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窝阔台汗十三年 (公元 12 4 1年 )古回鹘文景教瓷碑的出土 ,是继《乌兰浩木碑》、《高昌王世勋碑》、《土屯木萨里修寺碑》之后 ,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碑文用亚历山大和中国十二生肖两种纪年法纪年 ,反映了景教东传时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特点。碑的主人是信奉景教的汪古部将军 ,在他 71岁时 ,于今赤峰地区城子村建立宫殿并制碑纪事 ,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昌王世勋碑的发现及碑文内容,进一步考证了高昌王世勋碑的立碑和撰文时间,同时也简要讲明高昌回鹘的历史及其政治史略。并进一步证明武威于家槽子的居民多为高昌回鹘后裔。还证明了元代永昌府即今永昌堡。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地区的古代民族及其文化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说明:本文摘译自德国勒考克《高昌故城探宝》,标题为译者所拟。作者于1904年至1906年率领德国考察队在新疆活动达二十个月之久,主要在吐鲁番。文中所说高昌、哈喇和卓,即今吐鲁番,东土耳其斯坦即新疆。现在的哈喇和卓镇,由三个小村落组成,即哈喇和卓、阿斯塔纳与阿瓦特,共有约1100户人家。这里现在的居民,都是马马虎虎的伊斯兰教徒,与喀什、库车、阿克苏以  相似文献   

4.
侯灿先生的《高昌楼兰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是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国际性热潮中由我国学者完成的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收录了侯灿先生最近几年研究高昌、楼兰地区的一部分论文,它既反映了作者所走过的治学道路,也足以代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汉晋时期高昌、楼兰研究的最高水平。限于篇幅,仅就《论集》中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论题及观点作一简要介绍,看是否言之过当。1,关于《麴氏高昌王国官制研究》。麴氏高昌王国的官制,《梁书》、《周书》的《高昌传》及《北史·西域传》均有简略记述,但讹脱漏误较多。中外学者根据吐鲁番出土的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以“高昌壁”得名。北凉承平十八年,柔然灭北凉残余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是后,张、马、麹诸姓相继为王,史称“高昌国”(公元460年——640年)。据《北史·高昌国》载,其国人:“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从吐鲁番文书看,高昌佛教甚盛,寺塔林立,如《高昌义和二年(公元615年)七月马帐》所列寺院有二十四个,其他同时文书亦见甚多记载。一九六七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七号墓出土了《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斛斗帐历》(后文简称《帐历》,载《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为研究高昌寺院经济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似结合有关文书对此帐历作重点分析,以窥该寺经济诸情况。  相似文献   

6.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7):F0002-F0002
“隶书者,篆之捷也”。它是一种较为方折而快捷书写的篆书。隶书初创于战国,至东汉后期趋于成熟。隶书结体多为扁方,左右舒展,静中寓动。起笔藏锋逆入,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呼应灵动。隶书风格多样。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飘逸秀雅类如《曹全碑》《孔宙碑》等;端庄凝练类如《礼器碑》《史晨碑》等;道劲宽博类如《乙瑛碑》等;奇纵开张类如《石门颂》等。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立国于吐鲁番盆地的麹氏高昌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边疆地方政权之一。国内学术界一般以为麹氏高昌完全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认为麹氏王族及主体居民均为迁自内地的汉族人。如此观点似乎很有根据,并有成为定说的趋势,但是仔细考究起来却不无问题。一  《魏书·高昌传》“彼之田亡庶,是汉魏遗黎,自晋氏不纲,因难播越,成家立国,积世已久,恶徙重迁,人怀恋旧,今若动之,恐异同之变,爰在肘腋,不得更如来者”。《北史·高昌传》所记相同。如此记述实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之一。有论者以为“高昌国(意指麹氏高昌——引者)显系…  相似文献   

8.
韩碑考实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2,17(1):93-93
李商隐《韩碑》一诗,记录韩愈《平淮西碑》的撰写、刻石及被毁情况,对研究韩文的流传和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有关韩碑本身及其在后代流传的情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考察,今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据韩愈《进平淮西碑文表》,韩愈《平淮西碑》进献于元和十三年(818)三月二十五日,书丹上石,当在此后不久。其后宪宗命段文昌重撰,并下诏磨去韩文另刻段文(见《旧唐书·韩愈传》)。所以,此后传世的《平淮西碑》石刻为段碑。董逌《广川书跋》明确记载所跋为段碑[1],《宝刻丛编》据《复斋碑录》著录云:“唐段文昌撰,…  相似文献   

