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战略地位的朝阳产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河南文化产业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也存在文化产业实力不强和优势资源的转化效果较差等劣势,同时还面临着世界文化交流频繁等机遇和挑战.河南的文化产业应科学构建发展思路,明确近期、远期、远景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基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采取整合、创新文化资源,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创新人才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文化产业领域,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正与文化整合成高新文化产业形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长沙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从政策制定上、体制机制建设上、项目推动上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快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培育了新兴文化业态,改造了一大批传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铜陵市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铜陵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据此提出加快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即以民族文物和特色文化产品等资源为基础打造铜陵综合文化系统;整合铜陵文化产业资源,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提高铜陵文化产品竞争力、加强文化形象的理念设计,精心策划一批具有铜陵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努力提升铜陵公众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优化河南省的产业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等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一些产业融合的对策,以期促进中原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关注和重视新的文化业态,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文化重点、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联姻以及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措施,对进一步整合福建省文化资源、开辟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福建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小、弱、散、差”问题,除了采取加强政府引导、创新文化体制、完善和创新文化政策法制体系与市场体系等措施外,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文化资源集中度引领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增强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桂滇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充分吸收国内外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桂滇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点,以产业融合理论为指导,构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谈环京津环渤海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勃海环京津区域内部各地区历史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关联性高,文化资源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既有区位和历史的可靠性,也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文化资源的融合必然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文化产业的融合又必然直接推进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从现阶段看,推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加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让文化资源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出其应有的活力;第二要依法保护文化资源,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第三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畅通文化产业资金流;第四要拓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注重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文化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骨干文化企业转型迅速,现代新兴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新兴文化输出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环境机制不稳定、地域差异不适应、创新体系不确定、产业聚集不合理、品牌文化不显著等瓶颈问题,应营造环境,以耦合效应充分释放新兴文化产业效能;差异发展,以本土特色文化牵引新兴文化产业灵魂;跨界融合,以聚变模式催生现代新型高端文化业态;无缝对接,以创新驱动助力新型文化企业蓄势勃发,品牌促动,以品牌经济发挥新兴文化产业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