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是叶澜老师非常著名的一个观点。她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组织学生学习,无疑是激活学生思维、焕发课堂活力、留下美好回忆的极好尝试。德国教育家W.A.拉伊在《实验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通过游戏进行的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典范,因为这种教学合乎自然。"因为游戏是一种本能驱力的表现,所以,所有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教师的责任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能力教育、人格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理想信仰教育和真善美教育等;更好的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融于一体.让课堂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得以延扩,流淌生命活力,充满无限魅力,弹奏着生命科学最动人乐章.本文就多媒体潜在功能,在生命科学地理教学中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载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可谓是“生命课堂”的开山之篇,它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田。今天,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更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希望语文教学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创新实践的殿堂。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市北高中传承"原道"校训精神,围绕"科技教育特色"办学目标,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营造科技教育氛围,以课程为平台,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将科技教育与学校资源文化、教师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起来,弘扬个性特征,强化创造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学校科技教育融科技创新教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科技教育"课程化"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为让通用技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亲历科学、探究科学,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注重过程探究,  相似文献   

6.
"快乐课堂"是师幼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快乐课堂"的显著特征就是"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基于幼儿的视角,研究幼儿,读懂幼儿,才有可能做到真正为了幼儿,发展幼儿。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努力建构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敢于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张雪寒 《考试周刊》2010,(24):172-173
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其个性,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关系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倡导和弘扬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创新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提高课堂时效性,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和主体。  相似文献   

9.
生态式教育理念强调知识技能要由幼儿自己主动建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让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现并持续地焕发活力。因此,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它是幼儿切磋的竞技场,是师幼快乐对话的平台,也是师幼共同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11.
<正>"聚力文化、给力课程、张力课堂、魅力老师、活力学生、助力评价"是我区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并确定了这"六力"是打造"快乐学校"的教育发展策略.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一线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要在行动上去尝试,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通过有效而富有张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活力.而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创设".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策划的"创设",对于理解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改变了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科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师生共同感受着其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单向填鸭式"、"双向启发式"、"立体共享式"三种教学状态,期盼课堂教学达到立体共享式境界,让政治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举国上下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剧正在盐阜大地上演.在新一轮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我试图从一个新的层面重新认识语文课堂: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创造性地构建活力课堂,使课堂洋溢生活气息,焕发生命活力,让孩子的生命里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大潮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认为,课堂如能保持"三活",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们必须坚定"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对话、体验、启迪,关注学生有备而来,教师适当隐身,课堂多元互动,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探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对生命诉求予以了高度重视,"教育中的人"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倡扬"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由此看来,转变教育观念,逐步在教学实践中从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是每个有思想的教师与时俱进的责任,笔者从三方面作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叶飞 《考试周刊》2014,(59):57-58
构建"生态课堂"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高中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关注教学的生态、和谐运作课堂教学的各元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生态课堂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构建高中生态型课堂的四项策略,提倡民主、开放、活动及分层教学,让学生在生态型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