9.
唐初远征军灭高昌,其纪功碑不立建功之址高昌,却勒于远离高昌250公里以外的巴里坤松树塘,这种反常之举,已成为历史之谜。为解开此谜,经初步探索发现,原因有三:一、远征军攻破高昌之后,统帅集团带头大行腐败、鱼肉遗民,惧怕激起民愤,无奈而为之;二、该碑行文中明显存有夸大统帅集团个人功绩,恐时人不服,故韬晦行之;三、唐柳宗元将灭高昌远征军主帅易为李靖之历史公案,可以反面鉴照“纪功碑”易地而勒之因。  相似文献   

10.
正[概述]《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镌刻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崖壁上。碑额篆书"惠安西表",故此碑正名应为《惠安西表》。该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传说有黄龙从潭中飞出,所以,此碑又俗称《黄龙碑》,与《石门颂》《郙阁颂》合称"汉三颂"。  相似文献   

11.
近检读有关史籍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以下简称《文书》)、吐鲁番出土墓志墓表资料以及有关史家学术论文,发现曲氏高昌王国令尹、府与公等问题,值得一议。这对研究立国于吐鲁番地区,时间近140年的高昌王国历史不无好处。因这两个问题互不关连,意见极不成熟,不成长篇,故名杂谈。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东平"汉光禄勋刘曜碑"的著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代。自欧阳修《集古录》至洪适《隶释》,此时的刘曜碑碑额、碑阴俱在,虽文字磨灭严重,但尚可识别二百余字;第二阶段是清同治九年以后。复出土的刘曜碑残缺更甚,不仅碑阴、碑额全无,对于残存碑文的辨识亦成难题,时任东平知州宋祖骏刻《记》于碑之左上角。民国十七年,此碑再度佚失。  相似文献   

13.
作家档案刘先平,1938年出生于安徽肥东。父母早逝,少年时离家外出当学徒。196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书10年。1971年调文学期刊编辑部。1983年调安徽省作家协会。1984年创办文艺出版公司和文学期刊。195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自1978年起,致力于大自然文学的创作;作品丰富,已出版二十多部作品,可分为三类: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有《云海探奇》《大熊猫传奇》等;大自然探险纪实的有《山野寻趣》《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等;理论著作有《探险小说的审美特征》等。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国家奖8次(项);有的被译成外文,有的被介绍到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相似文献   

14.
<正>麹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史文缺略,难知其详。赖有吐鲁番出土的一批文书,留下了当时高昌征纳租、调、力役的不少具体资料。学术界已有同志据以推寻考核,初步理出了端绪(卢开万《试论麯氏高昌时期的赋役制度》,载武汉大学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郑学檬《十六国至麯氏王朝时期高昌使用银钱的情况研究》,载厦门大学《敦煌吐鲁番出土社会经济文书研究》)。但“麹氏  相似文献   

15.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简称《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立于京城长安安定坊。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镌刻。碑高285厘米,宽102厘米;34行,行66字;螭首、龟坐。现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相似文献   

16.
史晨碑     
<正>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相似文献   

17.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历史,都离不开研究历史人物。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谱写历史篇章的人物数以千万计。要较快地查找有关历史人物的年里碑传,姜亮夫编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碑传是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刻在石碑上,放在墓中(墓志),或立在墓前(墓表、神道碑)。可作为人物传记资料补史书之不足。同时也是墓葬断代的确证。《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原名,是一九三五年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总表》印行后,发现里面有许多错误,而且缺略甚多。经过作者二十年的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新增材料,于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重新出版,改名为《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综表》集钱大听《疑年录》,吴修《续疑年录》,钱椒《补疑年录》,陆心源《三绩疑年录》,张呜珂《疑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推论《贤愚经》集成于公元435年之前,由此分析莫高窟第275窟是此间《贤愚经》自高昌传往凉州途经敦煌时所凿。  相似文献   

19.
唐开成石经     
<正>主编虞万里出版时间2018.5册数22定价13800.00元本书为《唐开成石经》的影印著作。唐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原碑藏于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完成于开成二年(837)。石经包括十二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以及后附的《九经字样》。本书以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民国精拓本为底本(据《西安碑林全集》),属于原碑、原大的影印本。  相似文献   

20.
《孙夫人碑》,全称《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又称《任城太守孙夫人孙氏碑》,隶书,书者无考,年月泐。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碑阳刻文20行,满行37字。碑阴刻文9行,满行16字,隶书,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泰安知府金和钱塘江凤彝撰写的题记。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阴刻“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3行11字。《孙夫人碑》原在山东新泰县新甫山中,后佚。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凤彝在新甫山中访得,后移新泰县学。1965年,移泰安岱庙汉柏院大门外廊下;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与《吕望表》、《郛休碑》并称晋“三大丰碑”,用笔峻利,结构方整,有汉隶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