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学人》2015,(2):30-31
他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可他周围的朋友都叫他"中国人"。他于1973-1975年到中国留学,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从此,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和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在法国从事汉语教学和中法文化交流。他就是现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府语言文化友谊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先生(Joel Bellassen)。  相似文献   

2.
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 一个美国人落到了一群强盗手 中。强盗头子发了善心,允许他 们被处死前做最后一件事。英国 人说他最后的心愿是写份遗嘱, 强盗给他提供了桌椅纸笔;法国  相似文献   

3.
埃拉在法国留学,法国房东亨利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亨利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欧元的二层花园洋房,10万欧元的股票,两万欧元的汽车。退休前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儿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法国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  相似文献   

4.
回顾2003年,随着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拉开序幕,中国文化中心在巴黎为公众敞开了大门,正如中国在巴黎设立第一个国外文化中心一样,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是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的外国文化中心。中心坐落于北京商业繁华、使馆聚集的朝阳区,  相似文献   

5.
孟建军 《留学生》2011,(2):34-35
1998年,17岁的刘帆从北京156中学还未毕业便只身远赴法国。他去的地方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境内的小城阿维尼翁。这个地方所属的罗纳河谷是法国著名的十大葡萄酒产区之,仅次于波尔多产区的第二大产区,这里有着悠久的手工葡萄酒酿造历史  相似文献   

6.
何农 《科技文萃》2005,(3):126-128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来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 其实,他说的是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在上班期间一律都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是一样.特别是正式场合,特别是需要面对客人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盼望已久的《辞海》终于出版了。作为一个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我想就有关法国文学的条目,特别是关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辞海》编委会的参考。“维龙”应该是维庸,以《法国文学史》上册的译法为准。《辞海》说他“一生颠沛流离”,轻松了些。他是一个惯偷、杀人犯、死囚、流犯。他是一个孤儿,由教会收养,最后不服管教,做了惯盗。他要享受,得到的却是死囚生活。与死为邻,他养成了  相似文献   

8.
一、我认识马宗融、罗世弥夫妇是在1929年下半年,他们从四川出来准备去法国。我当时同索非住在一起,马认识索非,他们一块儿来索非家,我就同他们认识了。我在这之前就在《小说月报》上读过马翻译的法国小说,知道他的名字。不几天马、罗二人就到法国去了,他们是在法国结婚的。1934年我从北京回上海,马、罗二人带着女儿马小弥回来了,他们在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教书(南翔分校),住了一个短时期,  相似文献   

9.
美国已故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生前对法国前总统夏尔·安德列·约瑟夫·玛丽·戴高乐推崇备至,称他是“一个矗立于二十世纪的英雄,对法国来说,他是矗立于法国历史上多个世纪的英雄之一。” 戴高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威风、光荣而又颇多坎坷的经历对人们具有极人的魅力,他的为人和品格让人们永久地怀念。就是这位伟人,在逝世前几年,当他还在总统位置上时,就为自己的葬礼作了明确而严格的交待:“不要铺张排场,不要富丽堂皇,不要高官显贵;只要去科隆贝一双教堂村(戴高乐的出生地)的小墓地举行一个简朴的、不惊动人的仪式。”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一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诗人中,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成就很高的一个。他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民主思想的影响,是一个与英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诗人兼画家。他反对贵族,反对资产阶级和官方教会的压迫与剥削,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殖民主义和侵略战争,他揭露英国社会的丑恶现象,而歌颂自由和平等,他把美国独立战争称颂为耶稣诞生以后的第二次复活,他歌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它是“黎明的呼唤”。他对于  相似文献   

11.
科本提出了与法国大革命史正统学派不同的修正史观。他认为:大革命前封建主义在法国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处于上升阶段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而是一个没落的阶级;大革命并不是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科本修正的大革命史观既有学术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术环境变迁因素的影响,既有他自身矛盾之处,也有方法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略论饶勒斯     
让·饶勒斯是法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实践和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法国而且对国际工人运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在法国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反战英雄;二是说他是伯恩施坦式的修正主义者;三是称其为幻想家、法国奸细.在苏联,有人称之为反对反动派和反对战争的勇士,也有人将他说成是无政府工团主义分子。在我国,多年来饶勒  相似文献   

