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使的翅膀     
《家教世界》2013,(9):42
他一生下来就给了父母当头一棒,他是个脑瘫儿。虽然这样,父母还是把他精心地养育着,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他3岁才开始学说话,6岁才能勉强走路。6年来,他是父母的惟一。6年后,父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健康的妹妹。妹妹两岁的时候,父母把她送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她,说她长得像个小明  相似文献   

2.
Q&A     
幼儿园话题:如何解决双胞胎的小冲突案例:我两个女儿是对双胞胎,她们今年3岁。令人头疼的是妹妹总是欺负姐姐,抢夺姐姐的东西,而姐姐就用哭声来告状。而大女儿好像习惯了哭,妹妹没怎么碰她,就大声哭起来,身为母亲,真是苦不堪言,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问:我的女儿现在5岁了,上幼儿园大班。她在幼儿园爱哭,对自己没信心,特别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在家里,要我陪她玩。有时我没陪她玩,她就以哭、顽皮捣蛋来引起我注意。每逢这种情况,我都试着和她沟通。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就先打水洗脚准备睡觉。她看见后就哭了,嘴里就说一句话:“妈妈不管我,自己先洗了脚。”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我把她关在卫生间里。在卫生问里,她认错了,放她出来,她还是那句话:“妈妈先洗了脚。”我火起来想打她,但还  相似文献   

4.
5岁的侄女儿老早就提出要一样礼物,我问她要什么样的礼物,她毫不犹豫地说要书。“我的书架还没满哩!”她说。现在社会对儿童充满诱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电视广告、商品橱窗陈列,无不在招惹孩子们的注意,而侄女儿却情有独钟,偏偏选择书来作节日礼物,这不能不让我感到惊喜。  相似文献   

5.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我有一个孪生妹妹,她叫尼莎。如你所知,尼莎和我的模样如出一辙:天然的栗色卷发,微笑时露出两个小小酒窝、鼻头调皮地翘着、眼睛碧蓝澄澈。父母认为我和妹妹是上天赐予他们最神奇的礼物,他们也像许多拥有孪生宝贝的父母一样,总是把我和妹妹打扮成一个模样。但是我认为这样做糟糕透顶。尼莎性格倔强什么事都不愿意遵循规则,考试成绩总是排在最后,年纪轻轻居然就有了男朋友!而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乖乖女。有一次,在路上被一群学生指着说:“喏,她就是那个和班主任打架的尼莎!”我大声跟他们解释说…  相似文献   

6.
<正>上周末,表弟带着他五岁的女儿来家里玩。一进门,我三岁的女儿就把玩具搬出来,说要和姐姐一起玩。可没几分钟,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说姐姐不让她玩,"姐姐说所有玩具都得她先玩,玩够了才能给我玩。"我劝女儿":姐姐是客人,你是主人,你应该让着姐姐。"女儿懂事地点点头,停止了哭泣,这事儿就过去了。后来,两个孩子又去小区健身场玩。表弟的孩子看见别人玩什么她就想玩什么,非得叫别人从玩的器  相似文献   

7.
上周末,表弟带着他五岁的女儿来家里玩。一进门,我三岁的女儿就把玩具搬出来,说要和姐姐一起玩。可没几分钟,女儿就哭着跑过来告状,说姐姐不让她玩,"姐姐说所有玩具都得她先玩,玩够了才能给我玩。"我劝女儿":姐姐是客人,你是主人,你应该让着姐姐。"女儿懂事地点点头,停止了哭泣,这事儿就过去了。后来,两个孩子又去小区健身场玩。表弟的孩子看见别人玩什么她就想玩什么,非得叫别人从玩的器  相似文献   

8.
家人的宝贝     
爸爸的宝贝是鱼。每天一回到家,就急着去看他的鱼,只要鱼缸脏了,就赶忙清理,爸爸还帮鱼布置了一个很漂亮的家。妈妈的宝贝是指甲油。她收集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有一次她发现妹妹在玩她的指甲油,生气地拿起棍子要打她,吓得妹妹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妹妹的宝贝是洋娃娃,只要有人碰她的洋娃娃,她就哭。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她的洋娃娃,她就哭着打我,我只好跑去向妈妈讨救兵。弟弟的宝贝是牛奶,他本来是四个钟头喝一次,现在每三个钟头就要喝一瓶,不给他喝的话,他会哭得大家不得安宁。我的宝贝是可爱的小白兔。小白兔有红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这天,阿姨家的妹妹到我家来玩,妈妈不胜欢喜,因为妹妹是个小可爱加马屁精,常常逗得妈妈开怀大笑。可我就烦恼了,妹妹每次来我家玩,都会带着她的法宝“哭赢”。只要我俩有点摩擦,不管是我的错还是她的错,妈妈总会站在哭泣的妹妹一边,骂我个狗血喷头。  相似文献   

