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正>我的外婆是个离不开数字的人,简直就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气象员"外婆外婆的一大爱好就是看天气预报,因为天气预报能准确地报道第二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她每晚看电视,最关心的就是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了。第二天起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看天气预报,然后再决定当天要穿的衣服。我经常一起床就听见外婆说:"今天最高气温16度,有点儿凉,得多穿一件衣服。""今天最高气温26度,暖和了,  相似文献   

2.
清晨,太阳穿上了他那件火红火红的衣裳,把地球照得亮堂堂的,显得非常美丽。太阳很得意,向地球夸耀说:“地球,我的衣裳是件宝衣,我一穿上它,就光芒四射,把你身上照得金光闪亮;我一脱下它,你就漆黑一片了。”地球听了,噘了噘嘴,不服气地说:“哼!你那叫什么宝衣呀,比起我的差得远呢!你看我的衣裳,上面有高高的大山,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广阔的田野,还有望不到边的海洋,勤劳的人们。我的衣裳才是真正的宝衣呢!”太阳又说:“你的衣裳没有我的美,我的衣裳火红  相似文献   

3.
耿彩琴  张汀 《科技文萃》2000,(5):106-110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让我们一起谈谈气象. 您也许已经养成了天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且一天不止关注一次;您甚至靠它来决定全家第二天出行穿什么衣服、带不带雨具、给孩子加不加衣服;出差前、旅游前,您还一定要看看所去地区的天气状况,再来决定行包的大小;去年以来,您还忽然发现,天气预报又出了晨练指数、登山指数、啤酒指数、钓鱼指数、洗车指数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花布奶奶     
小姑娘都爱穿花花衣。黄狗姑娘也不例外,她呀,烦透了自己那身黄衣裳。她找到村子里的裁缝老奶奶。老奶奶头一回给动物做衣裳,就问:“你要做什么样的衣裳呀?”狗姑娘说:“我喜欢穿得鲜艳一些,大家才会注意我。”老奶奶给狗姑娘做了一件五彩花布衣。黄狗姑娘穿着花布衣裳出门去,大家都叫她“花狗姑娘”了。 兔子姑娘听说了,也来找裁缝奶奶做衣裳。裁缝奶奶这回可有经验了,她说:“我给你做一件绿底红花的布衣裳吧,穿上它,大灰狼就不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絮语:让“事实”帮助我们思考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思考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今天穿羽绒服还是牛仔衣?上学走小路还是大路?考试时,同桌要“参考”答案,你给还是不给?你特别想看某个电视节目,父母亲坚决不同意,怎么办?……想要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还真离不开对“事实”的观察。穿什么衣服要根据“天气情况”;上学走什么路,要看哪条路近而且好走;同桌想“参考”你的“答案”,要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规定;看不看电视节目,要考虑“得到”的多还是“失掉”的多……有了相关的这些事实,就有了决定你怎么做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  相似文献   

7.
当铺     
“你去当吧!你去当吧,我不去!”“好,我去,我就愿意进当铺,进当铺我一点也不怕,理直气壮。”新做起来的我的棉袍,一次还没有穿,就跟着我进当铺去了!在当铺门口稍微徘徊了一下,想起出门时郎华要的价目——非两元不当。包袱送到柜台上,我是仰着脸,伸着腰,用脚尖站起来送上去的,真不晓得当铺为什么摆起这么高的柜台!那戴帽头的人翻着衣裳看,还不等他问,我就说了:“两块钱。”他一定觉得我太不合理,不然怎么连看我一眼也没看,就把东西卷起来,他把包袱仿佛要丢在我的头上,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两块钱不行,那么,多少钱呢?”“多少钱不要。”他摇摇…  相似文献   

8.
我的奶奶可能干了,她不仅是家里的“财政部长”、“后勤部长”,最近还担任了“通讯部长”。所谓“通讯部长”,就是每天把来电话人的姓名记录下来,等家里人回来了向他们汇报。咦,你说我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怎么能记录这么多人名呢?我告诉你吧。这天放学回家,我一进门便看见奶奶坐在电话机边,在纸上写着什么。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爷爷说:“对了,今天有个人打电话给你,他姓……什么来着?等会儿,我去查一下。”说着,奶奶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来一个小本子,她看了看说:“噢,对了。叫‘余有波’。”“咦,奶奶不是不识字吗…  相似文献   

