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情绪障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在诸多学习情感问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障碍是其中一个很少被教师重视但又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问题.高中学生数学课堂情绪障碍与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为搞好数学课的教与学,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削弱或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绪障碍,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把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丰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情感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意传授的知识,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其中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时,就会开始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就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英语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才能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包含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既有认知的发展.也有情感的发展。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强调知识的获得.强调学生的成绩.习惯用统一标准“一刀切”衡量学生、评价学生,而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却重视不够.轻视甚至无视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从而让众多学生不断地接受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承受挫折.直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魏建相 《学周刊C版》2011,(9):107-108
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的情感因素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教师应创设诱发学生积极情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数学课堂学习需要情感支持,但这种情感一定是学生在课堂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体验到的,而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方向应与课堂教学方向保持一致,是一种因为学习需要不断被满足产生的、且为学习服务的情感,而绝不是相反的.此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应是一种微弱的、潜在的,情感活动强度和发生速度均较小,但相对持续时间较长、心境式的情感.若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情感不来自于课堂学习的刺激,或是不来源于课堂自我数学学习需要的满足,或是情感活动方向与课堂学习方向相反,或是发生速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都将不利于学生数学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为此.只有让智慧与情感交融.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让潜在的智慧进发出令人欣喜的光亮。  相似文献   

8.
薛玉峰 《考试周刊》2012,(22):68-68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愉快体验之中。在这种情感体验下.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期待情感是指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期待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满足他们正常心理需求的一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希望受到关注、理解、支持、表扬,甚至是批评等等。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把握好学生的这些情感走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激情,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作文批改中注意切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表明情商的培育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因素,实际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影响着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探究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要得到知识的学习,还要得到情感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情感不能与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内心会将学习当作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时,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注入情感的力量,学生如果能带着感情学习物理知识,他们将会自发地去了解物理现象、钻研物理知识、热爱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都强调关注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可以分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升学需求。那么.高中学生的这儿种需求在课堂学习中有怎样具体的表现呢?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教师应该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来满足学生的这些具体需求呢?下面结合这两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黄泽忠 《湖南教育》2006,(11):18-18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样式,是一种心智活动.体验性数学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是领悟与创造的前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性数学学习正顺应着这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合、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新教改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感态度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可以说,当前的英语教学正发生着“情景革命”,即重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有真实语言情景,人际关系温馨、合作互动的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一种动机,一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Skinner & Belmont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包括四方面的体验:兴趣、快乐、忧虑和愤怒.也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情感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孤僻、遵守规范、反叛、顺从、革新和参与.这些要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基本方面:积极情感、遵守规范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包括兴趣、快乐、好奇、信心、参与和革新等.数学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参与许多数学活动,并形成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学习过程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发展施以重大影响。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感因素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培养学生情感,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祖国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志辉 《考试周刊》2009,(35):21-22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等。在这里情感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而且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记忆、个体的认知活动、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要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任何一种情感都具有信息和调节功能。积极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情感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