10.
5岁的女儿菲菲进的是一家设备、师资都很不错的教会幼儿园。可是,菲菲晚上回来时,情绪很不好。问她,她哭着说:“没有人跟我玩。”第二天,我站在游戏场边偷偷观察。发现一群孩子在轮流荡秋千,只有菲菲像个傻瓜一样独自站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望着小朋友玩,而老师却站在旁边,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11.
王绍琼 《学子》2014,(3):24-24
正"XXX拿我的玩具了""XXX把我的玩具弄破了""XXX打我了"等等。幼儿园、学前班`、孩子的日常生活,常常会发生此类的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家长和教师将孩子之间的冲突视为消极行为,认为冲突是具有破坏性的,是应该避免的。面对孩子吵闹,家长和教师采取强制方式解决问题,结局如意。?一上午,小朋友们教室里玩玩具。突然我听到一阵哭声,探头一看,一个能干女哭了,奇怪,平时都没见她哭。我赶紧跑去问她怎么了,她指着另女说:她抢我的玩具。我转头看抢玩具的女孩,又是一能干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2.
一些父母常常为孩子间发生吵闹而烦恼,认为这是孩子调皮、淘气。其实,有时并不是这样。13岁半的方也和1岁半的表妹在地板上玩。突然,还不会说话的表妹委屈地哭叫起来。哭声引来了两个妈妈,一个说:“不要吵!”另一个说:“不要哭。”而且异口同声地“命令”孩子:“两个人不要在一起玩!”这时,外婆来了,她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场面:一张  相似文献   

13.
她不喜欢这学校 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对的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和她同在一个年级,而且成绩比她好.于是,她恨父母,是他们让她18岁才上初一;她恨妹妹,因为没有妹妹,她很早就可以来无锡;她不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她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议论着她的年龄,嘲笑她不如妹妹聪明.  相似文献   

14.
<正>打我记事起,姥姥就住在我们家。这在我们农村很少见,农村里都是儿子养老,如果老人不住在儿子家,是要被人耻笑的。姥姥有两个儿子,但是姥姥只喜欢住我们家。爸爸妈妈常说:“谁都有老那天,喜欢就住着,多一副碗筷的事。”妈妈是家里的老大,她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们都已经成家。但是姥姥谁家也不去,她觉得我家才是她的家。  相似文献   

15.
上个星期五,我和往常一样,大清早就回到了教室,当批改到小区同学的联系本的时候,发现她在本子上给我写了一封信。陈老师:我好委屈啊!无论姐姐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都是错的,而妹妹怎样做都是对的,就像余X X同学那样,她眼角下的伤痕是她妹妹故意弄的,她的妈妈却不理不睬。而我的妈妈,也是一样。昨天晚上,我翻开语文书准备做练习,发现书后面被铅笔画了个乱七八糟,我想一定是妹妹做的,便亮开嗓子大声地对妹妹说:“你,你为什么在我的书上乱涂?”妹妹一下子哭了。妈妈骂我,说我干嘛把妹妹弄哭了。我说:“我根本没有错,错的是她,她为什么无缘无故把…  相似文献   

16.
等一等再说     
王贞虎 《家长》2014,(11):17-17
正当孩子焦虑得近乎抓狂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安定自己,然后再安定孩子,其实原来认定的难题,都会在彼此安心安定的情况下迎刃而解。数年前暑假里的周六上午,我带着两个女儿从乡下父亲家回到自己家。孩子们玩了好几天,下午就该去上补习班了。午饭后,我正在浴室冲澡,大女儿来对我说:"妹妹在哭,说她下午要补习的课程都读不懂,心情很坏很慌。"小女儿开学后就要  相似文献   

17.
兵兵是个小男孩,今年6岁整。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兵兵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时总是畏畏缩缩,不敢争抢。比如对别的小朋友都想玩的东西,他好像不感兴趣,而总是去玩别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而一旦别的小朋友不再玩那东西后,他就会马上过去玩。再比如兵兵到公园里玩滑梯,按先后顺序本来该轮到他上滑梯了,可是只要滑梯口有一个小朋友,他就永远躲在一边“礼让”,一直到一个小朋友都没有了,他才上去玩。兵兵每次回姥姥家都被比他小半岁的表弟欺负,不是被抓破脸就是挨咬。在兵兵的奶奶家,又有一个比他小3岁多的妹妹。有一次,他玩妹妹的玩具,妹妹又哭又叫…  相似文献   

18.
我和孩子     
有了孩子,便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成功、失败、困惑尽在其中,现列举几例,我愿和大家共同商榷。女儿不上幼儿园了有一天早晨,我正准备送女儿上幼儿园,女儿却低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为什么?”我很着急地问。“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女儿一边委屈地说,一边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边帮女儿擦泪,边对女儿说:“璇璇不哭,你在幼儿园没有小朋友玩很伤心,妈妈知道,但是哭解决不了问题。”接着我又对女儿说,在幼儿园不能只等着小朋友找你玩,你要主动去找小朋友玩。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要友好…  相似文献   

19.
问:我女儿3岁半,刚开始上幼儿园时很开心,过了两个星期后情绪开始低落,甚至每次看到老师就会哭。幼儿园每周有一次学琴课,她特别不配合,总是哭,还影响到别的孩子。她倒不是不喜欢学琴,因为每次在家练琴都表现得很积极。我女儿上的是当地一家知名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对我的女儿很耐心。我也试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她,或早上先带她去公  相似文献   

20.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