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耳(1912-1935)是我国人民音乐事业的先锋.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大众特点,是群众歌曲创作的楷模.历史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群众歌曲的演唱形式、表现内容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聂耳群众歌曲创作的成功经验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如何赋予新的时代特点,以有效的方法走出当前群众歌曲创作出现的误区,是群众歌曲创作者应该思考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聂耳的歌曲创作有两个重要艺术成就和特色 :一是在群众歌曲这一体裁中 ,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塑造 ,反映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情 ,特别是准确鲜明地反映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形象与感情 ;二是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 ,独具新意和个性 ,既具有民族特色 ,又富于时代气息 ,并将曲调的平易性与独创性有机结合 ,成为广大群众所“喜唱乐闻”的真正的“群众歌曲”。  相似文献   

3.
黄金平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A01):49-50,48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聂耳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作曲家.在短暂的有生之年他在开辟中国革命歌曲创作领域和对歌曲的建树方面,给中国乐坛留下了一道道彩虹和一缕缕的霞光。聂耳虽然离开了我们60多个春秋.但他的歌曲至今还在中国人民当中广泛传唱。人民为什么如此喜爱聂耳的歌曲呢?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聂耳创作的歌曲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抒人民之情,创艺术之新。  相似文献   

4.
聂耳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作曲家,其歌曲作品大都是我国“左翼音乐运动”史上最为重要的代表。本文仅就聂耳的歌曲创作做出简要回顾和梳理,总结其特点、评介其得失,指出业界对聂耳的创作,应在充分肯定其历史贡献的基础上,客观评价其艺术水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透过现象、探求真知,并为当前的音乐文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中国作曲家。聂耳出身清贫,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如《前进歌》、《新女性》、《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聂耳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原名聂守信,幼年时就对音乐很敏感,听到别人唱的歌曲很快就能唱出来。读小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  相似文献   

6.
关于聂耳歌曲创作成功的原因,我在《聂耳歌曲创作成功之道初探》一文中作了初步探讨,并较多触及到以前学界很少注目的聂耳的一些“弱点”:没有受过专门的作曲技能训练,作曲技能并非出类拔萃;民族民间音乐底蕴还谈不上深厚;就其短促的人生历程来说,  相似文献   

7.
刘展 《中学语文教学》2007,(8):F0004-F0004
田汉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莫基者,而且在诗、词、歌、曲的创作方面,也是文坛上屈指司数的大家。廖沫沙赞其已经达到“敏捷诗千首”的境界。1933年田汉和聂耳携手创作了许多进步歌曲,最为大家传唱的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聂耳四首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歌曲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并概括出它的基本写作方法和艺术成就,发掘其宝贵价值及深刘内涵,为我们的声乐演唱及音乐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聂耳是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曲家,他的全部歌曲创作是我们民族音乐遗产中最珍贵的财产之一,在他的歌曲中不但接受了近代国际革命歌曲和西洋古典音乐的优秀特点,更主要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并发扬了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共产党员、著名戏剧家田汉刚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歌词就被捕了。主题歌曲作者是年青的共产党员、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歌曲的基调积极、高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表现了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1.
抗战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团结群众、鼓舞士气、凝聚民心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战歌曲之所以具有锐利武器和指路明灯般的作用并为大众所接受、运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抗战歌曲创作的这一特点对我们现在乃至将来的歌曲创作都有深远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歌曲《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歌曲的音乐突出的表现这群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满腔热情,这样的歌声表现当时中国青年的爱国热诚。  相似文献   

13.
马可的音乐创作是置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火热的生产劳动之中的 ,因此他创作的歌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他在我国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不愧为我国当代才情横溢、饱享盛名的人民音乐家。  相似文献   

14.
提到中国儿童歌曲,没有一首比《卖报歌》流传更广的了。不少两鬓斑白的老人童年时都曾唱过这首歌,并且永生不忘。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带稚气的幼儿,也都喜欢唱这首歌。那这首歌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呢?《卖报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于1933年创作的。聂耳特别爱孩子,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的37首歌曲中,有6首是为儿童写的,占了他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除了《卖报歌》以外,另5首儿童歌曲的曲名是:《小野猫》、《牧羊女》、《雪花飞》、《小工人》和《卖报之声》。《卖报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文教资料》2010,(8):92-94
施光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但他创作的优美旋律还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他的很多歌曲依然被人民群众广为传唱。本文主要以施光南生前及逝世后人们对他创作歌曲的研究为观照对象,以此缅怀这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相似文献   

16.
当救亡压倒启蒙的语境下中国歌曲创作也随之转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我国音乐创作最有成就的阶段之一。自1931年到1945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漫长而艰辛的14年,外部日本帝国主义无情的践踏着祖国山河,内部人们义愤填膺在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不少仁人志士和爱国音乐家们拿起手中的笔杆挥墨创作激昂的抗日救亡歌曲。因此出现了以萧友梅、黄自为代表的"专业音乐家"、和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音乐创作。在此基础上歌曲创作又分为"救亡歌曲"和"抗战歌曲"两个类型。[1]这时期的音乐发展呈现出三个不同的文化色彩区域: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  相似文献   

17.
冼星海抗战歌曲的创作分为群众歌曲、劳动歌曲、抒情歌曲和大合唱等形式,他以民族音乐为创作根基,以抗日救亡为创作主题,以无产阶级音乐为创作道路,为中国革命新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呢?我作了一些尝试。 1 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教一首新歌时,以故事导入,很能吸引小学生。有些歌曲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历史故事,还可以把有些歌曲的创作背景作为故事讲给学生听。如教《卖报歌》前,就可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歌曲也因此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许多音乐家投身到儿童歌曲创作。他们的创作不仅注意到适宜儿童情趣,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更赋予其强烈的现实性、思想性和革命性等时代特点。涌现了如《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马儿真正好》(麦新词曲)、《只怕不抵抗》(麦新词、冼星海曲)、  相似文献   

20.
由安娥作词、聂耳作曲的《卖报歌》是我国流传最久远的儿童歌曲之一。歌曲旋律线条优美,色彩明亮,形式活泼,节奏明快。今天唱起来,仍然令人拍手称快,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