9.
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某个角度讲,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我们每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每天下班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可以把衬衫烫平皮鞋擦亮,也可以穿得皱皱巴巴的去见人;我可以每天控制饮食,尽量吃得健康,也可以暴饮暴食或者随便对付;我可以早一小时起床让自己的一天过得从容些,也可以睡到匆匆忙忙上班手忙脚乱……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有的小,有的大,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大小选择累积起来,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李霜氤 《科学启蒙》2023,(Z1):23-27
<正>同学们好,我是“发现之旅”的多多博士。首先,多多博士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呢?你们平时会关注天气预报吗?天气预报当然是用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呀!我们不仅关注天气预报,还会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出行,比如,雨天要带伞,天冷要加衣。  相似文献   

11.
清晨,太阳一穿上它那火红的衣裳,立刻把地球照得亮堂堂,使地球上的一切都显得非常美丽。它很得意,向地球夸耀说:“地球,我的衣裳是件宝衣,我一穿上它就光芒四射,把你的万物都照得生机勃勃;我一脱下它,你身上就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12.
《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描述的是天还没亮时,一个人就被他的上司急急召去工作,他慌忙起身,衣服都穿颠倒了,本该穿在上身的衣服穿到了下身,本该穿在下身的又穿到了上身。咦?我们仔细一想,衣服裤子怎么会穿得上下颠倒呢?原来古人的“衣裳”和我们现在说的“衣裳”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3.
801上的蚂蚱     
“嗨,让开,让开!你踩到我朋友的脚了。”我刚上公交车,就听见有人在喊。“踩到谁了呢?”我低头去看,发现周围根本没有人。“真奇怪!”我想,“也许说的是别人吧!”“嗨,你这人怎么回事?还不让开?你踩到我朋友的脚了!”声音听起来有点愤怒了,我赶紧挪开脚,扭头一看,发现肩膀上停着一只小蚂蚱。  相似文献   

14.
小花鹿是个好奇宝宝,对什么都很好奇。寒冷的冬天来了,小花鹿看到动物们有的穿上了厚厚的皮袄,有的躲进了温暖的洞里,而植物们什么衣服也没有穿,什么地方也不去躲,仍然整日整夜地站在野外。难道他们就不怕冻坏吗?小花鹿觉得很奇怪,决定去问问植物们,弄清楚这个问题。这天早晨,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小花鹿穿着漂亮的花皮袄,一蹦一跳地走出了家门。不久,她看到草丛中有一株百合花,茎叶枯萎,横倒在地上。小花鹿用小嘴挨了挨百合花干枯的茎干,流着眼泪说:“百合花姑姑,你怎么就冻死了?”“好孩子,我没有冻死,我好好地活着呢!”小花鹿突然听到有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发表了一些教育随笔。在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的时候,有几位教师向我讨教写作经验。我说,谈经验说不上,但是,写作的体会还是有的。我们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意思是说,一个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的人,还需要穿上美丽的衣裳才显得更有精神;一匹好马,只有配上好鞍才显得威武神气。写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观点正确,论述清楚,固然是重要的,但还需要在表达形式上花点工夫,正确的观点需要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表现。也就是说,写文章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了观点,还要给观点穿上美丽的衣裳,这样才能吸引人去阅读。他们对我的看法表示赞…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10,(4):55-56
有一群人去参观矿井,其中一个女孩子穿了一条洁白的长裙。有人劝她不要下矿井。但她不听,就问带路的矿工:“你看,我可以穿白长裙下井吗?”矿工回答:“自然没有什么东西阻挡你穿白长裙下井啦i但井底却有许多东西阻挡你再穿白长裙上来!”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小事,大多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有的小事却不“小”。它将扎在你的脑海中,刻在你的脊梁上,甚至影响着你的一生。在我的已成往事的学生生涯中,实在难忘那一次高分。  相似文献   

19.
手机充电     
自从女儿考上了大学,每晚我不得不多看好几条十分不想看的广告——为的是不错过《天气预报》。每当这个时候,在厨房的妻会马上问我:“赣州有雨么,温度是多高?”我如实相告。接下来的事就是妻子在忙完家务后,给女儿的手机发信息,告诉她明天要穿什么衣服,或是出门要带把伞……女儿在赣州读书。手指不息,唠叨不止,天天如是。女儿多半只回三字:知道了。前些日子,女儿要去井冈山写生,说要出去三天,山上信号不好,那几天就不要发信息了。这下可难为了妻的手指,从带什么吃的,到带什么用的,甚至穿什么衣服、哪双鞋,妻子都一一做了安排。这样来来回回…  相似文献   

20.
贾前 《山东教育》2005,(21):55-56
一、给课题穿上漂亮的“衣裳” 一般人看文章,首先注意的是文章的题目。学生学课文,首先注意的也是课文的题目。一篇文章有个好题目,就像一个人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顾盼动人。如果我们在板书课题时,再讲究一下课题的美化,给课题穿上一件漂亮的“衣裳”,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平时,我常用以下一些方法美化课题,使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