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提起独生子女常常要摇头。一位老奶奶这样叹息道:“过去我养了7个孩子,也没像现在带一个孙子这么费劲,太独。”独生子女在家里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往往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给予。娇、骄二气、生活能力差、责任感不强、心理承受力较低等缺点成为独生子女的通病。教育专家们对目前全国6000 万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表示担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然而,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了社会的主体,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我膨胀意识,致使多数孩子在一切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中心,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脆弱缺乏同情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3.
真言唤真情     
由于独生子女的“孤独性”,使他们非常爱和同学交际,愿意结伴玩耍。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使他们只知自己,不知他人,不会交往,缺乏友情。为改变这种现象,我在前几堂情感教育课的基础上,组织了一堂情感活动课《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的计划控制,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接教的一班52人中,独生子女47人。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对这个新课题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配合家长做好教育工作 开学之前,我就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逐一探访,主要了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同时我又抓紧学前十天的游泳教育以及开课后跟学生接触的机会,细心观察孩子的自理能  相似文献   

5.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孩子孤独的问题就很有典型性。1.独生子女孤独吗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得独生子女往往会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备受长辈的关心和宠爱,似乎不应该有孤独的体验,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中国妇女报》的一份家庭问卷显示,“孩子没有伙伴”为当今家教十大难题之一。该报告还称,14.8%的孩子自述“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可见,独生子女的孤独问题较为普遍。2.孤独的由来首先,缺少天然同伴(兄弟姐妹)的交往。同伴…  相似文献   

6.
范丽芳 《学周刊C版》2011,(9):133-133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爱的孩子.长大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又怎么能适应社会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解码“新新人类”——独生子女一代青少年的优势与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新人类”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最淡泊理想,也是最注重个性的一代。在中国,被称为“独生子女”的一代。自从1979年中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全国现有3亿多个家庭,已有7000多万独生子女。任何时代都有独生子女,但是在城市中,整整一代人与下一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可以说是世界人类史上遇到的新情况。为此,对独生子女“新新人类”的观察成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乐观、自我追求的一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定位。独生子女一代青少年是在市场经济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相似文献   

9.
改变自己     
我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的待遇就像“小皇帝”,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不少亲戚都“众星捧月”般地宠着我。我已长大了,可是大人们还像对待幼儿一样,什么事情也不让我自理,让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成了家里的小公主。不行,我要改变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虽然10岁了,但每天还和妈  相似文献   

10.
在家里、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夹在爸妈中间充当着一个“可怜”的角色。尽管我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宗师庄子,是一位超然于现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高人。“庄周梦蝶”的故事便集中体现了他的至高境界——“我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翩翩飞舞。当时,我就有种幻化成蝴蝶的激情,虽然是在梦中,我却清醒地自觉是只蝴蝶,感觉不出自己是以‘人’的躯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  相似文献   

14.
盥洗间内,洗完手的幼儿正用自己的毛巾擦拭,一条毛巾掉到了地上,他们都视而不见,绕过或跳过这条毛巾去拿自己的用。我捡起毛巾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位“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毛巾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毛巾不是我的”“毛巾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图书掉在地上没人捡,玩具用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每次活动小结,我都会提醒幼儿图书、玩具没有收拾,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看的书,这不是我玩的玩具。我想,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却…  相似文献   

15.
区别     
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蒙田。蒙田将他带到玻璃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富人回答说。然后,蒙田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富人回答说:“我自己。”“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蒙田感叹地说,“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区别@王玉北  相似文献   

16.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幼时的梦想越来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啊!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  相似文献   

17.
机遇与月光     
一个凉爽的夏夜,我和一位久别的朋友在屋内闲聊。谈起这几年各自的经历,我便感叹自己机遇欠佳,诸事不顺。朋友用“机遇只叩门一次”的典故来警戒我。我苦笑道:“哪怕叩一次也好,遗憾的是,一次也没有敲过我的柴门。”“我不相信。”朋友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没听见她的敲门声,那一定是因为你只知道去听自己的声音。你用自己的声音覆盖了一切。”朋友的话让我感到委屈。我们相对沉默了许久。“今天月光真好。”朋友忽然说。“有月光吗?”我很惊奇。我们进屋的时候天上根本就没有月亮,窗帘拉得很严,屋内只有雪亮的灯光,她从哪里看见了月光呢?“…  相似文献   

18.
潘鑫媛 《新读写》2011,(12):11-11
都说“独生子女”好,可谁知“独生”也有“独生”的烦恼。我就是一个典型的“90后”,生在“独生”年代的我尝到了“独生”的甜头,却也有着“独生子女”的烦恼。  相似文献   

19.
智慧小语     
薄薄的银子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哲学家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  相似文献   

20.
一些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开始当父母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呢?首先,学会“换位思维”,这是夫妻恩爱的第一课。面对调解的长者,夫妻双方常会这样气愤地说:“凭什么总要我让他?”“在家里,我从小就是谁都不让的!”“她只要一丁点儿事不顺心就板脸不理人,发脾气回娘家。”“我再也受不了了。”发生不和谐的原因很简单,独生子女从小是整个家庭里“物质流”、“情感流”、“教育流”、“服务流”的中心人物,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父母和祖辈的爱心从来都是无代价地付出,没想到也要教会子女“付出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