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9点,世界第二大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公共外交与跨国对话:赵启正新书首发仪式"在伦敦伯爵宫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到现场做主题演讲,并就公共外交的理念同到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5月25日,品牌国家——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新探索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受邀出席该论坛。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界》2012,(5):110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于5月2日正式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受聘仪式暨报告会在上海市社科联6楼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锡满、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会长王群等出席受聘仪式。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之"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出席本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黄星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作特邀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话题作了精彩发言,重点探讨了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战略、策略及其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何谓“中国模式”?未来的中国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国人和世界的面前。近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的对话集《对话:中国模式》一书为相关议题的探讨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示范。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界》2012,(4):126
3月21日,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召开一届一次会长(扩大)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顾问赵启正出席讲话,为协会会址揭幕。赵启正指出,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有着近四十年外交生涯的秦华孙,今年2月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卸任回国,出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从国家外交舞台转场到民间外交舞台。从1995年5月到今年2月,秦华孙经历了江泽民主席访问联合国、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台湾分裂主义势力年年必提“台湾重返联合国提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位中国常驻联合国“第一人”的“背后”故事颇有揭秘意味。中国“超额送礼”秦华孙在联合国上任不到半年,1995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问联合国,参加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召开的中国新闻立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该校模拟外交谈判室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做了关于我国新闻法规制定历史回顾的主题发言。张金玺讲师和部分人大新闻学院的访问学者、博士后旁听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30日,档案学专业恢复招生三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313会议室召开。学院原党委书记傅敬生老师、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教授,院长方卿教授、院党委书记曾一昕教授及全体院领导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档案学系退休老教授张天望老师、张煜明老师、熊传荣老师以及档案学系的全体在职教师。座谈会由院党委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0月15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含弘光大——章祖安书法展"开幕。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原部长蔡武,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章祖安等出席开幕式。章祖安先生将他创作的两件艺术精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开幕式上,吕章申馆长为章祖安先生颁发了捐赠收藏证书。  相似文献   

12.
开卷有益——阅读史与阅读文化座谈会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0年6月18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部分师生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讨论阅读史与阅读文化、国外阅读史的研究状况及如何建设中国阅读史等问题。孟昭晋教授、王余光教授、李常庆副教授及硕士生李天英、黄鸿滨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座谈纪要由李天英整理。  相似文献   

13.
一、软实力内涵诠释公共外交核心目标1.“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辨析公共外交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这已经是比较具有共识性的判断,但对软实力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对公共外交核心目标及其所依赖资源的理解,从而影响公共外交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外交在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眼中永远只属于国家核心政治人物的特殊范畴,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改变汉斯·摩根索的观点,互联网使外交走下传统政治的神坛,外交大有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大众行为之势.如今不管是国内问题还是国外问题,基本上都与互联网发生了或者即将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外交的空间,更是改变了外交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对外交的影响正在渐渐靠近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5.
钟新 《当代传播》2013,(3):81-84
企业外交是近年来提出并努力实践的新理念。本文探讨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说企业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行为主体?企业外交是否可以追求共同的核心目标和传播一致的核心讯息?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企业参与公共外交符合企业自身利益、贡献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企业外交具有传播渠道广、传播技能强、传播成本低、易于赢得公众信任等优势;公众信任度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外交当以建构公信力为核心目标;公信力主要维度理论可作为企业外交设计核心讯息的参考依据;专业能力、诚实诚意、友好善意是企业外交公信力建构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传播心理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于2009年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陈作平教授主持.传播学界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对这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还对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参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胡智锋教授.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7日下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召开“庆祝张琪玉教授八十寿辰暨学术思想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除了分院领导、军事信息管理系师生以外,还有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领导与专家以及张琪玉教授的老同事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一书出版座谈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会长赵玉明教授以及程曼丽教授、李彬教授、雷跃捷教授、郑德金同志和白润生教授等参加了座谈会。这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新闻传播史学著作出版座谈会。会议由赵玉明教授主持。《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全书共四卷,分为古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史料卷,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会上,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倪延年教授介绍了《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的写作情况。方汉奇等对此书的出版表示了祝贺,对倪延年教…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文史知识》编辑部在中华书局共同举办“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座谈会暨发奖仪式。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白化文、陈平原、岳庆平、阎步克、王邦维,北师大教授瞿林东、董晓萍,社会知名人士郭正谊、肖复兴、杨东平、田居俭、黄克、臧嵘以及获奖代表30人。座谈会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熊国祯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儒联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钱逊代表国际儒联  相似文献   

20.
5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赵启正院长代表中方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