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几点体会合肥四十六中焦瑞瑜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批改,多年来困扰着不少语文教师。专家们呼吁:变老师的"精批细改"为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三点体会。一、可以变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为师生共同活动,有...  相似文献   

2.
真假制约关系问题是逻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包含两个自变元的联言命题与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通过前肢互否、后肢互否、双肢互否和非双肢互否等方式形成的各个命题之间,仍具有真假制约关系,可在此基础上建立立体逻辑方阵.  相似文献   

3.
邓永辉 《林区教学》2012,(12):46-47
西方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发展经历了直接剥夺式、激烈斗争式、过渡期、法制化、产业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发展历史中,生产力是劳动关系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同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劳动关系发展,劳动关系总体上渐趋缓和,全球化使劳动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启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法律设计的具体性受制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劳动者职业竞争力是和谐个别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立体逻辑方阵再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立体逻辑方阵可表示八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包含两个自变元的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通过非双肢互否、前肢互否、后肢互否和双肢互否等方式形成的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也具有真假制约关系,这些真假制约关系仍可用立体逻辑方阵表示,这为立体逻辑方阵的建立进一步找到了实际依捂.  相似文献   

5.
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将生产力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这是有其时代合理性的,但其局限也相当明显,特别是在涉及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生产力是劳动素质技能的社会表现,提高劳动社会经济地位是提高其素质技能的保证,劳动素质技能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素质技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贤江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是他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并且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只要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变了,它是必然地跟着变的。”就教育的起源而言,原始时期教育是由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原始人群为了保存种族,就要把一代代累积的生产劳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在劳动过程中,青年一代才学会了劳动技能。进入阶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投入和产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和开放的反馈系统 ,揭示了总产出与投入要素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投入量和单位劳动产出之间的资本技术函数关系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劳动投入量和单位资本产出之间的劳动者素质函数关系 ,建立了生产系统函数 ,并由此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劳动关系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特点,劳动矛盾随之增加多变。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尤为重要。目前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仍面临很多问题。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必须齐心协力,充分合作,明确分工,互利互赢,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共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在人类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只有通过对劳动发展历史的考察,研究劳动结构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就此谈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指主体的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发挥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主张。劳动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最积极的最活跃的要素。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劳动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发展生产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主体性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提高劳动的素质,创造劳动的良好客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具潜能的主导性要素。而智力和情感意志因素是该要素的本质力量。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的活的灵魂,它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智力,培养劳动者的情感意志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生产力的推动条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实际需要,要着眼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并应注意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优等物化劳动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挥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要改革现有科技创新体制,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融资渠道;尊重科学技术劳动,培养和引进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学术界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始终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导致了众多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曲解,甚至质疑。21世纪以来,至少有6道高考试题体现了我国学术界的这一现状,引起了研究者对"社会劳动生产率"问题的关注,使得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概念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从时间维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是"生产商品的全部劳动的生产率",而不是"活劳动生产率";从空间的维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全球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产率",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把这里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理解为"部门劳动生产率""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观点,都是对马克思"成反比"论断的错误理解;所有建立在对马克思"成反比"论断曲解基础上提出的对"成反比"论断的质疑,都是站不住脚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社会劳动生产率"概念,才能在教学中演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才能设计出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高考试题。这对于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问题,对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经济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影响劳动者的主观努力程度来影响劳动生产率,同一层次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必须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工业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了工业生产的需求,依据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和气动技术,设计了自动盖章机。完成了机械结构设计、气动系统设计以及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和劳动力降低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成正比的争议涉及两个命题:一是,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本文回应的是关于第二个命题的争议。在这个问题的争议中,认为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规律将不再成立的人,即主张"成正比"的人,其论证的主要依据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等于劳动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的假设上的。然而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本身"表现为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力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其与劳动强度和劳动的复杂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复杂程度是成反比的。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竞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而不是使商品昂贵来进行的。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单位商品价值提高从而使商品变得昂贵,那么,资本家就不会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进行竞争。显然,这不是事实。  相似文献   

19.
林岗 《教学与研究》2005,7(7):52-58
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做了阐发,在明确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个命题的同时,还深入讨论了生产者的价值转换系数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一些适合生产力要求的调整。它在一系列自我否定中不自觉地孕育了新社会的因素。资本的本意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新的生产关系准备了物质条件,而且造就了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并推进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其本质上要求共有和分享,和公有制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