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种神鸟。于是,中国文学史中就有了一个神奇的意象。  相似文献   

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茫茫北冥中,一只大鹏冲天飞  相似文献   

3.
逍遥之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动人心魄的诗章,而其中又分明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哲学的《庄子》和学的《庄子》,都是将《庄子》当做介绍对象时必须涉及的内容。庄子首先是思想家,《庄子》的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思  相似文献   

4.
初读《逍遥游》我真不知其所云。二读则略有所悟。三读则颇受启发。“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真可谓气势浩大,然而庄子竟莞尔笑之。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誉之境”,庄子曰:“斯已矣。”仍然认为不足为范。“列予御风而行。”修养不可谓不高,但庄子曰:“此犹有所待也。”仍然认为并不值得羡慕。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是一种忘形骸、无物我且无所待而能游于无穷的至高境界。我们知道,生命不过是有机质存在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大胆的想像,丰富的寓言《逍遥游》开篇不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一条奇大无比的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畅游;突然之间,化作大鹏鸟,变之快,变之奇,出乎常人的想像,让你目不暇接。它的背有几千里宽,翅膀展开来遮天蔽日,宏大雄壮,奇异神妙。这样大胆的想像,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惊叹不已。然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鸟的神态呼之欲出,大鹏鸟的气势雄霸天…  相似文献   

6.
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的产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一些造型古朴、制作精美的古陶器,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人面鱼纹盆庄子在《逍遥游》的开篇,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瑰丽的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相似文献   

7.
《庄子》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毫无疑问,首先它讲述了很多极具神话和传奇色彩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就这么着,“鲲鹏”这两个字被人传诵了千年。其次,它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叫庄周的人,他以独领风骚的姿态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8.
爱与孤独     
我最近和“孤独”这个词很有缘,来来去去都能看到,但是发现有人对这个词有着深深的误解,认为孤独等于可怜. 人生而孤独,你会不会觉得,在人群中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那些人群里的火花与你完全不搭?你身边相处几十年的人,在某件事的理解上变得那么陌生?或者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理解的这个世界和别人只是平行时空?《庄子》开篇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爱情之中的孤独和鲲鹏何其相似,无论身处何地,往往都是遮天蔽日,不知其形.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周公,可否晓得天地之间竟有鲲、鹏二物?答曰:不曾见过。缘何?只因世间庸人为功名所累,无法在朗朗乾坤之中逍遥一游罢了。再问,可知何为逍遥游?是否如同武侠小说上一般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或是如神仙般腾云驾雾?复答曰:没见过。是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老庄两人做到了吗?没有。陶渊明做到了吗?没有。鹏纵然大,可还是要借九万里风才能起飞。真正的逍遥游则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相似文献   

10.
<正>鲲鹏之名,最早见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千多年来,鲲鹏的外貌形态与神奇异能令人心向往之,却永不得见。而今,这只独属于神话中的上古神兽——"鲲鹏",终于从传说走到了现实。2016年7月6日,代号为"鲲鹏"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  相似文献   

11.
美文采撷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②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庄子·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④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被葑釉唬骸白臃怯悖仓阒郑俊弊釉唬骸白臃俏遥仓也恢阒郑俊薄蹲印で锼肺粽咦苊挝荩蜩蛉虎藓病W杂魇手居擘撸〔恢芤病6砣虎嗑酰蜣巨救虎嶂芤病2恢苤挝耄挝苡耄俊蹲印て胛锫邸纷⑹停孩佟脖壁ぁ潮焙!"凇才撤芊ⅰ"邸泊固熘啤程毂叽瓜碌脑啤"堋矁?tiáo)…  相似文献   

1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国哲学史老师正在讲台上安然白若地讲着庄子的《逍遥游》:初次见到这位给我们上培训课的老师,自然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因衣冠不整而存火车上被警察疑为扒手的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3.
<正>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做烤鱼,能喂饱上万人。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做烤翅,亦可喂饱上万人。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私人农场,健康营养。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取潭水一升,翠竹少许置于石锅中,煮沸。取鱼肥美者,削鳞,去肠胆于沸水中。不加佐料,食之原味,鲜肥滋味美甚。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相似文献   

14.
董文静 《学语文》2002,(5):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逍遥游》有这样一段话:“《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上量达到一定的度就产生质的变化。古汉语词义系统中,一些词义之间的关系也体现着这一规律。如“数”字,《说文》训“计也”,意为数的相聚,表示数量意义,而引申出“迅速、密集”之义,表示质量意义。表“速”义的如,《论语·里仁》:“事君数”,何注云:“数谓速数之数”,刘宝楠《论语正义》云:“胡氏绍勋《拾义》申此注谓‘数者,疾谏也。’”《礼记·祭义》:“其行也,趋趋以数”,郑注云:“数之言速也。”《曾子问》:“不知其已之迟数”,郑注云:“数读为速。”《庄子·逍遥游》:“未数数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句话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说鹏鸟翅膀大如云。课本 (人教社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第四册 )将其中的“垂天之云”注为“天边垂下的云” ,教师用书译为“挂在天上的云” ,我觉得不恰当。因为按照课本的注释 ,“垂”显然是“垂挂”的意思 ,“垂天之云”则为“垂 (于 )天之云” ,这既不合文法 ,又不合文意。查看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其疏为 :“……垂阴布影 ,若天涯之降行云也。”其中还引了两位晋人的注解 ,司马彪 :“若云垂天旁。”崔撰 :“垂 ,犹边也 ,其大如天一面云也。”显然 ,司马彪和崔、郭二人…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马叙伦先生《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诗句充分肯定了《逍遥游》在《庄子》(道家称《南华经》)全书中的地位。逍遥游者,自由精神之遨游也。篇首即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极言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窃以为,这正是庄子本人追高骛远的精神向往。晋代支遁《逍遥论》说“庄生建言人道,而寄指鹏安鸟”,乃探心之论。庄子之“人道”并不垂意世俗的功利,而是注重于自由精神的张扬。或云,鹏飞九…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19.
辨“祏”     
《说文》云:“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从示从石’。”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这里的“祏”如何理解?有人认为,由于“最早祖先信仰的‘先祖之尊貌’”是“标志生殖崇拜的灵石”,所以“宗庙之主为‘祏’”(马晓宏《天·神·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造神运动》)。这是将“祏”同生殖崇拜相联系,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