13.
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尼美地方一个工厂主家庭。曾在里昂中学读书。因家庭破产,不得不辍学谋生。他曾当过小学教师,在巴黎当过私人秘书。一八七○年普法战争爆发前,他已经是一个知名的作家。一八六六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和一八六八年出版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东西》是他的成名之作。前者以他故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散文诗般的笔调描写了法国南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习俗;后者反映了资产阶级学校教育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普法战争时,他应征入伍,亲眼看到了祖国的战败惨象,激发了他  相似文献   

14.
西蒙·武埃 ( 1 590- 1 6 49)是法国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平衡 ,倾向于豪华与浮夸 ,追求动势与起伏 ,力图表现幻象般的图景。西蒙·武埃曾经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六年之久 ,因此深受影响 ,最后终于成为法国巴洛克艺术的最突出的代表。武埃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画家之家 ,童年时代就受父亲的艺术熏陶 ,十四岁就被邀请去为一位法国贵夫人画肖像 ,显示了他早熟的天才 ,被誉为“神童”。 1 6 1 1年 ,他已经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师 ,这时 ,他随从法国大使去…  相似文献   

15.
四十六年前,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的章琨在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经过了八个月政治学习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法语系继续深造。从那时起,又过了四十年。1990年6月,章琨应法国布格市市长保尔莫安和法国龚巴出版社的邀请,赴法参加布格文化美食节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讲学。与此同时,由他精心翻译而成的中国古典名著《离骚》法译本正式在法国出版。法国人对章琨并不陌生。1984年,由他翻译的《宋词》和《唐宋词选》相继在法国出版,引起了法国读者极大的兴趣。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兰佩卢帕特评论说:“过去很多诗词的…  相似文献   

16.
作家趣话     
《小学生》2009,(8):23-23
凡尔纳巧遇大仲马 儒轴·凡尔纳是法国着名科幻作家。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下来时,童心犹存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了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这位绅士正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法国很不招国人待见,提起法国大家免不了火冒三丈。不过,没办法,我正在法国学习,很多见闻都跟法国和法国人有关,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法国青年对中国的疑惑。这个法国青年是我的朋友,名叫David,因为娶了中国姑娘,所以经常有机会去中国小住。尽管不懂汉语,但每次中国之行都让他倍感欢畅,他很直白地告诉我,他喜欢中国,但在  相似文献   

18.
一、文思导引 :本文开头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三点 :一是墓中人是一个“伟人” ;二是整个国家哀痛这个天才的陨落 ;三是这个人将会流传千古。围绕这三点 ,文章接着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 1)他的伟大在于 :他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 ,一个勤奋的工作狂 ,兼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 ,是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一颗闪亮的巨星。 ( 2 )他的逝世造成的悲痛 :整个巴黎已经昏倒了 ,全法兰西人都无法逃避这个悲惨残酷的事实。 ( 3 )他一生创造的功绩 :他促使一个民族去思考一下“死亡”的归宿。用毕生的心血记录了一部生动的、形象的十九世纪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巴尔札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深刻而又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历史与生活风貌。恩格斯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说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奥瑙利·德·巴尔札克出生于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原是一个农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失学,到处流浪。但当他长大成人后,他的事业从设计服装、领带,到设计汽车、飞机的模型;从开设餐馆到经营香水、家具、巧克力……几乎无所不包,并且样样经营都获得可喜的成功。现在,他的皮尔·卡丹集团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大企业,他拥有的财富超过10亿美元。对自己的成功,他在北京的一次讲话中说得十分明白,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裁缝师,一根针,一根线,一支笔,伴随着我的艰难奋斗史。”皮尔·卡丹14岁时,为了生活而到一家小裁缝铺去当小杂工。尽管生活艰难和文化水平较低,但卡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