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老师: 您好! 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黑龙江精灵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任何行为,一定有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在内的心理动力原因.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孩子喜欢听故事,又不愿意自主阅读,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一定有孩子的心理需要、动机和兴趣上的原因.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父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交流,能极好地满足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心理成长;孩子在父母身边,他会感到很安全,感受到父母疼爱与关注自己,甚至连生理上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或许是因为自己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听故事,忽略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和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忽略了孩子自主成长的需要.通过父母长期重复读故事、讲故事这种行为,以至于使被动地听故事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其实,孩子自己阅读,哪怕是读一句话,都会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孩子自己讲故事,哪怕是讲一个非常简单、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故事,也一定包含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的中心,它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要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勤练;培养较强的语感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影响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深究精神.  相似文献   

3.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平时不喜欢阅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5.
别林斯基认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培养学生具备这种本领——一种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著名英国文学家肖伯纳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  相似文献   

6.
与疯狂英语比,语文阅读很难摆上位子。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教学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最热门的课程是数理化,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不闻读书声琅琅,但见习题如海洋。"学生不仅无暇阅读语文,就是对那种抠字眼、抠层次的教学套路也不大感兴趣。在如此情况下,要让学生"疯狂"阅读语文,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7.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8.
做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深知:阅读是提升国民素质,提高语文修养的重要举措,更是各种学习的基石。重新回到一年级,我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一个阅读的环境,让阅读成为班级文化的灵魂,让阅读成为学生终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引领学生推开阅读之门。一、通过故事培养阅读兴趣要让学生爱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我都要声情并茂地讲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受到感染。这样,老师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的中心,它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要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勤练;培养较强的语感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影响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深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调查,某中学就学生对文学、语文和语文课的兴趣状况作了一个调查:对文学感兴趣的有74人,占72%,不感兴趣的有6人,占5%;对语文感兴趣的有47人,占46%,不感兴趣的有18人,占17%;对语文课感兴趣的有16人,占15%,而不感兴趣的是47人,占46%.从对三者的兴趣程度比较,语文课是最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2.
胡 :野莽老师 ,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这位湖北籍著名作家。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生朋友的语文杂志 ,今天我想就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这一话题对您做个采访。首先 ,我想问您的是 :您在中学期间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 ?野 :这个问题一下就刺疼了我的伤口。我的中学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荒唐的时代。我这么说 ,凡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那时候文学方面的书基本上都成了黑书 ,统统是封资修的一套 ,特别是小说。因为那时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已经明确说了 ,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学…  相似文献   

13.
<正>"大量阅读"这个话题我和校长朋友们一起讨论过,估计这也是所有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所困惑的问题。有的朋友问我,可否通过推动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回答说,可以试一试,不试验,总觉得那是一个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办法。在试验之前,恐怕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大量阅读需要时间。先不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单说阅读速度。阅读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考完后,我简单翻看了一下六年级的语文卷子。其中对阅读题的考查选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让他一位多年的得力助手。帮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他的这位弟子说:“我一定加倍努力,就是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才挖掘出来。”于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应该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东西。我心中的有效语文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通过阅读去认识外部世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作为语文教师,会阅读、乐阅读、深阅读,才可以做到驾驭课堂、感动学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我作文语文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教授语文时,想把语文和班级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点燃孩子们的热情.于是,学习课文、学习母语、学习阅读就成了我工作的重点,也形成了我们班的精神文化.在教学中,带学生选、激学生趣、教学生读、领学生品,这样的语文课别有一番味道,这样的班级也更具文学色彩,这样的学生精神领域更充实.学生们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  相似文献   

18.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2):44-45
<正>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段天喜 《辅导员》2013,(18):44-45
阅读语文下的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0年,我们提出阅读语文思想,倡导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体现大语文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涵养学生品质,促使我校语文改革走出"高原期"。一、大的教材观,是阅读语文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着大语文的基本理念,我努力在写作训练中实践着“大写作”意识,尝试随笔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写作之路,是谓“大写作小训练”。“日记”中渐成笔力“日札优于作文”是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的作文教学观。曾国藩教子求学也提出日课“读、写、作”三字经,即“写”与“作”应成为每日的课程。“课程”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跑道”,据此,我以为练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日日奔跑的过程,恒久以之,笔力渐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坚持走先放后收的随笔化之路,突出一个“随”,随意、随便、随时,给他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定位,即就最感兴趣的话题,以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