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产生的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密切相关;它提出的以"气"论文对后世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原欲升华说为文学创作动机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介绍弗洛伊德升华论的主要内容,用升华说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文论中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以探讨中外文学创作动力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代辞宗"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思想,认为文学的发展本以情变.文学创作与情志为本,六情是文学生命所在.他的"文以情变"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的解读和探究,既有"气"独立出来进行哲学或是文学创作论上的溯源和分析,又有对文学创作之中养气的方法进行拓展性的挖掘。但从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基本价值立场和取向出发,《养气》篇则侧重于从文、赏文和为文的统一性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以人为主体的美学意义上的审美意趣,也就是一种"虚实"审美思想上的统一,亦人身体之本器(素心)与文道在审美层面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惰性.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有着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独特思想、独特才华的一位著名作家。沈从文一开始文学创作,就有明确的文学创作倾向,他在作品中也反复提及,那就是——"水",本文主要探讨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创作论系统中,柳宗元首先强调作家自身的品德修养,即以"立诚"为先;在素材、题材的积累上则要尽量"广纳",然后再去芜存菁、兼收并蓄;在表现手法的借鉴上则要"博采",尽量多地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就文学创作的特质而言,主要是本乎比兴的"导扬讽喻",即以艺术形象为中介,间接地诱导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批评论系统中,第一个原则是"信实",即文风朴实,内容真实可信;其次分析了"知难",因而要求"辨玉",即客观公正、从整体上评价作品;再次是"尽味",即以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口味.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早期文学创作,受到外国文学的多方面影响.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关于文学创作中的"模仿"的观点都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给我们的文学创作指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卡尔·波普尔认为,除数学知识和逻辑学知识外,一切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都是猜测的、可错的.这是波普尔可错论思想的核心.文章一从历史角度探讨了波普尔对历史上关于知识确定无误论的批判;二从逻辑角度探讨波普尔可错论思想与其 "三个世界" 理 的关系,此外,还简略的分析了其可错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