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儒法兼有,而在人生处世立身方面,则是儒道佛杂糅、儒道互济,给人生以力量和智慧,引导人生开拓与避险,给人以精神安身之所。探究儒道互济的人生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积极进取与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中吸取智慧,在人生征途上进退有方,徐疾有度;从见利思义与物我两忘义利观中寻找平衡点,享受现代物质生活,更注重高尚精神生活追求;从推己及人与顺世安命的处世准则学习为人处世艺术;从仁民惜物与道生万物互利共生自然观中借鉴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正始以后,以阮籍贯为主要代表的儒道思想第一次融合。阮籍具有儒家的人生价值观、道家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时代风范、超然物外的自由理想人格境界,从而形成了旷达自适、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使文人士大夫的生存智慧达到空前成熟的境界,建构起中国传统士大夫“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人格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贬谪岭海的八年间,在经历了贫穷潦倒的磨难之后,开始了全面的人生反思,不断进行着自我精神的超越、把自己的处世态度升华为与天地并存的精神境界,并从哲理的高度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任性自适、旷放洒脱的人生境地。对此、本文将从他的生活、思想及其诗化表现和精神超越几个方面予以论述、以展示其独特的人生理念与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所表现的处世智慧是儒释道三而合一的,是多维的复杂,又是复杂的简单。其在对宇宙精神的生命反观中又无不将人世隐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展开,整齐划一地揭示出了人生存在的妙谛,从而表现出精深的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核心,特别注重人生境界问题。道家、佛教同样倡导各自所理想的人生境界。相比而言,儒家入世、乐观;道家遁世、达观;佛教出世、悲观,但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代表,却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道的精神。在人生境界上,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境界:"过犹不及。""无可无不可。"其次是"狂狷":"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最次是"乡愿":"乡愿,德之贼也。"对于孔子来说,为人中正,处世权变是最为高明的;无论积极有为,或者消极无为,均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中具有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观。儒家关注生命的道德主义教育,重视道德教化;道家关注生命的自然主义教育,重视养生保真;佛家关注生命的超脱主义教育,重视定慧修持。虽然儒、道、佛三家的生命教育观各有侧重,但能相融相济,形成了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文化性格。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生的不同阶段、人生的不同境遇中,它们不但成为中国人传统的生命教育观,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7.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8.
刘墉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作家兼画家,其潜心创作的励志、处世系列散文小品在大陆创造了发行销售量的奇迹,对读者心灵产生了积极影响。特殊的人生历练、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赋予了其散文小品文本特殊的意义。作为生活的思想者,其散文小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俗世界里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和对人类“爱”的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9.
李煜词中显示出来的非理性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所认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分别代表的两种人生态度:前者用美的幻觉掩盖人生的悲剧。执着人生;后者不回避人生的痛苦,直视人生的悲剧。用这种美学观来看李煜的人生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0.
<正>钱文忠出身于江南望族无锡钱氏,是季羡林先生的入室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漫谈人生》这本书,钱文忠以参透人生的智慧、独到新颖的视角、平实无华的语言,与我们分享生命的体会和人生的感悟。这里包括生命的意义、成长的欢乐、处世的智慧、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修为等人生关键词。书中,钱文忠不仅与年轻人谈  相似文献   

11.
《乾》、《坤》作为《周易》的开篇两卦,是打开《易经》宝库的关键,同时也蕴含着《周易》的基本精神,如阴阳互济、刚柔兼备、质量互变等辩证思想,儒道两家均从此获取理论养分。这些特定的思维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直至今天,对我们在立身、行事、处世方面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安的影音世界大多着眼于家庭题材,注重日常生活叙事,表现饮食男女的悲喜人生况味。从平凡人的情感困境中探讨人性的真谛。李安在精神境界中李安追求静观调和、虚无清净的修养品格,而他在现实的处世原则上追求的是谋求进取,随机应变,进而有所成就的入世态度。这种典型的从中国文化精神背景里观照人生的方式在他的电影中表现为深沉而含蓄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中蕴藏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并展示了人生价值的境界,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探究与认识。道家思想文化的本质,是发挥主体的“守静”修炼和自我“反观”的智慧,而超越人为的欲望,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准则,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核心是通过“无为而为”的自然法则,达到“固于道”的境界。李白诗歌所揭示的自我人生体验的心理,正是老子这一哲学思想澄迈的具体展现。探求李白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文化意蕴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深谙道家思想文化之精髓,巧用道家政治智慧之灵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凭借其所奉行“功成身退”的生活原则,以实现他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他的道路是现实的,手段是有效的。他是对道家思想文化理解得较为准确,对道家政治智慧运用得较为有效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人生论,人生论的核心是人生理想。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对人生的追求都是道。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文人志士的质疑使得儒、道文化衰微。中国革命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共产主义理想引领了几代人的行动方向。市场经济使得人生理想追求发生偏移性的变化。当前,有必要重视职业人生理想教育。职业人生理想教育仍应以传统的儒道文化血脉为基础,重构人生理想命题与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杨晓 《文教资料》2013,(32):30-31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代伟人群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儒道佛的思想智慧被诗人融会贯通。在诗歌的创作吟唱和人生的审美了悟中臻于化境。千百年来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而这正是诗人文学审美和人生关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以拥抱整个民族文化的宽广胸怀,以严肃的人类责任心,忍辱发愤,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可摇撼的坚强信念。司马迁的人格境界是对儒道人格的整合与超越。一方面,高扬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崇高位;另一方面,超越个人悲剧,表现出生命现实人生的救世精神和“忧患”意识。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之光,比传统儒道人格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红霞 《文教资料》2011,(15):98-99
老子哲学饱含睿智,他特别崇尚水的品德,提出了“上善若水”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它对现代人做人处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书简介】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书中易中天和于丹同台对谈.共品人生,妙语如珠,古今交汇,把古典信手拈来,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领悟融人当下生活。尤其是易中天、于丹的数篇演讲纪实,风趣中见智慧.谈笑中有见识.带领读者从经典中体悟人生,从古典中学习生活.用整个生命去感受中国经典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追求生命智慧:让教育踏上幸福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劳动创造的果实、生活总体的平衡和人生美好的状态;智慧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幸福之源;追求生命智慧既是教育的本性,也是教育通达幸福的中介。“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这个链条不仅保障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样式,而且保持着人类文明的高度以及人性的和谐、优雅与美好。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弃智化”现象,严重地干扰、阻隔了人类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的可行性。由此,我们需要对教育实践进行必要的检讨、修正与改造,引导教育追求生命智慧,使其踏上通往幸福的大道。  相似文献   

20.
正集体精神是一个集体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我校一直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凝神聚气打造和谐校园。一、凝聚师生智慧,提炼集体精神"博爱、淑雅、领先、创新"是我校"二中精神"的完美体现,这是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广泛的征集活动、经过三个阶段选拔后确定下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二中每个成员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利用征集的方法我们还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