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信使的品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涌现出种种品质。但是,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信使罗文的品质影响了我。读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都知道,《致加西亚的信》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98年4月21日,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立即跟反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古巴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与他携手合作共同对付西班牙军队。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美国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信使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而是克服重重困难,把信送到,交给加西亚,使加西亚反抗军与美国军队里应外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与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尽快取得联系.以便合作打败西班牙人。然而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到底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找到他,情况万分紧急。这时有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1895年,古巴人民正在为摆脱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古巴岛上的西班牙士兵残酷压迫那里的人民。古巴人民非常渴望自由。美国人对古巴有着极大的兴趣,不仅因为两国是邻国,还因为那里有美国人的投资,1897年,在哈瓦那的大街上发生的古巴民族主义者与西班牙士兵之间的暴力冲突,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致使古巴境内的形势急剧恶化。麦金莱(美国第25届总统)在古巴境内派遣了主力舰——作为美国政府的显著标志。这艘主力舰停靠在哈瓦那港湾,作为美国政府下决心保护其在古巴利益的象征。由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这艘主力舰一直没有参加反对西班牙的战役。然而1898年2月15日的一次爆炸击沉了这艘主力舰。爆炸地点离美国海岸不足100里,这次挑衅的行动给美国人拉响了警报。麦金莱向西班牙开战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美西战争,这场战争不仅解放了古巴,而且也解放了菲律宾群岛。宣战以前,麦金莱总统会见了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问道:“到哪里可以找到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加西亚将军是古巴起义军的首领,一个生于古巴的克里奥尔人,和他取得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加西亚在古巴丛林里领导起义军与敌人作战。他是西班牙军队缉捕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教育》2004,(1):55-55
美西战争爆发时,罗文是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当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个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把信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中尉立即出发了--没有任何人随同前往。直到他秘密潜入古巴岛,那里的爱国者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几经冒险,终于把信送给了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期间自然避免不了许多促使其成功的偶然因素,但是,个人的努力以及这位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年轻中尉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文章强调的是,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我,而不是别人去送?送信之后,我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5.
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誉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6名”的《致加西亚的信》,自最初发表出版以来,历经了一个世纪,被翻译成几乎所有的语言,各种版本累计销量大约8亿册! 《致加西亚的信》讲述了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反抗西班牙的军队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通常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活动,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他出没的地点,所以一般人无法把信带给他。而美国总统又必须尽快与他取得联系,获得他支持,与他合作对敌。这时,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4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3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又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到的艰难险阻,最终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手中。这里作者重点强调的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接过信后,罗文并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似乎不可能的任务”,也许他会因此而付出生命,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他想到的只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个世纪以来,由于《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面世,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等,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即便现如今人们都在谈论着“变革”、“创新”,但是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等话题并非不合时宜。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集体,我们每个人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就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作品具有大多数励志性的畅销书的共同特点,那就是言简意赅。其实书中所讲述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谈,但讲道理的方式深入浅出,所以才能被更广泛的读者群所接受。虽然时间和环境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是大家立身处世的许多道理不会改变,比如阿尔伯特·哈伯德反复强调过的做人要忠诚,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都是屡试不爽的。那么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个仍令人心灵震撼的名篇。  相似文献   

6.
<正>一百多年前,美国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篇不朽的文章——《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安德鲁?罗文,一个送信人。美西战争爆发时,他被总统授命送一封极其重要的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  相似文献   

7.
在古巴的所有历史事件中,有一位杰出人物一直闪耀在我的记忆中,他就像位于近日点的火星一样光彩夺目。当西班牙和美国的战争即将爆发之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军队的首领得知古巴的情况。当时,加西亚将军隐蔽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偏僻山林中,无法收到任何邮件和电报。而美国  相似文献   

8.
热点图书     
【紫音插话】《致加西亚的信》原是一篇文章,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在1899年2月的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创意来自全家喝茶时一次小小的辩论。他的儿子认为罗文是美国在古巴的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相似文献   

9.
精神,是指人的思想状态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就像电一样,没有状态、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如:一个人是朝气蓬勃还是萎靡不振、是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是意志坚定还是犹豫不决,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其面目表情及身体状态上看出来。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经典之作《自动自发地工作》说的是:战争时期,美国必须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没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的确切地点,更无法用电话联系。有人向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0.
Dwight Eisenhower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总统.陆军五星上将1944年,他指挥了诺曼底登陆(Normandy Landing)。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并直捣德国腹地,同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1953年-1961年,他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任职期间,他终止了朝鲜战争,中断美国与古巴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帝国主义是古巴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美国统治集团从建国的年代起就企图从西班牙殖民帝国手中夺取古巴,实现他们兼併这个“安的列斯群岛中的珍珠”的野心。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第三任总统傑斐逊就企图把它併入美国版图,变为美国的一州。1823年,他宣称:“我一直把古巴看作是对我们各州体系所能做到的最有利害关系的补充。”但是,当时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  相似文献   

13.
1898年美西战争以后,美国通过“普拉特修正案”在政治上控制了古巴。通过签订“互惠条约”对古巴进行经济渗透,通过使“美国总统特别代表”成为古巴的实际独裁,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1940年,罗斯福总统收到古巴一个12岁男孩的来信。“我亲爱的朋友罗斯福总统”,这种称呼在给总统的信中非常罕见。小男孩说:“我是一个古巴的儿童,我的家离你住的地方好像并不太远。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只有12岁,却经常思考问题。”看来他说的一点不假,此时此刻,他显然在思考如何向美国总统开口索要他想要的东西。“我喜欢收藏一些有价值的物品,比如美钞。你能不能给我一张10美元的钞票?至今我还没见过绿色的10元美钞呢!你一定会满足我的愿望。难道不是吗?”信末的签名是龙飞凤舞的“菲德尔·卡斯特罗”。美国外交部很快就这封信给予了答复…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相似文献   

16.
六岁的印痕     
《致如西亚的信》一书写到:在美西战争中,中尉罗文历尽千辛万苦,凭着敬业、忠诚、勤奋、终于把美国总统的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中。  相似文献   

17.
一场核灾难曾距我们只有两步之遥,而在古巴导弹危机的紧要关头,特工成为在美苏间穿梭的秘密使者。美国可能武装入侵古巴1992年,美国、俄罗斯和古巴学者与政要在哈瓦那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对1962年秋惊心动魄的危机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反省。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约翰·肯尼迪总统时期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马克纳马拉首次承认:一场核灾难曾距我们只有两步之遥。那么,是什么使赫鲁晓夫做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军事决定,把苏联导弹和核武器运抵古巴,直接瞄准美国的重要目标?这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古巴的垂涎由来已久。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已经跨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行列,并成为了经济大国,综合实力也迅速上升。在美国寻求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古巴首当其冲地成为美国扩张的目标。为此美国不惜与西班牙开战。为了在战争中取得古巴的支持.美国打出“协助古巴解放”的旗号,但是一旦胜利立即背信弃义,进而把古巴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李曼 《海外英语》2014,(2):11-11,59,60
泰迪·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阏精力充沛、才华横溢以及戴着一副有趣的眼镜而出名。美西战争期间,古巴为了从西班牙的统治中获得独立而一直战斗。那时候.罗斯福是狂野骑兵团的上校,  相似文献   

20.
正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1797年接替华盛顿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着与法国关系破裂的危险。到了这一年年底,两国处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交战前夕。常识告诉亚当斯,要打胜仗,必须有得力的统帅。很多人劝他亲自统帅军队,但他认为自己并不具有军事上的特别才能。思来想去,他认为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是唯一能够唤起美国军魂、团结全美人民的统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