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销员之死》的主题不是批判“美国梦”,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梦不等于“美国梦”,他的悲剧不是因为社会压迫和摧残而导致的社会悲剧,而是由于性格弱点造成的性格悲剧。《推销员之死》的成功在于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一个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灵魂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初中课文《死海不死》,标题的注释为“根据有关材料编写”。据查对,该文是根据顾玉清所写的《死海不死乎?》(载《世界知识》1981年第3期)一文改写的。改后标题,既与原标题有出入,也与本课文内容所不恰。标题《死海不死》是一个主谓短语。“死海”是名词,作短语的主语部分。中心语是。不死”。短语所陈述的是“死海”的“不死”。  相似文献   

3.
一 当我们大声诵读耿林莽的《秘密》时,有一种语言模型你可能感觉到了——“像湖水那样清澈,梦一样安宁;少女的肌肤那样润洁,白鸽的羽毛那样纯净。”“就像初恋的少女,怀着难言的羞怯,敛起那看不见的笑纹。”  相似文献   

4.
五我们从后四十回的内容来看,高鹗“修辑”后半部书是否有根据?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贾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脂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以制灯谜、写诗词、行酒令、点戏等等方法来描写人物、暗  相似文献   

5.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壁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 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璧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8.
刘小林 《文教资料》2006,(21):104-105
“这样、那样”最早在宋代产生,经历明代到清代直到现代,从使用频率和范围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金瓶梅》所在的时代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本文将要分析的是《金瓶梅》中“这样、那样”的用法,从而考察明代“这样、那样”产生了哪些用法,和之前、以后的用法有哪些区别。  相似文献   

9.
从小,我们就听着《西游记》《哆啦A梦》等故事长大。那时候,我们就幻想着自己也能有孙悟空那样飞天人地的本领.幻想着自己有哆拉A梦那样的百宝袋……  相似文献   

10.
遍读纳兰词,就会发现纳兰词与梦有不解之缘。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至今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而其中带“梦”字的词就有一百一十一首,此外还有几首不带“梦”字,但也写到作梦的,共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词可分三类:一类是并非写作梦,而是用梦作比喻的。如“秾华如梦水东流”(《于中好》)、“人生南北真如梦”(《水龙吟》)。这类词约有二十余首。第二类是写别人作梦的。如“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昭君怨》)、“梦里靡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天仙子》)。这类词约有十首。第三类是写自己作梦的,约有八十首,占《饮水词》总数的四分之一稍弱。这类词中有几首是写“寻梦”的,其余全是写作梦的。可见纳兰性德的梦是极多的。 他一年四季都在作梦。“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写的是春梦;“亲持钿合梦中来”(《鹊桥仙·七夕》)写的是夏梦;“梦里砧声浑未歇”(《清平乐》)写的是秋梦;“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写的是冬梦。尤其是在春天,他的梦更多:“一春幽梦逐游丝”(《浣溪沙·古北口》)、“一春幽梦有无间”(浣  相似文献   

11.
关于梦的记载,西方可以上溯到希腊神话时代,我国也可以上溯到夏商之世。荷马史诗《奥德修记》即载有一系列的梦幻,而据《周礼》郑玄注,夏代有《致梦》,商代有《觭梦》,皆记梦之书。但是,梦的本质是什么?这在古代却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史载西晋之时,卫玠曾请乐广释梦,乐广说:“梦即是想。”卫玠大惑不解:“神形所不接而梦,岂能是想?”乐广又答:“因也。”卫玠更加莫名其妙,于是终日闭门苦思,遂以成疾(《晋书》卷四十三)。梦本来只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心理(佛洛伊德说)或生理(巴甫洛夫说)现象,而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古代,人类只能凭直观印象以及玄学式的思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诉的既是一个关于“爱情与金钱”的传统的浪漫故事,又是一个“爱情与金钱”之梦如何破灭,最终酿成一场悲剧的反浪漫故事。盖茨比的死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惆怅和思索空间。本文拟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造成盖茨比悲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课《短文两篇》的预习提示第一句话是:“《死海不死》是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这里把死海当成海洋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是不妥当的。死海只是个天然湖。《死海不死》并没有介绍海洋知识,而是介绍了湖泊知识,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咸水湖的知识。《死海不死》一文开篇第一句话写道:“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为了清楚地说明它  相似文献   

14.
高语四册的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中述及对“用典故”的译释时举了《谭嗣同》一文的句子:“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并译该句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知道,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  相似文献   

15.
文学纪梦的历史记载很早,《诗经》、《左传》、《庄子》、《列子》等古籍作品中皆有梦象可寻,但以“梦”名篇,则开始于“赋”。《历代赋汇》收录一系列梦赋作品,从标题形式来看,这些作品可以区别为“梦题赋”与“题外梦赋”两种。从内容看,或透过仙境游幻以“仙释”,或藉题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6.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最负盛名的悲剧。以美国梦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对洛曼一家三代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梦完全是一个虚假的谎言。因此,《推销员之死》不仅描写的是洛曼一家的悲剧,更是美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8.
国人惯于向西方文论取经。论文则回顾中华传统,用《文心雕龙》的神思、丽辞、比兴、附会等理论,评析今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以及美国人马丁·路德·金的讲词《我有一个梦》,以说明古可以为今用、中可以为洋用。《梦》的众多语句,既用比喻,又用对比,《比兴》《丽辞》二篇的理论,最能说明《梦》的修辞特色。文章认为发扬“龙学”的一个途径,是把它的理论用于实际批评。在当代西方大量诘屈聱牙、艰深难懂的文论当道之际,发扬“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屈原列传》一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中有几个问题需讨论一下。一、“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投”,当是“沈”字之误。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的《史记》是这样标点的:于是怀石,遂目(投)[沈]汩罗以死。由此看来,中华书局认为“投”字是“沈”字之误。中华书局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因在《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好几处提到屈原之死,都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续书《金屋梦》若干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屋梦》是一部据《续金瓶梅》、并参照《隔帘花影》删改而成的《金瓶梅》续书,最早刊登在上海《莺花杂志》上,编者当为清末民初文人孙静庵。《金屋梦》“凡例”基本上在《续金瓶梅》序文以及“凡例”的基础上割裂改窜而成,又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金屋梦》之恢复有关宋金战争的描写,固然有清朝灭亡可以无所顾忌的原因,但亦是编者孙静庵民族思想的影响使然。孙静庵改编《金屋梦》没有走晚清“翻新小说”的路子,与民初政治及社会思潮变迁影响小说风气发生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