祖父陈连喜,绍兴调腔班著名正生.父亲陈玉水,绍班(绍剧)任付末.我八岁随父下班学艺,做"小笃郎",扮演孩童、小包公等人物.  相似文献   

9.
何谓"大学"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否?"这已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伴随着"东方时空"的改版,"生活空间"改为"百姓故事",并推出每周精华版的"纪事".7年前,"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首创"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以纪实的方式纪录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带来电视媒体的一场革命.7年后的今天,当纪实成为风尚,"纪事"开始表现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实现了对纪实形式层面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谢安传》卷首下各附传人名云:"……安弟万、万弟石、石兄子朗、朗弟子邈"。按:"朗弟子邈","朗"为衍字。谢朗与谢邈为同一辈份的堂兄弟,都是谢安之侄。在本卷《谢朗传》中载朗父名据;《谢邈传》载邈父名铁,永嘉太守。而《南史·谢晦传》云:晦为晋太常裒之弦孙,"裒子奕、据、安、万、铁,并著名前史"。可见朗父据与邈父铁为兄弟关系,则朗与邈同辈。《资治通鉴》卷111晋安帝隆安  相似文献   

12.
"冷静",是心态和情绪的一种,表现出波澜不惊、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的心理素质.具体到新闻采写,"冷静"则应体现出记者不"人云亦云",不"听风就是雨",不慌乱、不盲从、不感情用事,不让新闻线索"牵着鼻子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心态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植树     
植树造林,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杨柳"、"杏林"、"公主柳"、"左公柳"传为佳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传为美谈. 庆功栽杨西周时,"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相似文献   

14.
王茜 《传媒》2021,(13):88-90
信息技术和智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职业的诞生,全媒运营师需要具备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其培养上需要在社会层面上书证融通,完善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高校层面上"跨界"转型,构建全媒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层面上,"三教"改革,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接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更高,更能适应市场和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文新作     
李馆长坐在电脑前,正为完成一篇论文而苦苦思索.该起个什么题目呢?他想说的是技术职称贬值问题,因为时下社会上谁也瞧不起"研究馆员"这个职称.他也想凭这篇论文换个"信息分检师",这是当今档案界最时髦的超高级职称.搜肠刮肚之际,忽然想到小儿子使用的"写作助手"程序,顺手打开,"您想写点什么?"一个清脆的声音."档案问题",馆长回答."请写第一个字",馆长刚打出一个"制"字,助手就打出一个"约"字.他接着又打出一个"档"字,助手就打出一串:"案事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李馆长高兴了,又点了一下"提纲",助手便打出"人的素质问题""经费短缺问题""设备老化问题".妙!正说到心坎上.按动"继续"键,一篇8000字的论文顷刻完成.馆长从头至尾一读,还真是文从字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了给论文加点"分量",他又抄了几段<人民日报>加上去.明天早上送职称中心,馆长长长呼了一口气,喊了一声"冲澡!"哼着小曲,进了卫生间.  相似文献   

16.
杨文笔 《文化遗产》2010,(1):117-124
本文以西北山区回族"都哇师"为研究对象,以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社区为研究个案,通过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对宁南山区中的回族"都哇师"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存在于宁南山区多元类型的回族"都哇师",并对其所特有的一套"诊断术"与"治疗术"做一"文化浅描",对"都哇师"多元的传承类型,及"都哇师"在山区回族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给关照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职场孤独     
他们正当壮年业务娴熟,却对工作不再有热情;他们没有病,却时常感觉消耗殆尽;他们身居职场,却备感孤独"你关掉录音笔",心理治疗师李京生压低声音对记者说,"我不信任你。""为什么不信任我?""你会乱写。""如果我是一个会乱写的记者,关掉录  相似文献   

18.
潘政 《今传媒》2007,(4):36-37
我国传统报刊业的现实困境是无法回避的.一是报刊运作的"严重同质".内容雷同,同一个城市的媒体,"晚报"、"晨报"、"商报"、"信报"实质上95%的内容"似曾相识",即使处理手段"高明",但信息价值几乎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时光如梭,逝者如斯.历史匆匆而过,我们常常来不及驻足.圣人曾经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都是在告诫我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忘记历史就是无知的开始,而回味历史往往是大智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外语频道值新中国60周年纪念之际推出10集纪录片<中国通>,便正是我们好古温故的一次影像体验.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律他"的同时,还需"自律"."自律"的失位或旁落,"律他"就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自身形象有"阴影"甚至"污点",就没有资格监督他人了. 影响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因素和问题较多.眼下比较突出的是仍有少数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舆论监督时消极推诿,目的不纯,甚至手段恶劣,借"监督"公开或变相"新闻敲诈",造成恶劣影响,遭到社会和公众的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