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并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情况和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重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促进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于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经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重视,并且通过制定人才发展政策、引进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从而促使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新探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体制机制上,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为加快广西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完善人才体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监督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荆济 《成才之路》2013,(10):I0003-I0003
去年出台的《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署,对于优化人才结构和布局,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民族地区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健全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研究生是高层次自主创新队伍的生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是关键,人才建设是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显然还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高层次人才匮乏、办学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院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高等院校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为社会进步奠定了科技基础。然而高等院校重要作用的发挥却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高校中高层次人才的流动,社会上各种优越条件的吸引以及学校中某些工作环节上的疏乎,都可能削弱他们对高校的认同感。本文从分析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入手,探讨高层次人才认同感缺失对高校的影响,以及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认同感的几点看法。一、高等院校中高层次人才的特点一般而言,高校中的高层次人…  相似文献   

9.
自教育部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来,许多大学也相继重视并开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在阐述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高校转变人才管理理念,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提升、创新管理等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以增强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聚好用好用活大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高校党委应紧紧抓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这一核心,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着力建设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引进、培养和用好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重点学科是国家和我省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学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龙头地位,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标和科教兴国战略全局中,确立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把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将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纳入国家战略,与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相互配套,形成科教兴国战略的系统集成。使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研队伍,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保证选拔出优秀科研人才的机制。但是,目前的人才评审机制存在抑制科技创新、埋没优秀人才的制度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研队伍,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保证选拔出优秀科研人才的机制。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14.
赵兰香 《成才之路》2014,(7):+3-I0002
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3、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2004年将全面启动“985工程”二期建设,对“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科技创新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形成全方位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重  相似文献   

16.
高层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因素是关键。研究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途径和发展机制,探讨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配置方案和结构目标,有助于高校完善和促进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文科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才就是生产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作为培养创新人才主阵地的高等学校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抓紧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构筑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农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农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联盟,就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培养模式探索、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农科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宏伟而艰巨的。这也意味着高校在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更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主体 ,在承担着知识传播、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 ,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使命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支撑。一、高校要增强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高校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的各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上投入的精力与财力越…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能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建能力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培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需要一大批具备高科技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者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